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陈思诚总被吐槽厌女,但是追完唐探2网剧,觉得性别角度来说也是可圈可点的(可能是因为陈思诚参与度不算太高?)

说几个我觉得有意思的部分:

1 kiko线

看电影的时候其实我对kiko没什么特殊好感,觉得有点平面脸谱化的二次元美少女,跟秦风也没什么明显的化学反应。

但是网剧kiko是真的“立”住了。

她有自己的情感线——不仅是爱情线,更多的是亲情和友情线。

除了和姐姐的情感羁绊,她给妈妈开糖水铺子的那一幕尤其动人,直接给我看泪目了。

看似叛逆的女儿其实内心一直惦记着帮助妈妈实现她的梦想,这种反差总是让人印象深刻的。

这一刻的她,有特立独行,也有柔软细腻。

原本在我看来脸谱化的设定,网剧里也给出了合理的,与亲情线相关的注解。

另外,kiko线没有回避她做为女性的情感戏份,之前和秦风的“立刻有”细节被再次提起,包括第四案中出现的欧阳,和kiko的关系也可以有偏向暧昧的解读。

但两条线都是点到即止,干净利落,你只会觉得kiko是一个普通的,有女性魅力也有异性社交的年轻女孩,而不是角色魅力依附于异性,高光都被夺走的“性感花瓶”。

更准确地说,kiko的两个案件中,角色高光都在自己身上,无论是智力,胆识,专业能力都全程在线,和警方的合作中也基本是她带飞。

以我有限的阅读和观影经验,国推作品中一直缺乏立得住的女性侦探形象。

但如果唐探宇宙一直持续下去的话,也许kiko会是第一个。

2 当女性成为受害者

第三案游乐场,取材于n号房和萝莉岛事件,着重强调了女性受害者。

结尾的一幕,所有受害女性的幻影沉默地站在冰冷幽暗的光源里,注视着即将被绳之以法的法南,画面极其富有张力。

我一度想到了吴亦凡案件里,最终一个一个站出来的女孩。

黑暗无边,并肩而立。

在这个故事中,女性受害者是无辜的,是惹人同情的,但同时又是从某种意义上说光彩夺目的——看过原剧的话一定会理解我为什么用这个形容词。

邵菲菲的故事与传统定义中,女性受害者就是愚蠢,虚荣,轻佻等等固有叙事截然不同,相反,看她的故事我其实一直想起的是素媛。

她们都是因为“善良”而落入深渊的——为淋雨的人撑伞,为被欺凌的人发声。

“但人们都说是我的错,谁也不夸我。”

以及最终,neo的一段独白,又符合了另一种女性的困境,她们在亲密关系中,在“被爱”的过程中,依然时刻处于危险。

这种危险,也许源于她们接受,或者拒绝了这份“爱意”,甚至哪怕是,她们浑然不知这份“爱意”。

仿佛被爱本身就是原罪一样。

“为何拥抱那么疼痛,为何爱我者将我葬送。”

3 当女性成为加害者

比起受害女性身上的光芒,作为加害者的女性形象反而被赋予了一层复杂的,色调模糊的“孱弱”。

没错,我想说的是第二案,邪J团体静心会中的核心女性角色阿信。

她的恶行是明确直给,几乎没什么洗白余地的,但同时她的人设中又有不可否认,不可忽视的软弱。

她曾经是活在幸福幻想中的全职太太,加入静心会的原因是丈夫出轨,她的世界遭遇了毁灭性的崩塌。

加入静心会后,她作恶无数,却又对“教主”言听计从,奉若神明。

某种角度来说,她似乎是在这里找到了另一个可以依附和仰慕的“丈夫”角色,找到了另一个她可以为之盲目牺牲的夫权家庭。

她说静心会是“家”,也许在她自己的视角中,的确如此。

而这种软弱和失智的背后,也是真实的困局探讨——

很多人都知道,“灵修”受害者的重灾区是女性,这并不是因为女性更愚蠢,更容易被骗,而是有大量的女性,她们真的有更强烈的,寻求精神探索,情感寄托,乃至身心庇护的需求。

她们似乎在“醒来”,但睁开眼看到的,却好像又是另一片混沌。

往好处说,这是女性觉醒的第一步,她们正在尽可能地自我成长,自我赋能。

但如果她们得不到正向的引导,得不到真正适合她们的,成长与进步的土壤,就唯有坐等被趁虚而入,被种种骗局所围猎。

并且从受害者变成加害者,溺毙深渊后,与深渊相融。

4 更多女性角色的可能性?

其实在此之前,唐探系列已经有很多给人印象深刻的女性元素了。

她们当中当然有一部分是偏功能性的(比如电影中一开始的阿香),但也有一部分的人物魅力完全不亚于男性角色。

思诺,ivy,小林杏奈,包括正在成长中的萨沙和小爱。

她们可以善,可以恶,可以美艳,可以平凡。

她们生动,鲜活,自带蓬勃的生命力。

而我始终认为,推理,尤其是社会派推理中,必须有足够多的女性角色,因为许多的社会议题都离不开女性,许多社会问题的发展,推动,也都离不开女性。

希望这个系列可以继续朝着这个方向探索下去。


唐人街探案2(2022)

又名:唐人街探案第二季 / 唐人街探案网剧2 / 唐探2 / Detective Chinatown2

主演:邱泽 尚语贤 

导演:陈思诚 

唐人街探案2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