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14日是以色列建国六十周年的国庆日,而其建国历程之曲折,对国际形势的影响之深远,在历史上也是比较罕见的。本片的价值不在于拥有多么高超的艺术技巧,而是用一种客观和通情达理的态度描写了这个特殊的时期。导演Elie没有刻意美化或妖魔化阿、以的任何一方。当然,故事片不是纪录片,影片编导也把比较多的笔墨用在刻画人性变化之上,对历史背景的介绍稍有不足。而对于中国观众来说,多少造成了阅读上的障碍。

影像:(历史纪录片)欧洲美国在庆祝二战胜利,犹太人从集中营被解救。
历史:二战结束后,如何安置欧洲被解救的犹太人,成了国际社会的棘手难题。英法苏战胜国不愿意接手犹太人问题,作为欧洲近千年排犹史的最大受害者——犹太民族,在经受纳粹的大屠杀后,对欧洲各国也丧失了信任,开始寻找新的定居地。

影像:鲍比和雅各布从纽约赶往耶路撒冷,高尔达(大妈、后来的以色列副总理)从欧洲前往耶路撒冷,一路上英军不停盘查犹太人。
历史:二战前后,欧洲以外最大的犹太人定居点就在巴勒斯坦,所以战争结束后,在犹太复国组织的号召下,大量犹太人开始迁往巴勒斯坦。在复国组织这边,其政治目的昭然若揭,很自然引起了当地阿拉伯人的不安。当时驻军于此的英国方面也处于两难境地,大量犹太人迁入不利于地区稳定,而断然拒绝,则背负极重的政治和道德压力,于是只能用较严格的入关手续控制犹太人口流入,即使这样,通过非法手段进入巴勒斯坦的犹太人数量依然巨大。

影像:雅各布积极参与麦迦拿卫军活动,萨义德也被家族拖入备战活动中。
历史:阿、以矛盾在47年之前就明了起来。阿方一面给英国施压,一面用暴力手段驱赶犹太人。犹太方面则通过炸桥断路,暗杀英国官员的手段意图迫使英方放开边境。

影像:联合国关于犹太国家的投票。英国官员在对白中暗示将抛弃犹太人。
历史:吃尽夹板气的英国决定扔掉这个烫手山芋,于是在1947年4月把犹太国家问题扔给了联合国,并明确表示,不论结果如何,都会在一年之后撤出所有部队。就本质而言是在英国的要挟和美苏的合谋下,联合国于1947年11月29日仓促投票通过决议,把巴勒斯坦分成犹太国家和阿拉伯国家。这段历史也再次证明了国际政治实际上是大国权谋的竞技场,国联也好、联合国也罢,在利益面前,所谓的公平正义都是可以一脚踢开的装饰品。
有必要说明的是,在第一次中东战争中,美英两国出于石油等利益考量,支持的是阿拉伯方面;苏联则出于政治力量抗衡的需要,支持犹太方面。这个格局在第二次中东战争里,由于冷战的形势发生了逆转并保持至今。

影像:当地阿拉伯人开始封锁耶路撒冷老城,犹太人全力打通特拉维夫到耶路撒冷的道路。1948年5月14日,随着犹太人建立以色列国,阿拉伯国家——影片集中描写的是约旦军队大举围攻以色列。以色列首任总理,本—古里安指挥以色列军民抗击。(本片选角极佳,出演古里安和高尔达的演员和本人神似)
历史:很难说第一次中东战争是在哪一天爆发的了,如果一定要说,那么1947年11月29日就是战争爆发的第一天。影片在这里委婉地批评了阿拉伯方面的急躁和对国际力量的漠视,却忽略了阿拉伯人愤怒的原由。根据联合国决议分割后,巴勒斯坦境内2/5的犹太人获得了2/3沿海的肥沃土地,而3/5的阿拉伯人只得到1/3内陆贫瘠土地。随着48年5月以色列宣布建国,战争升级,当时共有四个阿拉伯国家进攻以色列。埃及占领了南部地区,叙利亚从北部进攻,伊拉克集中在中部外围,外约旦(后改名约旦)一路打进了耶路撒冷老城。在各方斡旋下,联合国通过了停火令,规定从6月11日实施停火,期限4个月。当时阿拉伯联军各打算盘,彼此之间非但没有合作,而且各怀鬼胎,行动步调不一,所以顺水推舟接受了停火令,并开始撤出以境,放弃了即将到手的胜果,巴勒斯坦国等于被自己的兄弟出卖。48年11月,停火令到期,以军在得到苏联的装备支持下,开始反击,可怜的巴勒斯坦游击队没能得到兄弟国家的及时援助,遭受残败,也开始了六十年流离失所的难民生活。

影片中有句出自犹太女军人的台词:黑夜过后总是白昼。很可惜事实并非如此,仇恨的种子一旦种下,是不会那么轻易解除的。犹太民族睚眦必报,有眼还眼的性格,和对自身安全的忧虑,使他们无法做到善待阿拉伯人,今日的隔离墙和禁运措施,完全是当年阿拉伯人行动的翻版。而巴勒斯坦人经受丧国之耻,也绝无善罢甘休的道理。本—古里安在自传中写到:“没错,我们是经历了纳粹大屠杀的灾难,耶路撒冷是我们的应许之地。但是他们(阿拉伯人)何错之有,在他们看来是我们这些闯入者抢走了属于自己的国家。如果我是他们,也会把犹太人赶进红海。”

喔!耶路撒冷O Jerusalem(2006)

又名:Beyond Friendship / 喔!耶路撒冷

上映日期:2006-10-18片长:100分钟

主演:JJ Feild ...  Bobby Goldman Sa 

导演:Elie Chouraqu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