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08-07-24

圣诞舞鞋:生命的课程


讲到礼物,大家印象最深刻的无疑是欧亨利的《麦琪的礼物》了:一对真心相爱的人为了给对方最好的礼物,不惜放弃自己最珍爱的东西。其结果虽然带着点苦涩的讽刺意味,但对于身处贫境中的人们来说,依然有种温暖的慰藉。
电影《珍贵的礼物》讲述了两户人家的悲喜剧。没有欧亨利似的出乎意料的惊喜与讽刺,有的只是淡淡哀愁与丝丝的温暖,于不经意间给人感动。
我一直偏爱着欧美的情感、生活电影:朴实而细腻。一些最平常不过的场景,一群最不经传的普通人,组成了最现实的生活,也是最温馨的生活,还有暖人暖心的哲思。
忙碌的生活,物欲的追求,人们慢慢地麻木了自己的心灵。本片呼唤着平凡心态的回归,给人以深切的启示。
场景一:
妈妈玛吉生命即将逝去,小内森无法接受这个事实。妈妈用自己的爱与聪敏在生命的最后时刻缝合了儿子伤痛的心灵。
“妈妈,你喜欢卡片上的天使吗?”儿子指着送给妈妈的那张卡片说道。
“喜欢。妈妈不久就能见到很多的天使了,在天堂。”妈妈的声音很微弱,但很温柔。
“天使为什么要带妈妈走?”
“我不知道。但我想不是天使要带妈妈走,而是接妈妈去天堂。”
“妈妈可以不走吗?我不想让妈妈离开。”
“不可以。妈妈想外公了。”
“外公会来接你吗?”
“会的,他在天堂的门口等我。”
“你能代我向外公道歉吗?我曾经偷偷拿了外公放在桌子上的一块硬币,还没道歉呢。”
“当然。我会的。想妈妈了,摸摸你的心跳,你知道,我能感觉得到的。还有,替妈妈好好爱爸爸。”
儿子摸摸心口,郑重地点头。
这样的生死离别场景在中国是看不到的。面对死,我们总是太悲戚,太沉重,甚至失去理智,更不曾有人来关注那最脆弱、做需要帮助的孩子。逝者以往,生者犹存。亲人的去世,孩子才是最大的受害者,他们还有太漫长的路要走,所以他们更需要呵护。
我想,人生若是有信仰,死亡也许会变得轻松得多。这也是庄子妻死,“击缶而歌”却在历经几千年后依然为人们津津乐道的原因吧。生活本身已经沉重不堪,我们必须心轻方能活出自在。
场景二:
为了追求更多的权利和物质享受的罗伯特律师,不仅自己没日没夜的工作,甚至不顾妻子琳娜热爱音乐的兴趣,强行逼迫她去证券公司上班,以期赚更多的钱买更豪华的房子。在母亲的墓地,打开母亲圣诞前寄给他的儿时宝盒及最后的留言,回忆起童年的一切,他终于警醒:应该给妻女更多的关注,应该给生命留点美好的回忆。
幸福的生活从来都在于心的感受。遵从于内心的渴望,生活多一份率性,生命便多一份诗意。
这又让我想到了早上读到的傅雷在《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中谈到的英国十八世纪画家Reynolds和Gainsborough的细微区别:
Reynolds受过完全的教育,领受过名师的指导,过着有如美丽的渐次向上的直线般的规则的生活。所以他的研究也是系统的,科学化的。我们可以说没有一笔,没有一种色调他不能说出所以然。
而Gainsborough则更为的率性、自我,只以眼睛和心去鉴赏美丽的色彩,美丽的形象,富有表情的脸相,过着一种饱和着诗情画意,幻想着荒诞的色彩的生活。他享受着艺术,可又毫无一般艺人的放浪形骸的事迹,自始自终是一个最纯粹最彻底的艺术家。
“Reynolds心中有画,故极尽铺张以作画;Gainsborough心中无画,故以无邪的态度表白心魂。”这一“有”一“无”之间,从王国维的境界说中我们便不难品出高下。生活中,“有”是一种有形,而“无”则是一种无形。有形的东西多了,无形的东西便会减少。这是一种辩证的法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中的精髓要义。
生活需要平衡,平衡是一种艺术。所以我们都应该让自己保持着一颗玲珑剔透的艺术的心灵。我说“保持”,而不是“培养”,是因为孩童的心比成人更纯净,更健康,更有艺术气质。我们若是能一直有一颗赤子之心,我们的生活亦不失浪漫的情怀了。王国维说:“词人者,不失赤子之心者也。”所言极是。
人生如戏,电影是浓缩的现实生活。一部好的电影,也许没有恢弘的场面,也许昂贵的制作,甚至没有扣人心弦的情节,但却有着生活的内涵,艺术的特质。

圣诞舞鞋The Christmas Shoes(2002)

又名:珍贵的礼物

上映日期:2002-12-01

主演:Rob Lowe Kimberly Williams 

导演:Andy Wol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