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从好莱坞电影史切入,以华人、黑人、犹太人、阿拉伯人等形象演变的特点及与时代、文化、环境、历史的关系探究种族和民族形象在好莱坞电影中的表现。这里所说的华人、黑人、犹太人 、阿拉伯人均是指广泛地存在于好莱坞电影中的此类人种扮演的形象或者这些人种的演员、导演等。

华人

以刚刚上映的《独立日2:卷土重来》为例,中国演员杨颖在里面饰演了一个戏份较重的正面形象。这对于华人形象在好莱坞电影中的变化是个很好地例证。其中杨颖是男主好基友的梦中情人,然而中国女性还是没有摆脱被异性欲望凝视的地位,杨颖扮演的角色戏份并没有在叙事中发挥功能性作用,全程做了一个美丽的微笑“花瓶”和一张华人的脸作为摆设。

从上个世界八十年代以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华人形象在好莱坞电影中国都是被丑化和妖魔化的,华人被称为“黄祸”,前期的好莱坞电影中,华人地位多是卑微、野蛮、凶残或者穷困可怜的,我们可以从《海逝》和《龙的女儿》等影片中透过这种刻画清楚地看到美国的主流意识形态深刻的种族偏见。中国在好莱坞电影中的形象也是衰落、沉迷、往日之繁荣不复的颓废东方国家形象。中国女性形象在“妖魔”“天使”之间切换,他们对中国女性的刻画也是对东方世界的展现,在好莱坞电影中,东方世界也是女性化的。

到了新世纪,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和国际地位的提升,华人形象在好莱坞电影中得到了改变,但是其背后宣扬的精神仍然是:美国才是全世界的救世主和老大。在改变华人形象的背后,实质是全球票房利益的驱动和巨大的华人电影市场的利诱,这种策略实际上是一种文化上的较量和抗争。比如电影《2012》中提升了华人形象,运用迂回婉转的手段赢得中国观众对美国主流价值观的认同。

在涉及到种族或者民族的好莱坞电影中,美国人总是将电影中美国政府的形象极力美化,其中的美国总统多数表现出愿意为了民众牺牲的坚定态度,借此来宣扬美国的民主和人权。文化和电影成为美国政治表达的重要平台,潜移默化地影响了电影这一大众文化的受众心理和审美观念。

黑人

美国作为一个移民国家,由于历史文化等原因,黑人和白人的种族问题十分严重。黑人形象的嬗变和华人形象的变化有着相似之处,同样经历了从扮演肮脏的低下的无知的粗俗的形象到扮演重要的角色的转变,由于美国社会环境的变化,电影中的黑人形象也随之发生了改变。

一战期间的《一个国家的诞生》带有强烈的种族歧视色彩,这里的黑人无恶不作这种形象刻画使得种族矛盾更加剧烈且为黑人的形象转变带来了巨大困难,而白人迫害黑人更有了冠冕堂皇的理由和依据。战争带来的狂躁不安的情绪一定程度上为这种种族主义情绪的滋生提供了蔓延的温床。

20世纪60年代黑人民权运动的发展达到了高峰,黑人开始认识自己,从种族自身的命运出发,经历了漫长的时期黑人开始从失去话语权的状态重新到了回归的状态。尤其是黑人女性追求自我价值和话语权的思想兴起,出现了《紫色》等优秀的黑人女性成长题材的电影。

20世纪90年代以来黑人在各个社会事件中的努力和崛起得到了大众的认可也使黑人地位有所提高,比如迈克尔乔丹、黑人歌手雷查尔斯、老虎伍兹等明星的出现更是大大提高了美国民众对黑人整体的认可程度。黑人形象出现了多种多样的性格特征和人物角色设置,不再是没有文化素质低下的人物设定。电影中出现了表现黑人和白人友谊的内容和故事,比如《阿甘正传》中阿甘和巴布之间的友情,传达了两个肤色的人种之间追求和解与和谐的可能和愿望。在《为黛西小姐开车》这部影片中,白人女性和黑人男性更是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并且抛弃了陈旧观念中对黑人男性的“男根恐惧”。这个时期出现了一些著名的黑人影星如威尔史密斯和摩根弗里曼,摩根弗里曼更是被称为“美国最优秀的演员”之一。

犹太人

犹太人作为全世界平均智商最高的种族,通过电影给世界人民的印象就是“经商”和“屠杀”。 好莱坞的电影有很多讲述屠杀犹太人的故事:《辛德勒名单》《大屠杀》等等,以至于观众想到二战就会想起集中营和屠杀犹太人。

好莱坞的影片公司大部分是由犹太人创建的这一点使得好莱坞和犹太人有着不可割断的千丝万缕的关系。包括华纳兄弟和米高梅公司的创始人都有着犹太移民的的背景和经历。

好莱坞电影中的犹太人形象多是可怜或者精明巧干的,强大的经商头脑是观众对犹太人形象的普遍认识。不光在好莱坞电影中,在欧美电影中他们也一直是被迫害被屠杀的对象。这种被塑造的“弱者”和被欺侮形象在观众心中根深蒂固,而经历了二战到新世纪的漫长时期,犹太人的形象并没有多大的改变和发展。犹太人拥有着好莱坞,好莱坞电影难免受到犹太思想的影响。基于漫长的历史带来的固有和执着的民族偏见和观念应当在文化大融合的新时期有所改善和进步。在世界电影大环境中应该出现和我们期望出现的是各个民族具有自己的特色并且公正平等没有偏见地对待彼此。

阿拉伯人

阿拉伯人是西亚和北非多数国家的主体民族。纪录片《坏阿拉伯人:好莱坞如何中伤一个民族》这部影片探索了阿拉伯人由来已久的受歧视的形象,以及好莱坞对阿拉伯的文化偏见。好莱坞电影不断的强调阿拉伯人视野的狭隘,而好莱坞或者说美国急需公正的对待阿拉伯人的人性和多样性,以及阿拉伯历史文化的真实性和丰富性。

《木乃伊》(在此我们暂且不讨论埃及人和阿拉伯人复杂的种族问题)作为好莱坞动作片的标杆性电影,神秘的文明、古老恶毒的诅咒成为观众关注的热点。《木乃伊归来》等木乃伊系列展现了阿拉伯女性香艳的肉体,成为观众玩赏的对象,满足了观众在阿拉伯文化上的猎奇心理和普通观众的肉体快感。

巴勒斯坦作为西阿拉伯民族,在电影《真实的谎言》中也被刻画成了可怕的恐怖分子,成为被“妖化”的形象,他们杀害无辜的美国平民和牧师,一个阿拉伯人竟然点燃了一枚原子弹,成为了十恶不赦的形象。

小结:“事实上从当初开始,好莱坞的电影业就形成并促进了对众多群体的偏见态度。影视上可以看到亚洲人是鬼鬼祟祟的、黑人是混血儿、意大利人是黑手党成员、爱尔兰人是酒鬼、犹太人是吝啬鬼、印度人是粗鲁的人、西班牙人是油污的人”。我们可以看出,不管是关于何种民族或者种族的影片,美国都在努力地在电影中宣扬其主流价值观和个人英雄主义,我们应该摒弃狭隘的民族主义偏见,理性的看待影像背后的意识形态问题。在当代全球化语境下,好莱坞电影冲击并抢占全球电影市场,好莱坞电影中对阿拉伯人形象的塑造和再现,包含着美国的传统文化价值观念。 从美国的好莱坞大片中 , 都不难发现美国影视中包含的复杂而深层的多种权力关系 。通过对好莱坞电影中华人、黑人、犹太人、阿拉伯人形象的塑造和表现过程的考察、分析,我们更能认识到不同文明和不同意识形态间平等对话、相互理解的迫切性和重要性。


独立日2:卷土重来Independence Day: Resurgence(2016)

又名:独立日2 / 天煞-地球反击战2(港) / ID4星际重生(台) / 独立日2:复活 / 独立日:永恒1 / 天煞-地球反击战2 / Independence Day 2 / ID Forever Part I

上映日期:2016-06-24(中国大陆/美国)片长:120分钟

主演:利亚姆·海姆斯沃斯 杰夫·高布伦 麦卡·梦露 杰西·厄舍  

导演:罗兰·艾默里奇 编剧:罗兰·艾默里奇 Roland Emmerich/迪安·德夫林 Dean Devlin/尼古拉斯·莱特 Nicolas Wright/詹姆斯·A·伍兹 James A. Woods/詹姆斯·范德比尔特 James Vanderbilt/卡特·布兰查德 Carter Blanchard

独立日2:卷土重来的影评

箬
箬 • 影评
昭睿
昭睿 • 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