海天飞羽老师提到的电影《暴力街区》两部我都找来看了,对于这些警匪黑帮一类的电影过去也看的多了。早期的港台片,记住了枪战和周润发,近来又看了《上帝之城》、《格莫拉》等,还有很多,看了就忘记了,尽管是大片,尽管当时上映时宣传的轰轰烈烈。其实这类电影只是追求视觉的冲击,感观的刺激,虽然也借助社会问题,反映人类生活中的种种困惑和迷惘,这和那些武侠类、科幻类的电影有相似之处,如《第九区》那样有深入一步的内涵毕竟是少数,大多数电影最终不是让你忧国忧民,关心人类生存,只是图一时视听方面的享受。之所以这类电影有相当的市场,确也映应了人的特性和当下社会人的生存方式。
  所以,拍摄这类电影的电影的目标相当明确,从利用复杂的故事情节开始,逐步转向这个故事的过程中的特点,利用不断进步的高科技的影音技术来达到视听方面的震憾效果,比如“007系列”从地上打到天上,动用核武器,有的电影利用高清表现子弹会转弯之类。那种深刻复杂的社会问题,那些恐怖血腥的打斗场面都化作了一种娱乐手段。就此而言《暴力街区》也有其鲜明的特色,那就是“逃跑”的运用。其实所有的这类片子都有逃跑和追赶的场景,如从奔跑发展过来的用汽车追逐场面拍得越来越经典。可是从人们奔跑来看,往往都拍的很实,没有什么想像力,而《暴力街区》在这方面却创造了一种新的感觉,至少我感到完全没有了那种亡命的压迫感,看主人公的逃跑就像是一种欣赏。电影对此做了刻意的强化,用大量的镜头和时间来表现这种“逃跑”,在楼上与楼下,在建筑物顶上挪移腾跃,这一切不是用高科技的夸张效果,而是尽量去如实地表现主人公敏捷的动作,矫健的身手,以此塑造主人公的形象,如同身怀特技的武侠一般,又没有妖魔的感觉,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为片子有这种镜头作为点缀,整部影片有一定的节奏,充满了戏谑和轻松,当然与片子要反映的主题就相当远了。有朋友认为 ,极限与动作的结合是这部电影一个非常吸引眼球的创意。除惊叹parkour外,更加感慨锻炼强健的体魄对生存的重要性 !我感到 概括的非常精当。
  如果说,《上帝之城》、《格莫拉》等影片太实,那《金钢狼》之类又显得太假,从这个角度看,《暴力街区》还是有点感觉。
2009-10-26

暴力街区Banlieue 13(2004)

又名:暴力特区(台) / B13区 / 13区 / 13th District

上映日期:2004-11-10(法国)片长:84分钟

主演:塞瑞尔·拉菲利 大卫·贝利 Tony D'Amario 毕比 

导演:皮埃尔·莫瑞尔 编剧:吕克·贝松 Luc Besson/毕比·纳西利 Bibi Naceri

暴力街区的影评

Bear
Bear • 吐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