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6-05-09

女仆日记:不成功的另类改编


法国小说家、艺术评论家、游记作家奥克塔夫•米尔博的小说《女仆日记》被法国导演伯努瓦·雅克第三次搬上了银幕。前两部改编作品均出自大家——让·雷诺阿和路易斯·布努埃尔之手,这自然会给伯努瓦·雅克的再创作带来或多或少的潜在压力。

让·雷诺阿在1946年将该小说第一次搬上银幕,对上流社会的揭露和底层人物的注视几乎成为雷诺阿电影中的不变主题,也是他驾轻就熟的拿手好戏,但是这部美国制片、全美国演员班底的影片,与七年前的作品《游戏规则》相比,确实平淡无奇,毫无亮点。尽管影片的女主角宝莲·高黛是卓别林的前妻,但这也没能帮助影片有更多的活力和幽默感。不客气的说,这部平庸的影片属于雷诺阿作品中最差的那一类。所以,首次不成功地改编对伯努瓦·雅克来说,几乎不构成威胁。

但是路易斯·布努埃尔的第二次改编可能就需要留意一下了。这部晦涩难懂的黑白影片有着不容易理解的多义文本。女主角由著名的法国女演员让娜·莫罗饰演,她的动机令人捉摸不透。对布尔乔亚的虚伪和滑稽一向毫不掩饰加以批判的布努埃尔,这一次却显得有点心不在焉。也许正是这种疏离的态度更适宜表现人性的深不可测与变化莫测。而女仆赛丽斯汀最终在周围几位“爱慕”她的对象中,出卖了反犹右翼分子管家,选择了隔壁看似正直的上校。影片以瑟堡街头一场爱国主义游行作为结尾。

这与伯努瓦·雅克的结尾完全不同。在伯努瓦·雅克的《女仆日记》中,由蕾雅·赛杜饰演的赛丽斯汀前后矛盾地选择了令她厌恶的种族主义者、强奸杀人案嫌疑人、男管家约瑟夫。伯努瓦·雅克的处理方式显然更加黑暗、邪恶和大胆,尤其在结尾处,如约而至的一对底层情侣坐上马车在黑暗中奔向他们新的命运。赛丽斯汀毫无感情色彩的内心独白:“我很开心成为他的女人,我愿意做任何他要求我做的事,也愿意去任何他叫我去的地方,即使是要犯下罪行”让人心生寒意,却也刺穿了人性中最黑暗的一部分。这让我们想起了赛丽斯汀在影片开始时说过的:“我们的血液中也许生来就带有奴性。”

综观该片2015年在柏林电影节首映,以及之后在法国本土市场上映的情况来看,外媒对影片的评价很低,认为它粗俗又做作,全片的亮点仅是蕾雅·赛杜不负众望的演技,这一点使得影片不至于太糟。坦白说,在剧作和结构上影片的确是失败的,那些松散随意的淡出,让影片像一本支离破碎的日记。还有那些可有可无、前后颠倒的闪回片段,对赛丽斯汀之前几段非同寻常的工作经历作以回顾,但是这些时而讽刺戏虐,时而情感真挚的片段并不能更好地解释来自巴黎的赛丽斯汀之后一系列令人费解的行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些闪回片段只会让赛丽斯汀的人格显得更加混乱和分裂,让人无法理解。从导演之前的作品来看,这也许是他在展现女性人物时的兴趣所在。而赛丽斯汀与约瑟夫关系的发展也缺少过渡,从厌恶到执迷不悔的转折显得过于生硬。另外,蕾雅·赛杜的表演对整部影片来说其实是好坏参半,她的确是影片的一大看点,但她的女王气场还是让人在大多数时间都无法移情。

虽然存在以上硬伤,但伯努瓦·雅克版的《女仆日记》还是有一些值得肯定的地方。在视听语言方面,影片精致、华丽、学院派气质浓厚。伯努瓦·雅克运用流畅的摄影和场面调度功力,成功地塑造了一种惴惴不安、危机四伏的整体气氛。这一点让人想到了他之前的作品《阿玛利亚别墅》。在营造气氛方面,影片的配乐也恰到好处,轻柔舒缓之中充满时有时无的不安,使影片整体呈现出一种诡异的独特、另类气质。

只可惜对两位主人公的情感挖掘实在不够深入,两人之间也毫无张力。约瑟夫这一复杂人物,本来有着很多吸引人的、可挖掘的身份空间,他真的是奸杀小女孩的冷血杀手吗?伯努瓦·雅克在这里选择了搁置,搁置重重疑点和条条线索。而赛丽斯汀的好奇心也突然缺席。她的好奇与坚持逐渐消失在了诺曼底死气沉沉的豪宅当中,就像那些离奇“失踪”的昂贵银器。

原文发表于《看电影·周刊》,请勿转载,谢谢。

女仆日记Journal d'une femme de chambre(2015)

又名:The Diary of a Chambermaid / 女僕心機(台)

上映日期:2015-04-01(法国)片长:96分钟

主演:蕾雅·赛杜 文森特·林顿 克洛蒂尔德·莫莱特 埃尔韦·皮埃尔 

导演:伯努瓦·雅克 编剧:伯努瓦·雅克 Benoît Jacquot/Octave Mirbeau/海伦娜·席默 Helene Zim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