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c只是做了一件他认为对的事情,为何要去在意别人的眼光和看法?这确乎是他真实人生的一部分,而且是极重要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其时上传者的虚荣,几乎以摧枯拉朽之势毁灭了事件人物各自,以及他们往后的这十年的生活,甚至极有可能留下一生的精神折磨。余震绵长而不断。
我不知当年那位侵犯他人隐私这项重要权利的人,是否有在心底里产生过哪怕那么一点点的忏悔呢?因为这完全违背了人类的本来意愿和初衷。所以,八个月的拘禁,实在是判轻了。但我想,他即使受到了一点身体上的惩罚,可能还是仅仅怀着“用八个多月的监禁换来一次刺激的能够声名大噪的机会也算值得且此生无憾”的狭隘心理罢······
零八年,我还只是个读初中的小毛孩,出于好奇心,也和所有同年龄的男孩子一样,随大流似的对这个事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当然只是对事件的男女主角,以及他们的行为,怀有最本能最原始的“窥私”冲动,而远未有意识去触及和真正思考这一事件背后到底有着怎样的现实情境,以及往后这十年间他们各自的人生起伏。
纪录片本身就是记录真实的一面,edc在机场与“插队大爷”的争吵我十分能够理解。因为我也曾不止一次地遇到过这样刁蛮的插队者,年龄相仿,只是时间和地点不同罢了。尤其是这些总是喜欢依仗自己年龄“特权”的老人,格外喜欢插队,莫非是坏人变老了?他们这样的行为让我心生厌恶,鄙夷甚至感到唾弃!教人很有一种“穷山恶水出刁民”的想法。edc就是用这句“我是演员,我现在没演戏”来回应大爷以及这之后可能随之而来的批评者,们。
柴静说过:“权利不用的话,权利就是一张白纸。”edc和我都在捍卫着自己的权利,绝不以对象的年龄、性别、阶级等因素为转移,这是一个人该坚持的最起码的原则和底线。想起小S在《奇遇人生》曾这样说过:“我回到家,我觉得第一件事,一定是要教育我的小孩,告诉他们生命真的很需要被尊重,千万不要觉得,好像我们只是一点点小力量,做了真的会改变这个世界吗?我觉得不管力量有多小,你就是做。就像你改变了我,我可以再用微小的力量改变其他人。”我们可以尊重老人,但我们一样要坚定不疑地捍卫自己的权利—这两件事并不冲突。
片里让我看到了一个率真,坦诚,丝毫不做作的大男孩儿不为人知的另一面。没错啊,他活着就是为了证明“你们错了”,无可厚非。这股偏执,像极了罗永浩那句“我不是为了输赢,我就是认真”。
零八事件后,他宣布无限期退出娱乐圈,他也确实那么做了,这足以让人动容。他好像没做错什么,但社会却逼着迫着推着他,要他为这次事件埋单。他只好带着五万美元,远赴洛杉矶。
昔日朋友的疏远,让他变得更清醒。移民美国,追求自由,做服装创建自己品牌谈生意的国外的他,真正地学会了独立,又有那么多真诚的不狡黠的生意伙伴。他感慨“好的东西国内只想隐藏国外却懂分享”,的确如此。他让我相信,人生中还是有些东西是值得坚持、可以坚持的。
女主角们所谓的“歉一句道歉”兴许只是他尚未找到合适时机表达,或者在他看来再次提及无疑有可能造成二次伤害。但从这点来看,我愿意相信,他是良善的纯洁的玻璃一样的。
他并不伪善,正如他自己在纪录片中说的:“恨我的人都是嫉妒我或者没脑袋吧。”刘瑜讲过:“青春的浓雾散尽之后,裸露出时间的荒原。”时间也许能够证明一切,关于对错,关于是非,关于责难,关于朋友,关于性—但可惜不是在今天。
因为当今社会,性的禁忌感依然太强大。人类总是羞于谈论,但却无时无刻不在做着和他们诋毁过甚至目前为止依然还在诋毁着的这个人曾经做过的被诟病的颠鸾倒凤之事,只是大家都怀着“反正被曝光的不是我啊”这样的看客心理,就因为他是明星?法律向来不以人的道德意志为转移,也不应以人的道德意志为转移。鲁迅和萧红笔下的“看热闹的人”,依然还在,同样仍在延续着上一代的传统和习性,像继承遗产一般。
当edc被问及为什么不再拍戏了,他露出分明的失落,与无奈,像文身过程一样的痛苦,甚至比那还要苦痛…他坦承自己想要拍戏的欲望,拍戏是他的解药,但不幸被扼杀,这是“它们”唯一打败他的地方(不得不说腾讯这里处理的很巧妙,我认为并非写错)联想到近期将要上映的娄公子的新片,听说他的戏份有可能全被删除…不禁生出这样的思考:十年前的人也许死了,然而十年前的故事还没完—完不了。
詹德隆在许鞍华的纪录片《去日苦多》讲过这样一句:“首先要弄清楚自己赞成什么?反对什么?那你为什么要赞成呢?背后应该有哲学的基础,有一个理论的基础,就是去研究这些东西。”理性思考很重要。
我不是脑残粉,也不是为他在辩白。这些观点也仅仅是我个人的片面而已,在一些人看来或许有失偏颇。但我想说的是:这个人确实影响过我,他教育我们这一代的青年,学会独立,学会用怀疑的眼光去看待这个世界,和正在发生的一切。这个社会,远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宽容。

触手可及(2015)

又名:触手可及:一部关于陈冠希的纪录片 / BEING EDC

主演:陈冠希 

导演:Billy Starman 

触手可及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