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果惊世名著搬上荧幕,感受救赎和自由的张力
主编:王传言
法国作家雨果的《悲惨世界》已经被搬上荧幕无数次,而小编也观看过几个版本,而无论哪个版本都同样有巨大的情感冲击。在作家的笔下,何谓“悲惨世界”呢?到底谁才是故事的主人公?看完电影之后,这样的疑问更加明显,而电影和作品来说,其中肯定是有区别的,而这种区别也在于告诉观众,电影的表达方式如何才能够契合文学作品本身。从头到尾,《新悲惨世界》浸透其中的却是关于救赎和自由张力的渗透,让我们看到其中无限的感慨!
<1>关于宽恕,这是西方经典的必备。
在电影中,开头就是接受过19年牢狱之灾的冉阿让在教堂被安排吃的和睡的,但却用偷的方式来回报。按照世俗的逻辑,冉阿让因为饥饿偷面包被陷入冤狱中,这已经够悲催的了!他却再次偷,以怨报德。当他再次被抓回来的时候,神父却将错就错,选择了原谅。并在额头亲吻“你发过誓要重新做人”,这无疑五雷轰顶!
对于冉阿让来说,他真的重新做人了,还一路成为维高市的市长。只是,萦绕在他身边的是那个警督沙威。他们曾经在监狱里遇到,且都是死对头。那个时候,沙威是监督者,冉阿让却是被冤枉的一个苦力。如今,身份变了,一个是市长一个是警督。而冉阿让从来都没有记恨过沙威,只是希望一个自由的生活,一个安定的环境。但是,他并没有达到目的,就因为沙威的存在,到处都是惹事找茬!
宽恕的内涵在西方的典籍中,其实是和上帝以及基督教义密切相关的,能够让犯错误的人重新站起来,能够让接受过牢狱之灾的人重新做人。但有的人就是不能够完成这个转变,比如那个监狱里的人,那个被冤枉的好人傻子。所有这些都在指向一个要义即宽恕是因人而异的。神父的宽恕救了冉阿让;冉阿让的宽恕救了芳烃……
<2>关于自由,突然没枷锁却有点不适应。
冉阿让和沙威,这是电影中的一对主线,也是依靠他们两个的“抓”和“被抓”,而演绎成为一部精彩的电影。可以说,沙威的“抓”只是一个例行公事,看上去十分找茬,却有依据,毕竟严格按照法律的要求,他可以这样做!
而最后的一幕是,沙威顿悟了,开启投河自杀模式。而就是这一刻,冉阿让却觉得有点不适应了,他逃亡和躲避了无数次。如今却没有了“对手”,突然的自由来的有点晚,但是终于到来了。就在这样的一刻。我想,冉阿让的心情是复杂的吧!对手没了,他自由了,却突然有点不适应了。很多人都应该有这样的感受,不是吗?
而对于自由的向往,妓女芳烃和她的女儿珂赛特才是最期盼的。芳烃没有自由,她没有资本,只有当妓女,但又对自己的女儿充满了怜悯。同样的珂赛特,被寄人篱下,最后冉阿让帮助她逃离魔抓,但始终是没有自由的。之所以如此,可能是出于安全考虑,可能是因为害怕失去。总之,她的自由极其匮乏,直到她遇见了自己的白马王子。
<3>关于爱情,最是那为你痴狂的温柔
其实,《新悲惨世界》不仅是“悲惨”,更有十分美好的爱情故事,这里面涉及两个爱情。一个是芳烃和未婚夫的爱情故事,尽管没有说很多,但是她私生女的出现已经讲述了一切。她为了爱情不惜剩下孩子,尽管遭遇了抛弃,但是她无怨无悔。可能这就是爱情故事里的全部吧!为爱痴狂,无怨无悔。更为好的爱情是她的女儿珂赛特和马里尤斯的爱情,他们一见钟情深深陷入爱河中不能自拔,可惜一个热衷于革命,一个十分单纯。就这样在那个动荡年代里相遇。
影片,没有交代最后的爱情走向,只是能够看到的是,当冉阿让将马里尤斯从枪口下救出的时候,珂赛特和马里尤斯最终是在一起的,这也寄托了作者美好的期望吧!
<4>关于法律,证据为上的西方传统
看到一个最惊骇和好笑的镜头:当冉阿让希望给钱领走珂赛特的时候,那个贪心不足蛇吞象的男人却在狮子大开口。结果,冉阿让直接拿出芳烃的签名,没给一分钱就带走了珂赛特。这说明了什么呢?法律上的证据,签名,这是西方社会的优良传统吧!如果在中国封建社会的话,那直接把人带走即可,“人治”社会就是如此,人说了算,根本不看证据。
再有就是沙威直言冉阿让是现实,这让我们看到一个是,上级警督没有相信沙威的话,原因就是没有证据。所以口说无凭,这在西方社会已经是一个至理名言也是渗透在文学创作中的内容。很多时候,让我们感受到的是,法律的要义其实就在于一个证据。好的电影更是如此,能够从头到尾渗透这样的价值逻辑。

悲惨世界Les Misérables(2000)

又名:孤星泪

主演:热拉尔·德帕迪约 克里斯蒂昂·克拉维埃 约翰·马尔科维奇  

导演:荷赛·达阳 编剧:迪戴尔·德科恩 Didier Decoin/维克多·雨果 Victor Hu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