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09-10-17

格巴维察:温暖的疼痛

波斯尼亚是血染的土壤,是祖先的土地
波斯尼亚是爱,是我发间的鲜花,是我梦中的土地

——摘自电影《格巴维察》






艾丝玛看着黑洞洞的枪口,沉默之后如同狂怒的母狮一般撕打女儿,她再也忍受不住,说出了实情:萨拉是自己被塞尔维亚人抓进集中营后,遭到强奸生下的孩子。

这些年来,艾丝玛一边忍受战争的痛苦,一边保守着女儿身世的秘密,独自抚养萨拉。唯一可以让她得到安慰的是受害女性的心理治疗恢复班。在心理治疗恢复班上,艾丝玛说出了不堪回首的集中营经历,所有的姐妹哭成一团。

回到家中,曾经任性的萨拉变得乖巧,开始体贴母亲。一天,萨拉对着镜子剃光了自己头发,“告别”了“烈士爸爸”的传说。萨拉一夜间长大了。

郊游那天,艾丝玛送萨拉来到学校,看着女儿登上大巴士。上车的刹那,萨拉回望母亲,眼神充满了敬爱。

一路上,孩子们唱起了快乐的歌曲:我们的波斯尼亚……美丽的萨拉热窝……


-----------------------------------------------------------
第一次听到《格巴维察》这个名字是在和柏林前方记者的连线中,国际长途质量不是很好,对方说了好几遍我才记下这四个字。当时就觉得这个名字好拗口,而且无法提示影片的任何信息。

那一年,《格巴维察》获得了柏林电影节的金熊奖。而那年进军柏林的中国影片是3.6亿人民币炮制出来的《无极》。

和影片的名字一样,导演亚斯米拉·兹巴尼奇的名字,我也是对方读了好几遍才记下来的。那时间,国内的媒体虽然也报道了《格巴维察》得奖的消息,但无人提及影片的内容和主题,只说是一部女性题材电影。

看到这部电影,已经是整整两年以后。

波黑是一个熟悉又陌生的国家。熟悉的是九十年代初,几乎天天可以从新闻里听到这个国家。陌生的是,除了战争和屠杀,国人对这个国家缺乏最基本的了解。

95年代顿协议以后,这个国家便从新闻里消失的无影无踪。

对我来说,影片首先让我了解的是波黑人的日常生活。在这个国家里,有疯狂的酒吧和堵球,也有壮丽的清真寺和头巾。那里的人生活的艰苦,却精致而有尊严。

但最触动我内心的是片中那对母女的爱。正是影片所反映的这种爱,这种人性关怀的力量,超越了国界和不同文化,赢得欧洲广泛的共鸣,最后捧走了金熊。

“烈士父亲”是个善良而残酷的谎言。善良是是,它让孩子有太多寄托,太多自豪。残酷的是,它所掩盖的真相是最令人发指的兽行。欧共体在1993年估计有2万名穆族妇女在战争期间遭到塞尔维亚军队的有组织强奸,波斯尼亚政府的数字则是5万人。在这个残酷的数字下,还有多少美丽的谎言?还有多少深埋母亲心中的秘密?一个民族的女人,永远是一个民族灾难的最大承受者。

战争的伤害,并不在和平来临的时刻而结束。犯下的罪行,也不会因为万人坑的位置不明而被遗忘。《格巴维察》是对伤口回忆,也是对罪行的控诉。在今天这样一个文明的时代,在欧洲这个自称文明国家集合体的腹地,人类尊严遭到如此的践踏,富国的政客们还在兀自谈着人权和民主。这是这个时代对人类文明的最大嘲讽。

一个母亲的痛苦就是这个民族所有人的痛苦,所以我希望波黑穆族永远不要忘记这些。活下来的人应该享受生活,但忘记罪行的那天,可能就是劫难再临的时刻。

萨拉热窝,我的爱;格巴维察,我的痛!

格巴维察Grbavica(2006)

又名:旅行之歌 / 殇城遗恨 / Grbavica: The Land of My Dreams / Esma's Secret

上映日期:2006-03-01片长:107分钟

主演:米尔亚娜·卡拉诺维奇 Luna Mijovic 德扬·阿西莫 

导演:亚斯米拉·日巴尼奇 编剧:Jasmila Zban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