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开场是一个180度旋转镜头,先朝向楼梯再转回大门,从前进的视角转为后退的视角,表明电影的时间不是线性的,也说明自己在讲述过去。关于回忆的回忆,已没有了那鲜明的爱憎,就像镜头的水洗效果,褪色后剩下的只有对逝者温情脉脉的缅怀。
这部电影不是讲述实际发生了什么,而是廓清记忆(更准确的词应该是”自传式记忆“)的本质。个人生涯史的记忆不是一部完成的书或拍好的电影,而是由一个个更小的记忆单元(沿街的落地窗,语音优美不解其意的电台广播,童谣似的哼唱,酒吧里神色苦顿歌声抑扬的女人,母亲擦玻璃窗时担心她会不会掉下去)组成,有些一开始就以相关的形式存储,此外,本来无关的单元也可以在回忆时被呈现为整体。这类记忆一经触动,犹如投石入湖,激起环环涟漪。
因此,记忆单元本身可以视同回忆(recalling)的情境产生无限种组合,而非仅仅参照事实。比如,Maisie的丈夫和Tony遇到的事故彼此没有联系,但导演只用一个镜头同时呈现了两个事故(俯拍,两人正面朝上从高出落下、砸碎玻璃的慢镜头),当然,部分是出于经费考虑。然而当他从镜头里看见被砸碎的sugar glass发出如星芒般闪烁的效果时,他几乎欣喜若狂,可见,重温灾难的残酷无情并非这段记忆寻求的目的。
或许被现实锋锐的棱角刺痛几下会赋予影片更多的力量和细节,多讲点情节,观众也不至尿遁而去,或昏然甜睡。但这与导演创作此片的初衷背道相驰,不可两全。在我看来,这类电影的受众绝对有限,不看也没啥遗憾的。
这种处理方式和导演自身的经历不无关系。Terrence Davis对父亲的记忆是模糊的,作为十个孩子(有三个不幸早夭)的老么,对于父亲的了解大多来自母亲和兄姐的讲述。因此这段构成自我生涯史的记忆,很多并非自己亲历,而是听人转述再经过自己的想像加工。这又可以证实我的想法,没必要在其中质问真实,唯一有此需要的或许是导演本人。换句话说,他所抓住的那些记忆单元是否就是最初被记忆下来,在无数次回忆创造、建构、扭曲的背后还能留住那些恒定的内核。

远方的声音Distant Voices, Still Lives(1988)

又名:声邈物静 / 声渺物静 / 远籁长生 / 静照生活 / 远距离声音

上映日期:1988-05-13(戛纳电影节)片长:85分钟

主演:Lorraine Ashbourne 吉恩·波特 Carl  

导演:特伦斯·戴维斯 编剧:Terence Dav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