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得来说,美国被冠以“青春”二字的电影大多与一些特定的主题有关,比如说《死亡诗社》、《心灵捕手》之类的励志范本,或是《Step up》系列和《8miles》的音乐歌舞主题,最后就是比较沉重的暴力和犯罪主题,如《大象》和《迷幻公园》,除了占大多数的粗制滥造的爱情片和搞笑片以外,励志类和犯罪类的影片探讨都比较深入,因此这类主题也往往能够留下经典。而纵观美国的青春片则会发现它们大多是围绕“逃离”的主线在探讨。只是选择的出口不同罢了。

《远离巴斯图》这部影片也依旧延续着这一传统,当主角最后在夜色迷离中背起背包出走时,留给观众的是一种淡淡的并且充满希望的逃离。它通篇没有像《大象》般的复杂叙事,只是轻盈的讲完了一个普普通通的故事,这类型的剧本本身没有戏剧张力,要想出彩需要对镜头语言和叙事流畅性的精准把控。在这一点上,导演彼得·派格做的不算完美但属上乘。散点摄影的大量应用和恰到好处的配乐让我想起了Sofia Coppola。影片的后半段对于主角的特写处理也游离于画面边缘,增加了情绪上的不稳定感和逃离欲望。

值得一提的是,彼得·派格是一位同性恋导演。也许是因为同性恋目前依旧属于边缘人群,复杂的社会和舆论培养了他们对于情感的敏感能力和对于社会的抽离感。类似这种感觉在其它的同性恋导演中也有体现,如德里克加曼以及关锦鹏。可喜的是,这类型的导演也往往具有比一般导演更深入的表达欲望,并且赤诚的将自己的才华投入到生活和电影中。因此他们的经典手笔也层出不群。

就故事本身来讲,并没有值得探讨的东西。这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故事,甚至连主角都只是一个长相普通不善言辞的“大男孩” ,以增加观众的情绪代入。 导演通过这个故事只是想诉说一种无奈的困境情绪。而这种对于生活的无奈和困境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导演并没有刻意夸大其戏剧冲突,只是告诉我们:在我们面前始终有一种更好的选择。关键是你是否能够看到它,并且拥抱它。

对我来说,战胜生活的无力感,逃离有时也是一种选择。只是需要确定的是,这种无力感并非来自于你内心的自卑和恐惧,而是来自对于生活的体察和感悟。有时候,我们的确需要抽点时间憧憬一下未来,也许你会惊喜的发现:生活不是一部平淡无奇的文艺片。

远离巴斯图Leaving Barstow(2008)

又名:危险赌注

上映日期:2008-08-05片长:85分钟

主演:米歇尔·科鲁尼 莱恩·米歇尔·巴特 莱安·卡勒斯 凯文·谢里 

导演:彼得·派格 编剧:Kevin Sherid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