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虽然这部记录片已经上映了5年之久,而阿里巴巴在这5年中也在每年都发生着迅速的变化,但我还是直到今天才第一次看这部纪录片
总体而言,这是一部从阿里巴巴前副总裁,美国人Porter Erisman的角度描述的一部阿里巴巴从成立到面对一系列艰难挑战到最后一步步成长为“扬子江中的大鳄”的故事。虽然导演本身是阿里的前副总裁,但总体而言,片子的观点和叙事还算客观与中立。


感受
其实,看这部纪录片初衷是为了完成老板布置的一份作业,通过观看这部《扬子江中的大鳄》来写一篇观后感。从中主要有以下几点启发和感受:

1.一家公司要学会在它成立之初就设立一个明确的价值观和使命感,并且保证让在在自己运营的过程中贯彻下去。
自从西方的管理学引入中国以来,很多公司都会赶时髦地给自己写少到几个字,多到三无行字的公司价值观、使命感。但随便一浏览就会发现都无外乎是一些什么“忠诚”、“信任”、“创新”、“专业”之类的大众话术,并且在实际的运营中,很少有公司能够实际的贯彻自己曾经的价值观和使命感。
在纪录片中有一幕我印象非常深刻,就是阿里巴巴在自己成立的初期,由于没有形成自己清晰的商业模式,疯狂发展,最后公司几近倒闭。后来公司邀请关明生成为新的COO,而关首先做的就是帮助公司梳理“价值观”、“愿景”以及“使命”并在接下来的几周在公司展开各类培训,让大家加以明确。一直亏损的阿里巴巴在当年年底扭亏为盈,不得不说是与公司的这类管理革新有关系的。
很多人说价值观、愿景这些词很虚,企业赚钱才是王道。不可否认,任何一家不以“赚钱为目的”的企业要么就是在说谎,要么就是在耍流氓。但价值观和愿景这类看上去很虚的东西却可以在公司、员工面临困难、挑战,面临抉择时给予自己如灯塔一般的指引。阿里巴巴的价值观是“客户第一、员工第二、股东第三”。这样就是指导自己当客户利益与那些华尔街的股东利益产生冲突的时候,自己应该作何抉择。如果阿里巴巴没有自己明确的愿景,那么公司就会得过且过,见到小利就扑上去,却忘记了长远的目标。



2.一家企业,即使在它成立之初规模、资源都很小,并且市场强敌环伺,巨头垄断,但只要它的商业模式、技术架构符合市场的趋势,那么它依然可以撬动市场的格局。
1840年,一支几千人的英国军队就把当时国民生产总值占世界三分之一的清王朝打败。靠的不是人数和强大的战争补给,而是依靠先进的战术以及先进的科技。
一个诞生于斯坦福大学的搜索引擎公司,从一家为雅虎等科技巨头提供技术支持的公司最后成为现今的世界互联网翘楚。靠的不是自己一开始拿了多少风投和拥有多少资源,而是依靠着当时领先于业界的搜索引擎技术以及符合市场发展趋势的商业模式。
在杀毒软件领域几乎没有任何市场份额的360,用了一个免费的商业模式就把中国整个杀毒软件市场给颠覆了,360依靠的肯定不是强大的用户群体与市场资源,而是依靠很多巨头不愿意或不屑于尝试的商业模式,但事后证明,正是这种免费的模式刚好满足当时习惯于免费的中国网民。
影片中用了很大的篇幅描述阿里巴巴和ebay的竞争,面对无论从市场占有率、知名度还是资源上都强大的无可匹敌的竞争对手,阿里正是选择对了适应中国国情的商业模式与竞争策略才最终蚍蜉撼大树,将ebay最终“赶出中国”。
所以,一家公司不要惧怕面对市场的巨头,只要你无限放大自身的优势,你的商业模式和技术创新独特而领先市场,那么公司依然可以撼动大企业的地位。


3. 任何一家现今的巨头都是从一个小公司一点一点成长的,从影片中可以看到即使现在被些许“神话”的马云,在他运营公司的初期也面临着诸多的挑战,也犯了很多的错误。但是套用孟子的“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我们日常只看到如今如苹果、谷歌、阿里巴巴、腾讯等企业的无限风光,却不知这些企业在他们的经营历史上也面临着无数次的艰难抉择与挑战。
企业经营并不容易,困难是常态,很多互联网公司正是在不断地试错过程中,才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商业模式。

扬子江中的大鳄Crocodile in the Yangtze(2012)

片长:75分钟

主演:马云 

导演:Porter Eris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