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诞生至今,最好在科幻题材作品应当就是这部拍摄于1986年在《错位》。出色的故事结构,深刻的社会意义,强烈的思想批判,即便在30年后的今天看来仍旧振聋发聩,令人一身冷汗。别再说中国拍不出好科幻片,只是出现太早了。

好的科幻片一定要有作者独特的世界观和未来观。宏大的格局与严谨的叙事结构相互影响,以小见大论证自己对未来的某种看法与设想,充满了对全人类内心世界的关注,道德的拷问与发展的追求。但从电影诞生至今,也只有极少数的电影人有能力把商业性和作品深度完美融合。而其中获得口碑票房双赢的更是屈指可数。也正是因为这样,库布里克才是大师,斯皮尔伯格才是匠人,卡梅隆才被称为海盗,斯科特才被铭记。

今天绝大多数观众都混淆了科幻片的实质意义,在他们眼中科幻片就等同于特效片,特效动作片,特效动作商业片。如果场景不够未来,空间没延伸至太空,看20分钟都没有出现爆炸场面,那这部作品就基本属于“不合格”。这种观影态度更偏向于视觉冲击而非心理震撼,与真正意义上的科幻题材有着相当大的差距。用今天的眼光来看,《侏罗纪公园》特效明显不够多,但斯皮尔伯格出色的剧本把控却让第一部完胜后面几部。可见故事是最重要的。

要说好的国内科幻作品,一定离不开其发展的背景和土壤。刘慈欣的作品被认可,也是因为他能把未来世界的广博与现实(中国)场景的发展相结合。那看看这些年来国内的科幻片有些什么?是王胖子的《未来警察》?还是孙周的《不可思议》?两部作品都是靠明星堆砌出来的闹剧,其成片水准实在不敢恭维。可这都算好的,别的导演干脆没这心更没有这胆子,因为我们确实缺少一颗探究未来的心,只重“视活在当下,过得舒坦”,未来如何关我屁事?可惜了那么多科幻爱好者心心念念想看《三体》,可最后呢?烂尾了吧?

《错位》讲述了一名中国体制内工作者的恐怖梦境。工程师赵书信辛勤工作多年总算被升职成为了局长,然而等待他的却是排山倒海般的各类文件和开不完的无聊会议,令他感到窒息。灵机一动之下赵书信做了一个和他样貌一模一样的智能机器人,将自己不愿意参与的工作打发给这个机器人做,每一次,机器人都能出色的完成这些任务。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机器人的个性开始变得愈发张狂,它渐渐的渗入到了赵书信生活的角角落落中去,甚至开始企图插手主人的感情生活!察觉出异像的赵书信找到机器人和它谈判,要么唯命是从,要么就要被毁灭,面对这样的选择,机器人竟然发动了叛乱。。。

机器人造反这个题材,在好莱坞作品中太过稀松平常。阿西莫夫这样的巨匠更制定出[机器人三定律]来约束机器人的行为,无异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那同样的题材,放在中国语境下,那就是另一幅场景。首先,他替代谁,替代对方干嘛,为何造反?这都根据中国国情来玩,这就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机器人革命。要知道,凡事加上“中国”二字那就有看头了。

赵局长设计发明这个机器人是替代自己开会用的,他想有更多自己的时间来完成科研工作或者学习生活,替代品要完成的是麻木无聊永远官话套话的所谓会议。久而久之替代品开始有样学样搞得一身领导干部做派:抽烟,喝酒,应酬,撩妹(甚至有可能发展到床上),习惯于假话空话套话,习惯于应酬各种场面。

从一开始的表情模仿,行为习惯模仿,到后来的自主意识产生,机器人赵局长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并且以官员的虚伪狡诈来搪塞甚至欺骗真正的赵局长。他更鼓动赵局长多造些机器人,最后当他们的领袖(想想看很恐怖),只愿意出入有专车接送,应对各种酒局饭局和重要接见,而不愿意去生产一线。这只是个机器人!想想看它都好逸恶劳,普通人我们就可想而知了。
简而言之,赵局长用自己的生活造出来一个官僚!本想通过它完成自己不想做的工作,可万万没想到它竟然沉溺其中,甚至有心取而代之。在赵局长发现问题后,机器人赵局长开始自己为自己充电,争着出席各种会议(如果真让它去肯定会为它充电),甚至到最后演化出自己的暴力情绪,不惜武力相向要与赵局长做最后的较量!一开始自以为能掌控一切的赵局长在最后变得忧郁彷徨,不仅因为这个机器人不可替代,更因为他已经逐渐被边缘化,软弱化,以至于看到机器人赵局长前来惹事还躲在卫生间不敢出头。无欲则刚对他而言是可望而不可即,疲于应对才是最后的麻烦。
映射整个中国社会,30年后仍旧振聋发聩

本片之所以被视作中国最好的科幻片,是因为全片打造出一种极具现实意义,又引人深思的社会氛围。主人公赵书信所在的上世纪80年代,放在今天看来除了家庭陈设和服装造型稍显落后,其他一切行为方式与今天无异。比方说政府开不完的会,比方说标配的领导秘书,比方说官面文章与冗长的发言,比方说领导干部对个别女同志的关爱,比方说搞不完的应酬,比方说体面的外表与混沌的内心,比方说散场后所有体制内工作者对文山会海的痛恨。。。这些问题不是1986年的问题,不是中国共产党的问题,而是延续了数千年中国的问题!如今我们从科学发展观转移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些问题还存在!可见《错位》的前瞻性和普世性。

影片中有一段情节很有意思,中央下达文件要求取消文山会海,赵局长得知后大为放松,因为这样就不必找机器人替代,还表示要让机器人改造摸样去生产一线帮忙。可仅仅一天之后却发现,会还是要开的,言还是要发的,与自己无关的场合还是要参与的。“说法是说法,做不做得到又是另一回事了。“就连女秘书都反复提醒他,某某会议务必要餐巾,因为”不去不好吧?“这句台词太经典了。深得我中华民族语言文化之精髓。貌似劝你实则是威胁你,貌似轻描淡写实则是语言恐吓!以后我看到不转发文章的朋友也会说”你不转发不好吧?“

此外,影片中经典对白处处皆是。比方说“我造你不是为了让你发表什么议论,而是为了让你服从我的意志。“何其霸气。这句话放在机器人身上合适,放在普罗大众身上照样天衣无缝。领导高高在上是造物主,是整个社会的基石,下面的人要做的就是服从,而不是私下议论。看看赵的秘书多好?除了规劝就是服从。想想看今天国家政府反复强调不要妄议国政,我们是不是觉得赵局长对机器人的话像是对我们说的呢?

本片的精彩除了故事巧妙,情节合理,更在于每一个场景的巧妙布置。从赵局长梦中被雪片般的会议文件覆盖,到反复出境的摇摆永动器,时刻提醒着我们他身份的错位,立场的转变,以及想法与观念的犹疑不定。而同样的红酒杯、树立着的麦克风、稿纸模样的大楼(象征没完没了的文件工作)、对称的构图结构等等,也是今天影视作品中创作者很少考虑到的。

碍于技术所限,《错位》中采用了大量的舞台剧布景。开篇的红色环境,大汗淋漓的局长发言,都显示出赵局长对工作无法忍受的煎熬。这种稍显刻意的表现手法随是条件所限,但更能有效传达给观众主人公的心理感受,可谓用心独到。

刘子枫精彩的表演让赵局长和机器人的对立显得那么自然,以至于越是琢磨越是觉得这就是赵局长与赵局长自己斗。一个是可望自由,可望生活的赵局长,另一个是麻木于工作,尸位素餐的赵局长。一个是有理想有道德有追求的赵局长,另一个是枯燥乏味不择手段的赵局长。而机器人那一句“不就是下棋出了点事“更是让人冷行直流,了解导演背景你会更觉《错位》精妙之处!

本片之所以被认为是中国最好的科幻作品,就因为通篇以科幻为外壳,实则讲述了一个从古至今至未来,所有中国人都未必逃得出的牢笼。这种带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科幻作品即便没有特效却仍旧会让人感到科技力量之下国人内心的复杂与纠结。不要以为特效就是一切,不要以为场面大了就能爽,《错位》用科幻玩转民族性格,这是老外玩不出来的。如果你觉得本片无聊,那就等你成家立业走上工作岗位再回来看看,保证你会佩服得一塌糊涂。

错位(1986)

又名:Dislocation

上映日期:1986片长:85分钟

主演:刘子枫 牟红 杨昆 孙飞虎 

导演:黄建新 编剧:张敏 Min Zhang/黄建新 Jianxin Huang

错位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