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拖沓,不造作。虽然是个短片,却让人觉得意味深长。16分30秒。讲述一段历史,而且被贴上“抗日神剧”的标签。那么这部剧,究竟神在哪里呢?

文艺开头

第一个镜头就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一个麦田的大全景,阳光透过远处的树林照射在麦田上,用光很柔和,画外音是风拂过麦浪的瑟瑟声。这个静谧的开场与脑海里的战争场面格格不入。如果不是看之前就知道是一部抗日片,一点儿都不会联想到战争,更像一部文艺片的色调。再回味的时候,想起王童的《稻草人》,也是战争的故事,开头是广袤的绿油油的稻田。这种单刀直入交代时间地点环境的方式,也是我个人比较喜欢的叙事风格。《carry on 》开场这个镜头的色调以及用光都很讲究,近景都是枯草的感觉,没有生机,但是远处的阳光却不刺眼,甚至是异常得柔和,从黑黢黢的树林中照射进来,给人一线希望。而整部影片的色调也是暖黄色,没有一般印象中战争应有的灰暗。

喜感伏笔

开头日军挑选村里的姑娘的时候有这样一个情节,在一堆年轻姑娘里有一个上了年纪的大婶。太君问手下怎么会有这么老的,手下回答“she has big titties.” 此时笑场,一部主题严肃的抗日剧从开头2分钟的时候就有了笑点。导演似乎有意赋予战争故事诙谐幽默的色彩。抗日“神”剧的“神”,由此展开。

光影艺术

刚学摄影的时候,老师说过一句话我一直没有忘记,他说摄影是一门做减法的艺术。现在很多片子都雕饰太多,后期的效果做的特别酷炫。能够简单干净呈现的镜头,真的不多。《carry on》的摄影是我觉得特别需要拿出来谈一谈的,各种经典构图和拍摄手法就不详细提了,光影运用让我尤为赞叹,用精致细腻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所有镜头中个人印象最深刻的是爷爷去世的时候。当时的环境是深夜,导演这个场景的用光和镜头特别大胆。突出村子里夜晚漆黑一片,真的就只有一丝光线,不由地感叹导演敢于做减法。紧接着这时候一个特写镜头给男主角,三角光打在男主角的脸上,只能看清他的轮廓。他眨了眨眼睛,有一丝泪光,因为背景特别黑,泪光变成了一处高光。虽然只有黑白,但这个画面特别美。足够简单,但又足够有力量。

后来知道这部片子入围了奥斯卡的提名名单,浏览了一下《carry on》曾经的各项成就,发现在各大电影节中获得最佳摄影奖的次数最多。 一部好的影片,摄影的把握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把剧本中的白纸黑字转化成有血有肉的镜头语言,真的得好好下功夫。

视听语言

觉得这部短片干净利索还有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干净的音效。这部片子我看了两遍。第一遍是带着欣赏从一个观众的角度去看的。第二遍是带着思考从学习的角度去看的。全片的音效几乎都用的现场声,白天都是风声枪声卡车声,跑步走路说话声,到了晚上就是 虫鸣鸟叫声,想起初中语文老师教我们分析安静的环境就用虫鸣鸟叫去衬托寂静。 就莫名地觉得一丝喜感。

个人觉得特别有意思的声音有两处,第一个是鬼子进村的时候,一个小年轻敲起了锣。一般来说,在乡下敲锣打鼓是为了庆祝喜事,但是在鬼子进村的时候竟然用了这样的音效,表面上是提醒村民,但我觉得锣声似乎把一件特别悲惨的事情喜剧化了,突然一瞬间明白了为何说《carry on》是一部抗日神剧。把战争的苦,用一种很诙谐的方式表达出来,音效帮了大忙。第二个是日本军扫荡村庄拿着枪逼村民走路的时候。除了人物说话和踏在落叶上的声音,背景声竟然是鸟叫声。还是特别清脆的鸟叫声,不是凄凉的乌鸦叫或者布谷什么的。在我看来,鸟叫似乎也减缓了被逼迫交粮食的苦。在如此暗淡和悲惨的处境下,鸟叫似乎在给人生机和希望。

《carry on》16分钟,仅用了两次背景音乐,同一段音乐。第一次响起背景音乐是故事的高潮之前,男主角把女儿装进麻袋,然后响起了非常柔和的背景音乐。这本来是一个人物内心非常慌张的场景,却用了非常平和的音乐。 然而当镜头切换到日本军队的时候,音乐戛然而止。在音效上总是出人意料,却带来了别有韵味的戏剧效果。第二次同一段背景音乐再次响起的时候,是太君没有拆穿男主角的意图,对手下撒谎,把男主角给的麻袋装上车。男主角的这出戏也特别赞,望着天,音乐就响起来了,两段跌宕起伏的心情都用了同样的背景音乐。同一段音乐,不同的心情,从悬着的心到大石头落地,我突然觉得有种禅意。机会就在那里,希望一直都在,只在于如何去选择,如何去行动。

人物刻画

影片开头用文字告诉观众这是一个讲述1944年日本占领中国的故事。1944年,日军在太平洋战场形势不断恶化,也是接近了抗日战争的尾声了。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中的人物,其实已经快走到了苦难的尽头。但即使是面对可怕的战争,生活中的小人物却依然有自己的生存方式。

男主角:勇敢的父亲
男主角扮演了一个非常勇敢的父亲,也是故事串联的主要人物。上有父亲,下有女儿。为了让女儿活下去,做了一件勇敢胆大的事情:把女儿装进麻袋,当成农作物交给日军。当麻袋被太君拦下,男主角被日本军赶走的时候,他没有丝毫反抗,一直是背对着日本军,并且一言不发。呆滞的眼神,然后背景音乐再次响起。男主角嘴唇抽动着,似乎想说什么,然后眼睛湿润了。看着天空。 紧锁眉头。然后又低头。似乎笑了。这里丰富的表情也生动得体现了父亲这个人物的内心戏。父亲的举动也印证了蒙田的那句话:“敌人不会因为你的可怜而放过你,却会因为你的勇敢而放过你”。

爷爷:苦难中的幽默
这个老头子的出场和结束都特别戏剧性。开场是床戏,结束是突然的死亡。在日军扫荡村庄的时候不管一切还在与村里的寡妇寻欢,死之前没有什么遗言,还想找烟抽,还想继续寻欢作乐。这个人物戏份不多,却让人记忆深刻。老头子跟平常思维中面对战争和苦难中的人物一点都不一样,非常乐观,依旧过着自己的生活。在一个危机的时刻,依旧有幽默的人生态度。这个人物,也是抗日“神”剧中,特别“神”的一笔。

女儿:故事中的悬念
女儿这个角色从头到尾都有出现,但说的话不多。一直处于被保护的状态。为数不多的几句台词就是走催泪的亲情路线的。在寒夜中被父亲温暖着,说:爹还冻着呢。这个人物让战争片存在了感动的元素。战争,除了打打杀杀,其实是更容易体现人性的场景。

日军:鬼子不是“鬼子”
宣传片里面有一句话,“不要把鬼子演成鬼子”。强调日军行进的时候不能像僵尸一样。光拍日军走进屋子就拍了十多次。爷爷去世的时候,太君也对手下说,不要不尊敬死人,他们的鬼魂会找你的。最后太君没有拆穿父亲的谎言,对手下说麻袋里“Just some corn.” 这几个小细节都能体现出战争中的人物,其实都是普通人物,都是有血有肉的人物。


寻味结尾
最后的结尾是一个长镜头。是装着女孩的麻袋。色彩暗了下来, 背景音乐混杂着枪声。 不知道最后装着麻袋的卡车驶去了哪里,不知道女孩后来怎样了,不知道太君的举动有没有被人发现。影片就在卡车上的麻袋这个镜头中结束了。没有直白的说明,却耐人寻味,可能一千个观众心中会有一千种关于结局的解读。但我觉得这样开放式的结尾,让人自己去猜测,也是很有意思,一种神秘色彩,给神剧画上句号。


这部片子很短,但它还是电影。 还是很震撼人心。

即使现在我们身处和平时代,但还是难免经历生活中的千疮百孔。愿每一个读到这里的你,在今后生活的选择面前,都更有勇气。


活下去Carry On(2014)

上映日期:2014-06-21片长:17分钟

主演:常诚 三浦研一 

导演:李雅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