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弗雷德·阿尔布雷希特·冯·里希特霍芬(Manfred Albrecht Freiherr von Richthofen,1892.5.2—1918.4.21) 。一战中德军最伟大的飞行员。一生击落敌机80架。在古典空战时代保持了绅士般的战斗方式:击落敌机而不射杀敌飞行员。在影片中,主角用“We are sportsmen, not butchers!”这样的台词表达了这种精神。里希特霍芬所率领的普鲁士第十一狩猎大队汇集了德军最优秀的飞行员,他的战友们个性鲜明,每个人的战机都有自己所属的经典涂装标志:爱心(另一位著名Ace,沃尔夫),海盗骷髅,红龙,小丑等等。而他们的队长,被称为王牌中的王牌(Ace of aces)的里希特霍芬更是不顾机械师、空军司令及战友们的一致反对,将自己的战斗机涂装成全红色,以此来吸引更多的敌机向自己进攻并将他们一一击落,影片中里希特霍芬如此解释自己的行为:“I don't want them to be surprised, I want them to be scared.”。自此,广袤天空中飞驰而过的红色闪电,和他的“空中马戏团”成为了协约国空军最大的噩梦。而恐怖的里希特霍芬,则在敌方英国空军的宣传中被称作“红男爵”——The Red Baron。
里希特霍芬如此戏剧化的传奇,也在后世的许多文学、电影艺术作品中被反复提及、引申或者改编。其中最为著名的当属机动战士高达中的经典角色夏亚·阿兹纳布。同样作为王牌飞行员的他,所有座机均采用全红色涂装。这是原著作者向里希特霍芬的致敬。
影片以一个唯美的镜头展开了主角里希特霍芬的传奇一生:里希特霍芬与弟弟(后来的另一位王牌飞行员)一同骑着战马在山野中追逐天空中的战斗机,最后里希特霍芬望着天空向着头顶滑翔而过的飞机在马背上张开了自己的双臂。——在之后的剧情中,协约国的轰炸机夜袭基地时,里希特霍芬也说到:“I've got wings.”——以呼应了片头的这一幕。而之后里希特霍芬和三位战友一起冒险杀入敌占区向死去的对手飞行员献花圈,更是令人印象深刻,更是成为全片的主要基调。
作为一部空战电影,全片有多场精彩的空战戏。讲古典空战时代的所有元素和战术,空战格斗、追逐、游猎、逃跑、迫降,飞行员手势,掏出手枪射击等等全都展现了出来。然而,有趣的是,全片在对于里希特霍芬一生最为重要的两场战斗:击落英军王牌飞行员兰诺·郝克少校并由此获得“蓝色马克斯” 勋章的一战;以及最后里希特霍芬战死的一役,都采取了留白和一笔带过的处理方法。
对于前一战,我所理解的是,正如里希特霍芬一生所遵循的绅士般的战斗方式,杀死敌人并不是一件值得高兴值得夸耀的事。里希特霍芬在兰诺·郝克死后,急忙赶到了坠毁现场,并收藏了敌人的座机标识。而之后,随着女主角对于里希特霍芬思想的重要影响,主角更是彻底地抛弃了开头那种意气风发的帅气飞行员的形象,全片的基调也逐渐变得灰暗。里希特霍芬开始认识到战争的残酷和无意义,以及作为军人,无论是敌是我,生命是如此脆弱。而他,全军全国人民爱戴和尊敬的大英雄“红男爵”,也不过成了战争中的一颗棋子,被用以鼓舞士兵,被用以欺骗他们——自己也可以像里希特霍芬一样英勇杀敌而永远不会战死。于是,紧接着的每一场空战,里希特霍芬的战友们相继战死,没有光荣勇敢的杀敌,没有“红男爵”英雄般的一骑当千,有的只是一个个年轻生命的凋零。而里希特霍芬的脸上的表情也在每一次产生着细微的变化。直至最后其通过自己的小说和向普鲁士国王的摊牌来表达自己对于战争绝望的思考。
而对于里希特霍芬一生中的最后一场空战,影片中只留下了朝阳下,即将起飞的里希特霍芬转过头来向着女主角的最后一抹微笑。这让我想起了《最后的武士》里片尾天皇和Nathan的对话:
——“Please,tell me how he died.”
——“I'll tell you, how he lived.”

红男爵Der Rote Baron(2008)

又名:The Red Baron

上映日期:2008-04-10片长:128分钟

主演:马提亚斯·施维赫夫 马克西姆·梅米特 汉诺·科夫勒 蒂尔·施 

导演:Nikolai Müllerschön 编剧:Nikolai Müllerschön

红男爵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