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8-10-12

3% 第一季:百分之三和高考

第一季的很多片段引起我的共鸣。百分之三的筛选和高考有很多相似之处。都是那么竞争激烈,只有少数人能够成功。高考差不多也只有百分之十的人能够进入重点,拿到一张“幸福生活”的入场券。
高考成功的比例虽然比百分之三要大,但现实中父母不像被绝育了的离岸人,财富,阅历,人脉等等优势是可以继承的的。所以虽然高考比百分之三的通过率要高,但人们对高考寄于的希望也更大,竞争度似乎和筛选不相上下。
在强竞争中,人们往往会有一些极端行为。联想国内的毛坦厂,衡水中学和筛选基地;剧中对子女通过筛选寄予厚望的父母,是不是和在北京举债买房的年轻一代有很强的相似性;在高考前求神拜佛的人群和剧中的教堂是不是一个性质。还比如参与筛选的人互相欺诈,有些人因为幸运通过,高考前也有同学间互相猜忌,过程作弊等。
但相比之下,我更欣赏筛选,因为他不仅考察了一些智能水平,还考验了博弈上的取舍。而高考只筛选了知识水平和智力,而知识和智力对解决现实问题和实现社会利益最大化是远远不够的。相比高考,这个筛选更全面地考察了一个人。
然而筛选不会成为生产力,剧中通过筛选的人到了天堂一般的offshore,但offshore和inland到底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会导致生活水平的差距如此之大呢?现实生活中,这个矛盾体现的更为明显,很多人,即使没能通过筛选,也能有所成就。很多人通过了筛选但也只是幸运一时,后续碌碌无为。但更多的人,因为高考,被打上了一个印记,人们被印记削弱了自己的潜力。因为你对社会的价值不再取决自己的创造,只取决于你在社会中的相对顺序。
但说到底,在追求教育资源公平地前提下,高考已经是接近极限的答案了。像剧中筛选一般人为因素如此之大的选拔,一旦到百万的参与级别,不公平性就会急剧上升。
所以大家更要清楚,高考本就是为了实现公平的一个工具,筛选的目的只是为了筛选罢了。它只能人们考察有限的一面,所有的筛选都不是完美的。因为除了神,没有人能决定自己的高度。但为了成为足够破除这个局限的人,你又必须站在选拔的顶点。这个悖论也许就是《百分之三》要表达的主题。

3% 第一季(2016)

又名:百分之三 / 3 Percent

主演:比安卡·孔帕拉托 朱奥·米格尔 

导演:恺撒·查隆 编剧:Pedro Aguile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