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网上有个很火的视频,从5到75岁,你觉得人生最难的事情是什么?很多人的回答都是搬去纽约。从刚刚成年的年轻人到步入暮年的老者,纽约对于他们而言就是一生最难的选择。
还记得《北京人在纽约》里,那段经典的台词吗?如果你爱他,就把他送到纽约,因为那里是天堂 如果你恨他,就把他送到纽约,因为那里是地狱。
无论是美国人还是中国人,纽约都是一念天堂,一念地狱的地方。
本剧的主人公也在花一样的年纪做了人生最难的决择,2006年离开安逸的家,一个人开着车去纽约。
没有什么过人的才华,没有优越的文凭,在老家也就在咖啡馆里做过服务员。唯一的资本也许就是长得很甜,可在美人多如牛毛的纽约,这实在不算什么。
她只能要像喜欢甜一样喜欢苦。
30分钟的片长,镜头从始至终对准女主,故事的主线只有一条。观众随着女主那双美丽的大眼睛,看着车窗外远去的风景,驶入高楼林立的纽约市,搬进没有像样家具的合租房,贱卖掉陪着自己一路的车,一家家地找份餐厅招待的工作。
直到她推开那扇门,整个画面都变得不一样了,不是老家的土和安逸,也不是街区的杂乱市侩,这里有干净整洁的桌布,细心摆放的餐具,还有一束束盛开的兰花,美的不像是纽约,或者美的就像是纽约。
一身高档西装的老板,优雅得不像直男(我真的以为他是弯的,囧),礼貌的询问,直截了当地扎心,然后果断地拒绝。
很多初来乍到的女孩到可能已经灰溜溜地逃走了,而我们不矫揉造作的女主,道别的台词没有抱怨,而是赞赏。这真是一家很棒的餐厅,谢谢。谢谢在这座钢筋水泥的城市营造这样一个梦幻之地,哪怕只置身片刻,我仍心怀感激。
然后她被录取了!what?好吧,毕竟这样大眼睛傻白甜的女实习生白用不用。
如果按照这样的节奏继续发展,我可能不会继续追了。
但万幸这只是开篇 ,好戏才刚刚开始。
女主在电话亭给老爸打电话报平安,那一刻思念夹杂着委屈,开心的憧憬掩饰着不安的内心,每个高飞的异乡客都有一个牵挂的家,每一个追梦的人都有一个回不去的故乡。
镜头一转女主回到餐厅,一切都变了模样,杂乱的更衣室,烟熏火燎的厨房,找不到的抹布,洗不完的餐盘;依然还是那间顶级餐厅,却糟糕的不像是纽约,或者糟糕的正像是纽约。
就这样女主懵懵懂懂慌慌忙忙地开始了实习生涯,挤不进员工餐桌,完全不懂的葡萄酒问答,记不住的餐桌编号,没有擦完的盐罐,啃不完的手指,简直一塌糊涂。
让我想起了韩剧《未生》,生为新人的尴尬,无法匹配岗位的巨大心理落差,隔离在井井有条之外的疏离感,隔着屏幕观众都能感受到,或者每个曾经的新人都感同身受。最难堪的莫过身为榜样的同事对自己报以怜悯的关心,还有对着难以讨好老板拍错了马屁。
所有的情绪都隐藏在时间线上,餐前的准备、餐中的服务、餐后的收尾工作,餐厅的工作有条不紊,而女主的一次次任务总是莫名其妙地被打断,或者是理所当然的混乱,
不同于以往讲述餐厅题材的作品,本剧并没有展现美食佳肴的情节,镜头对准着是美食背后的一个个人,那些职业微笑背后的芸芸众生。
每个人都通过女主的视角呈现在观众眼前,他们的伪装与真实,他们的谎言与真心,他们激发着女主的梦想,也诱惑着她的天真。她一步步走近,一点点沦陷,这些人被女主贴上一张张标签,又一张张撕去,谁都有一言难尽的故事,谁都有几幅面具。
就像是这光怪陆离的纽约市,酸甜苦辣咸五味杂陈。
本来就是改编自小说,该剧的拍摄手法也像极了一部第一人称的小说。女主在想什么一目了然,而其他角色的思想却无处得知。观众会和女主一起去猜测,和女主一起被欺骗,随着一扇门打开一片新世界,一次转身发现一个小秘密,这样的情绪调动有趣又有带入感。
演员的表演没什么说的,美剧一贯全体的不拖后退的水平。挑大梁的女主角由是96年出生的年轻演员艾拉·珀内尔,出演过BBC的推理三集片《无妄之灾》。她真甜,就像剧中的外号一样,Skipper,芭比娃娃的妹妹。
另外餐厅老板霍华德由保罗斯帕克斯扮演,《大西洋帝国》里的真小人、《纸牌屋》男女通吃的文艺作家,而这里又是衣冠楚楚的餐厅老板。进退自如,尤其是嗓音的变化尤为出色,尖细到低沉,富有感情到不带情绪。他真的很棒。
六集的时间,30分钟的过程,一路含着苦的奋斗旅程,一场夹杂着甜的都市绮梦。

苦甜曼哈顿 第一季Sweetbitter(2018)

又名:我的城市,苦甜参半 / 你要像喜欢甜一样喜欢苦 / 纽约女子图鉴

主演:艾拉·珀内尔 伊万·乔尼凯特 汤姆·斯图里奇 凯特琳·菲茨杰 

导演:亚当·伯恩斯坦 雪梨·道比什 希拉·皮文 莱·拉索-扬 理查德·谢帕德 斯图·兹彻曼 编剧:Jaquen Castellanos/Stephanie Danl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