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在地摊上花500块买了一块琥珀,树脂里裹着一只小蚂蚁。博物馆里也陈列了一块晶莹剔透的琥珀,里面包裹着一只亿万年前的蚊子,这是价值几十万的文物。她来到博物馆,把自己的这块琥珀与博物馆里的琥珀放在一起,打量之下,除了相差悬殊的价值,其实感觉也并无不同。镜头逐渐拉远,她瘦小的身影浮现在玻璃窗上,窗上倒映着城市的高楼大厦,置身其中的她就像琥珀里的一只小虫子。
这是影片结尾的一个镜头,也是今年青年影展的活动现场,导演周劼给我的答案。我的问题是,她为什么要把自己的“地摊货”与博物馆的“珍宝”放在一起比对?
世界万物似乎都有一个价值,反映在市场上就叫价格,价格是人们定的,一个事物有没有价值到底值多少钱,也都是人为判定的。一般来说,没价值的东西没人稀罕,价格越贵价值就越高人们也就越珍爱,可是,价格真的能反映一切吗?一个事物真实的价值是否就是那个人们给它定的价格呢?
这是困惑女主角荷洁的地方,也是本片引人深思的地方。

荷洁的丈夫出了车祸,肇事者给她赔了30万,是法定的最高限额,看起来没毛病。她收了钱也没有讨价还价,可周围人都觉得钱给少了,婆婆因此被气得暴病而亡,她成了一个无家可归的寡妇。事后她仔细算了算,才有了惊人的发现。她的丈夫死的时候32岁,一年有365天,她的丈夫总共活了11680天,拿30万除以这么多天,平均一天大概是25块。也就是说她的丈夫一天就值25块。这个结论让她震惊,于是她找肇事者理论,却被冠以“敲诈勒索”而拒之门外。也大概就是从这时候起,她第一次开始认真审视自己生活的这个世界。
原来一切都是有价格的,快递到付是23块,比先付后寄贵8块,一件好的女款外衣要花3000块,有钱人打麻将一晚也会输3000块,找巫婆算一次命市场价是500块,修复小汽车门上的划痕要4000至5000块不等……这就是这个被价格包裹的世界,是荷洁与我们每个人所生活的现实世界。
正如本片海报上的那个问句,“人活一天,值多少钱?”25块。这是电影里女主的结论,数字有些冰冷,可以说贱命一条。我当时也震惊了,可这个数字究竟是对的么?
无论是与一件动辄上千的衣服,还是与修理汽车的钱相比,一天25块的人命显然不值钱,那至多只相当于一次快递费的钱。更不用说和价值几十万的琥珀相比了。难道人命真的这么低贱这么不值钱?
对于一条命的价值,我不知道,相信很多观众也与我一样迷茫。可在荷洁心中,丈夫的命却比任何东西都值钱,绝对不止一天25块,可他已经死了。这就出现矛盾之处了,凭什么你觉得值钱的东西别人却觉得不值钱,再说人命怎么可以用金钱来衡量呢?
商品社会明码标价天经地义,在世人的眼里,无论社会里的吃穿用住,还是天上地下飞禽走兽,似乎都有一个价格。也正是这个貌似清清楚楚的价格,让事物本来的价值变得愈发可疑,也让整个世界变得愈发模糊不清了。如果一个人的生命可以被定价,那么请问,善良值多少钱?一段真爱应该怎么衡量,一个梦想又值多少钱呢?而花多少钱能买到一个纯净的灵魂,用多少钱能买到一双不流泪的眼睛,又可以通过付出什么代价让晨昏颠倒让时光倒流呢?
可以说,金钱让一切事物丧失了其原本的价值。而恐怕有些事是无法被明确定价的,比如灵魂,比如情感,比如梦想和未来,当然也包括生命。正如结尾的那一幕,荷洁在博物馆里沉思,两个都是源于自然界的琥珀,也看不出什么本质差异,一个在地摊上只值500块,一个陈列在博物馆里,就被人贴上了几十万的标签。细想之下,这种差别待遇是否合理?它们是否需要被贴上价格的标签?人们以为的所谓价值又是否有意义?
我想未必吧。
虽然她与丈夫不能算是“模范夫妻”,甚至感情也起起伏伏过,但在丈夫短暂的一生里,他们俩人也有过浪漫动人的甜甜蜜蜜,有过柴米油盐的平平淡淡,有过相濡以沫的分分秒秒……而那个承载了这些美好回忆的躯体,结果一天就真的只值25块吗?所以她困惑,所以她愤恨,所以她像个孤魂一样走走停停,目睹着每个人不等价的生活,却不知道到底哪里出了差错,而她原来的世界已经快崩塌了。

一条人命能值多少钱?这个问题貌似很重要,实际却又不那么重要。有些人,他在的时候你感不到什么,等他离开了才怅然若失,金山银山也换不来的重要;而有些价值,并不是用来看的,也不是用来贴标签的,而是需要用心好好感受的,分分秒秒都嫌不够,一生一世都嫌太少。
所以这人间,失去最伤心,错过最遗憾,真爱最无价,珍惜最划算,相守最值钱,愿你一生都平安、如愿。
(个人公号,波罗的海)

淡蓝琥珀(2018)

又名:Blue Amber

上映日期:2018-12-17(中国大陆) / 2018-06-20(上海电影节)片长:96分钟

主演:王真儿 吕聿来 耿乐 张瑶 王彩平 

导演:周劼 编剧:周劼 Jie Zhou/赵晓秋 Xiaoqiu Zhao

淡蓝琥珀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