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8-12-24

懦弱:父权的没落

短片主要通过父亲的屈服与儿子的反抗来表现了在现代的英国社会中父亲权力的下降,同时母亲的缺失加上父亲的懦弱也代表着现代英国部分青少年有住所却无“家”的一种成长状态。
短片的结构是简单的单线叙事,大体故事情节便是儿子与父亲分别前后被同一群小混混所欺负,而后小混混跟随着父亲来到了他们的家门口进行近似于侮辱的戏谑,混混不断的出格的行为引起了儿子的愤怒,父亲的虚伪随后又增强了这一矛盾,最后在与混混的冲突中父亲的形象彻底崩塌。
儿子的角色在短片中都是以不服从父亲的形象而贯穿始终的,这一形象正是影片情节发展的关键。在影片开始是儿子被小混混欺负,而儿子的角色再次出现时则已是父亲也被小混混欺负之后了。在儿子第二次在影片中出现前,儿子通过不去买牛奶来进行对父亲权力的挑战,而此行为又正好引发了父亲被混混踢倒与之后的一系列事件。而在儿子第二次出现之后,则是以儿子的一系列不服从于父亲的举动才最终导致了之后父亲形象在儿子面前的彻底崩塌。
短片里关于父亲的没落的问题其实说到底还是一个现代性的问题,短片的巧妙之处在于不只是在人物与情节方面展现与探讨了这个问题,还将这个问题与影片的拍摄技法结合了起来。最显著的一点即传统电影宽银幕与现代手持DVD画面的结合。在DVD的画面里,除了出现街头混混与一些比较新的事物,如B-box之外,DVD画面出现的点一般都是情节或人物冲突爆发的点,如开头的儿子被欺凌与结尾双方的暴力冲突。而且DVD画面的介入方式也十分巧妙,导演在混混中设置了一个手持DVD摄影机录制的角色,这个角色的加入其实是给DVD画面的融入提供了一种有源的途径而不会致使最终呈现的结果产生突兀的感觉。同时,摇晃与模糊的手持DVD画面也增强了一些临场感与纪实感。
在影片的宽银幕的部分,整体的镜头都没有太出挑,但是有几个镜头还是值得一说的。首先便是在父亲被混混跟随回家的部分,在父亲去买牛奶的路上,导演采用了一个较长时间的背后的跟拍镜头和几个全景镜头,在这几个镜头里,人物都是处于一个比较舒适的状态。而在拍摄父亲被跟随回家的时候,导演采用了两个时间较短的背后跟拍镜头,而且在这两个镜头里,父亲作为占据画面主体的角色一直在不停的扭动。在这两个镜头的前后,则是几个在角色正前方的跟拍镜头,在这几个镜头里,父亲占据画面的比例是小于背后跟拍的镜头的,而且在父亲背后,可以清楚的看到混混在尾随,这几个背后跟拍与正面跟拍的镜头结合起来就造成了一种不安感。同时在这几个镜头里,还穿插了几个时间很短的父亲被踢倒的DVD画面镜头,这几个镜头可以看作是父亲的回忆,而在比较危险的环境里穿插了几个同样是代表着危险与耻辱的镜头是会把原有的不安感增强的,除此之外也会在这不安感上面增添了一层父亲的愤怒感。
在短片结尾段落父亲出屋那组镜头也很有意思。首先在这组镜头里,环境的声音被弱化了,只剩下了混混的起哄声,这个声音的变化可以看作是父亲的一个主观化视角的呈现,同时也代表着父亲的愤怒以及暗示他将会有所行动。而且同样是跟拍镜头,这组镜头的运动速度被加快了许多。运动速度加快即意味着角色行走速度的加快,在这组镜头里,父亲仿佛不再是之前那个窝囊废,他的行动仿佛有了力度。但巧妙的是,导演运用了这组镜头给我们制造了父亲将要反抗的感觉,而随后导演又切了一组DVD画面的镜头,DVD画面即是现实的呈现,在这组DVD画面的镜头里,父亲的形象又被打回了原样。在结尾段落还有一个镜头很重要,那便是最后的全景俯拍镜头。影片虽然是单线直叙,但两个场景相同的全景镜头的出现则代表了儿子的人物形象的转变,同时画面中渺小的父亲的形象也契合了父亲角色的整体设定。
短片的声音方面除了此前提过的对声音的主观化处理以外,在后半部分一直在响着的汽车警报声也颇为重要。警报声首要方面肯定是预示了危险的到来与冲突的即将爆发,同时警报声的结束其实也是父子关系完成转变的一个标志。在短片结尾是由父亲按停了警报声的,但是冲突是由儿子解决的,儿子是拯救父亲的人,父亲此刻不再掌握着绝对的权力。父亲以一个无能为力的人的身份结束了警报,这是对他身份的一个反讽,而同时,父亲按停了警报,也可以看作是他对于自己身份的一个挽救,或者说他在试图保留着自己的自尊,只不过,现实却并非如此。
这部短片以我的个人口味来看我不会很喜欢,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这部短片在形式上的优秀,而在内容层面,它也做到了一部优秀的短片所该拥有的体量。这个故事如果扩充为长片,私以为可以是不同于《猜火车》的展现英国青少年现状的另一方面的一个片子。

懦弱Soft(2006)

上映日期:2006-11(布里斯托邂逅电影节) / 2007-04-20(英国)片长:14分钟

主演:Matthew O'Shea Jonathan Philli 

导演:Simon Ellis 编剧:Simon Ell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