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3-01-04

小黄狗的窝:恰似你的温柔

《小黄狗的窝》一共看了两遍,还准备再看几遍。因为实在是喜欢导演镜头下面那个世界。也因为,我也经历了农耕文明和现代文明之间的碰撞。而这个求学德国的专业导演,以自己独特的视角和温柔的情怀,向我们展现了那样一个淳朴干净的世界。对于导演的这份温柔,我能回报的,唯有些许文字。
故事简单纯净,小孩和小狗,小孩和父母,牧民和草原,牧民和城市,游牧民族和现代文明,这对对关系之间冲突,和解,在温润的安静的镜头里各自静默无语,只是留给观众无限的忧思,这忧思却又不知从何谈起。
毫无疑问,这位蒙古女导演对草原充满眷恋,因为她镜头下的草原如此美丽,没有尽头的蓝天,没有尽头的碧绿草原,形态各异的白云,清澈的河流,连绵起伏的远山,连暴雨在她那里也充满诗意。一方水土养一方儿女,这样的草原,生养的人儿,必定是淳朴的,简单的,接近原生的,因为他们距离土地和自然如此之近。电影给我了错觉,孩子和小狗是一样的,他们可以以成人听不懂的语言进行交流,之间似乎有灵性存在。电影里还有的父母子女之爱,娜莎放假回来爸爸替她穿衣服看她的作业,妈妈经常有的亲吻,爸爸去赶集买回来电子狗玩具给小孩玩,这些小细节,在我们每个人的童年都真实的发生过。
我认为导演并不仅仅想讴歌或是展现游牧民族的淳朴生存状态,还有一种淡淡的哀伤在其间,所以有人说这部电影是“游牧民族的挽歌”,我深以为然,孩子对城市和高楼的态度,爸妈对城市的谈论,以及最后那个意味深长的镜头:娜莎一家人赶着羊群,向远方走去,大汽车霸道地驶过,喇叭里面喊着什么“选举”,羊群受到惊吓,两种不同的文明相互碰撞,然后各自散去。也许导演并无此意,可我还是从心底里流淌出不舍。他们转场的时候,爸爸妈妈向草原敬酒,感谢他们的恩赐,妈妈经常因唱的那首大地之母的歌儿,这些全部展现出他们对于自然的感激和敬畏,反观现在,太多的人一味从自然索取,打着文明的旗号肆意地践踏自然,失了那份敬畏和感激之心。
这是一部好电影。以罗大佑的《鹿港小镇》作结:台北不是我的家,我的家里没有霓虹灯,鹿港的清晨鹿港的黄昏,徘徊在文明里的人们…….

小黄狗的窝Die Höhle des gelben Hundes(2005)

又名:蒙古的小黄狗 / The Cave of the Yellow Dog

上映日期:2005-07-28(德国)片长:93分钟

主演:Babbayar Batchuluun Nansal Bat 

导演:比亚姆巴苏伦·达娃 编剧:Byambasuren Davaa/Michael P. Greco

小黄狗的窝的影评

Jintao
Jintao • 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