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09-09-15

背叛:流亡 乡愁

长达二十三年的记录,应该选取怎样的片段,通过怎样的交待,来最终完成一部作品。
影片中唯一出现的年份,是导演在布鲁克林发现Thavi一家的1985年。[背叛]不是一部编年史,一切年份岁月的记载并不代表任何意义,清晰的只是岁月在Thavi母亲的脸上留下的印记。
不知晓那段历史,会因影片中出现的“美国在九年间向老挝投下的原子弹数量超过一战和二战的总和”而震惊。如果认为动荡年代,带着八个孩子的母亲逃亡纽约就地落脚是幸运的话,作为影片叙述者、也是创作者之一的长子Thavisouk Phrasavath告诉观众:这里不是我们的归属之地。
影片名为“背叛”,在这里,背叛的意义至少是三重的。之一,是当年美军撤离老挝,对效忠于己的苗族军人的背叛,而Thavi的父亲因此被新政府捉拿。之二,是老挝当局指责流亡之徒的背叛,Thavi一家便是其中之一。还有是Thavi的父亲对母亲的背叛,他在流亡泰国途中新娶了妻子,多年后与纽约的家人重聚,却残忍告知自己在佛罗里达还有另一个家。

Thavi作为影片的叙述者,同时承担着无父家庭中长子的责任,以中心人物也是旁观者的角度,将冷静客观却始终略带伤痕的视线切入这个家庭。平静的叙述由儿时的记忆、到父亲被捉后的恐惧开始,经历初到纽约时的疑惑和茫然(一个无知的黄种孩子,在白人的世界看到黑人,以为自己到了非洲。),贫民区受人歧视的黄种青年混迹街头、拉帮结派(似乎这就是他们唯一的选择,在影片的大部分时间,Thavi本人也以长发和刺青的形象出现。),父亲从出现到消失过程中家人经历的喜和悲,最后是去佛罗里达参加16岁异母弟弟的葬礼。在那里,消失的年代中作为家人口中的“英雄”而不曾远去的,重现后又冷酷无情离去的父亲,在镜头面前落下了无助的眼泪。
影片的另一核心人物是母亲,始终用自己的语言诉说着过往岁月的辛酸和无奈,片中选用的主要是其中老年两个时期的叙述。一家人在父亲被捉拿之后的恐惧度日和流亡历程,是从母亲的回忆中才略为知晓的。寻求庇护时母亲毅然选择了美国,以为父亲的牺牲会给家人换取回报,迎接她们的却是迟到许久的接应人,把九口人送进一间破屋后就转身离去。Thavi在叙述中说:当时的母亲哪里会懂得政治。异乡生存的艰辛,孩子们的长大和叛逆,对故土和两个女儿的思念,继续着母亲伤痕累累的叙述和生活。父亲背叛后中年母亲的一段心碎独白,沉默许久然后是无声的抹泪,似乎成为影片最残忍的一段叙述。
Thavi在美国的其他七个弟妹,在影片中只是偶有出现,并未有详细描述。在母亲的叙述中,儿子辍学、加入帮派,女儿结交男友、离家远去。而Thavi的异母弟弟死于帮派,诉说着另一种不幸。

影片中也出现了父亲诉说经历的片段,以亲历者的角度表示了当年苗族军人对美国的忠诚,以及后来所遭遇的不幸。影片的前半段出现了一些历史资料画面,包括肯尼迪对于老挝“中立”地位及“谈判而不是战争”的强调,以及尼克松对于投放原子弹的断然否认。然而,控诉并非这部影片的主心,历史的真相仅是背景与事实。关于故土与神灵的传说,河面上与水牛嬉戏的孩童,人群簇拥的熙攘集市,这些画面数次出现于Thavi和母亲的回忆,被摄影师出身的女导演赋予了怀旧的柔和与细腻,加之舒缓动人的配乐,奠定了整部影片的乡愁。
影片的最后,Thavi回到老挝与故土的亲人相见,他与年迈外婆的拥抱和泪水足以让观者动容。镜头扫过了当地孩子们懵懂或微笑的脸,一切叙述在优美的提琴声中落幕。

[背叛]获得了今年奥斯卡最佳纪录长片的题名,是女摄影师Ellen Kuras首部,也是目前的唯一一部导演作品。Kuras作为摄影师,与导演Michel Gondry有过多次合作,包括[Eternal Sunshine]和[Be Kind Rewind],也与Daniel Day-Lewis的妻子Rebecca Miller有过两次合作,而Sam Mendes的新作[Away We Go]也出自她手。

背叛The Betrayal - Nerakhoon(2008)

上映日期:2008-10-01片长:96分钟

主演:Orady Phrasavath Santi Phrasav 

导演:艾伦·库拉斯 Thavisouk Phrasava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