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圣经中的巴别塔

圣经创世纪第十一章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那时,天下人的口音、语言都是一样的。

他们往东迁移的时候,在示拿地遇见一片平原,就住在那里。他们彼此商量说:“来吧!我

们要做砖,把砖烧透了。”他们就把砖当石头,又拿石漆当灰泥。他们说:“来吧! 我们要

建造一座城市和一座塔,塔顶通天,为了传扬我们的名,免得我们分散在全地上。”上帝降

临,要看看世人建造的城和塔。上帝说:“看呢!他们成为一样的人民.都是一样的语言,

如今既做起这事来,以后他们要做的事,就没有不成功的了。我们下去,在那里变乱他们的

口音,使他们的语言彼此不通。”于是上帝使他们从那里分散在全地上;他们就停工,不造

那城了;使众人分散在各地,所以那城就叫做巴别。(创世纪:11:1-9)

而据考证《圣经》中的巴别塔确实真实存在,它位于伊拉克境内,在南部美索不达米亚的某

一平原地带,称为示拿,后改为巴别。示拿地包括宁录诸城,如以力、亚甲、甲尼等。古时

通行于亚细亚西部的楔形文字即发源于此。

“Babel”的英文引申义即为“sence of noisy talking and confusion”意为难以传达,

互相干扰,不得要领之意。维特根斯坦曾说:“语言是一个人世界的界限”。对于圣经中修

建巴别塔的人来说,语言的混乱和沟通障碍则使得人们之间开始产生了障碍和隔阂,使得人

与人之间出现了明显的界限与边界。而失去了统一语言的人们因为无法进行有效的沟通而开始互相争吵,互相猜忌,从而使得人类开始分崩离析,四处分散开来。

二 电影中的巴别塔

圣经中的人们因为语言沟通的障碍而产生意见分歧,从而分崩离析。而墨西哥裔导演亚历桑德

罗·冈萨雷斯·伊纳里图所执导的这部电影《巴别塔》,则通过四个引人入胜,错综复杂的故事

向人们揭示了埋藏在语言之下的人性深处更为深刻的隔阂与阻碍。

北非摩洛哥境内的小山坡上,黑人兄弟俩正无忧无虑地放着羊,此时他们的父亲手捧着刚刚从

日本朋友那里得来的步枪欣喜地向他们走来。乱世之中拥有如此稀罕物,自然如获至宝,父亲

随意向远处开了一枪以试试手感之后。远处随即传来一辆旅游巴士的紧急刹车声。此车上坐满

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其中一对美国夫妇理查德与苏珊来荒凉的非洲旅游完全是为了挽救他

们濒临崩溃的婚姻,只留下心爱的孩子在美国由墨西哥保姆照顾。在经过了反复的争论以及内

心的挣扎之后,两人依然摆脱不了怅惘的心结,正搭巴士奔向下一个目的地。不料悲剧突然降

临,一颗子弹穿过车窗,击中了妻子。为了挽救爱人危在旦夕的生命,理查德千方百计四处求

救,怎奈人生地疏、语言不通,任何一件简单的情况解释起来都遇到重重障碍。美国政府很快

得知消息,立即展开外交求援;当地的警察也迅速发现了肇事的父子,将三人包围在山坡。与

此同时,远在美国家中的墨西哥保姆很想在离家长达 9 年之后回去参加儿子的婚礼。于是,她

说服侄子陪她带着理查德的两个美国小孩儿同回墨西哥。在路上,由于人种与肤色以及语言不

通等原因,他们被警察当成绑架孩子的嫌犯而遭追捕,继而又与小孩失散。在遥远的日本,曾

赠与非洲朋友步枪的日本人亦面临着重重的困境,不久前妻子莫名自杀,聋哑的女儿在母亲自

杀后更加自闭,并且还靠勾引她遇到的每个男人来宣泄心中的痛苦。短短的 11 天中发生的事

情几尽浓缩了这世上所有的不幸,而所有的不幸几乎源于沟通的不畅。除了在他们之间看似不

可能出现的联系之外,所有事情似乎都是发生在不同国家中的偶然事件,所有的人都被地域距

离和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失误分隔开来,可是这些看似偶然的事件却又有着必然的联系。11 天

的时间里,四个家庭跨越了美国,墨西哥,非洲,日本以一种不可思议的方式而联系起来,而

影片所表达的悲剧式的结局也恰好暗示了片名所要表达的“巴别塔”的含义。来自不同的国家,

讲不同的语言,受不同文化影响,在不同的居住环境下生活的人与人之间沟通的冲突和混乱。



三 圣经中的巴别塔与影片中的巴别塔的对比探析

小时候看过的一本童话书里曾经讲过这样一个故事:“在人类刚刚诞生之时,人与人之间

的沟通是不需要语言的,在亚特兰蒂斯这片古老大陆上生活的人们只需要通过心灵感应,便

可以了解人们之间在想什么。所以那时的人们也不会产生意见分歧,每个人都可以感受的到

其他人的想法。而突然有一天,大地突然开始陷落,所有人都掉进了虚无之中,在没有时间和

空间概念的虚空中停住了。当世界重新恢复正常之后,原来的人们失去了他们的记忆,他

们忘记了如何用心灵来感知彼此的想法,他们忘记了曾经古老而发达的知识和智慧。所以人们

开始发明了语言和文字,用语言来作为沟通的桥梁,用文字来作为生活和思想的记录。

从这个故事中我不禁联想到,圣经中所说的“巴别塔”的混乱,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人们对于语言这个工具的使用不当所带来的问题。上文所提到的维特根斯坦的观点:“语言是

一个人世界的界限”。也正是这样的意思,语言作为一种人与人之间交流的工具,在很大程度

上为人们提供了便利,而在不同的语言和文化环境下交流的人们却因为语言的不同或使用语言

的方式的不同而无法进行有效的沟通,从而产生了分歧与隔阂。而如何进行有效的沟通来化解

隔阂就成为了主要的问题。

反观影片中因沟通而产生的矛盾。在这部电影中,观众跟随影片中的人物横跨了三个大洲(美

国、非洲和亚洲),四个国家(美国、摩洛哥、墨西哥和日本)。在这种完全不同的地理环境,气

候条件和文化背景之下,看似截然不同的文化却因为人类的沟通而产生了复杂的联系。西方游

客和摩洛哥小村庄村民之间的紧张的关系;同为游客的西方人之间的矛盾和冷漠;墨西哥人和

两个美国孩子之间的友好关系;以及与之相反的,美国警察对墨西哥司机的敌对态度;在日本

父亲和摩洛哥农夫亲密无间的合作;摩洛哥警察对待美国人和他们同胞的极端态度等等。所有

这些细节在我们的眼前展现了一张复杂的文化关系网。2而在整部影片中带给我最深刻印象的

是日本女孩千惠子,因母亲自杀而陷入巨大悲痛而无法自拔的千惠子,认为从父亲那里无法得

到她想要的安慰,转而试图从其他男人那里寻求安慰和保护,然而在一次又一次的失败经历过

后,她选择了用裸体的形式来跟这个世界做斗争。复归于婴儿的她,站在家中高高的阳台上,

望着大千世界的车水马龙,只有在这个时候,她才开始尝试着去拉着父亲的手,像个孩子一样

躲在父亲的怀里哭泣。故事的最后,安二郎紧紧地抱着女儿,一句话也没有说,但往日的痛苦

和不安就瞬间消解了。镜头的最后,父亲和女儿肩并肩地站在阳台上,温馨的灯光逐渐模糊了

镜头。片尾这时出现了一行字,“献给我的孩子”。是的,在沟通无法达成一种默契或共识的时

候,只有最真实的情感才可以化解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和阻碍。因为真实的情感不需要通过语言

来表达,影片中的摩洛哥两兄弟看起来似乎总是在争吵,但当弟弟看到哥哥中弹之后,就砸碎

猎枪主动认罪,当他向警察哀求着说:“救救我哥哥吧,他什么都没有做”的时候,我不禁泪

目。这是怎样的一种情感啊。同样,在苏珊生命垂危之时,理查德终于说出了那句我太爱你

了,自此看似濒临破灭的婚姻被挽救了。

影片的配乐在奥斯卡获奖感言时说:“我认为,我们真实的自我是在我们的灵魂里面,这超越

了语言、国家、种族和宗教。”而巴别塔则是在试图建立起一座沟通的桥梁,使得人们能够跨

越不同的种族文化和语言,以一种不可描述的情感和特质来进行沟通和交流。在我看来,这种

特质我们可以将它称之为爱。

四 巴别塔与巴别塔的意义

圣经中的巴别塔是人们在认为自己的知识和能力达到一定程度之后而决定建造的,这在一定程

度上也反映了人与神之间的抗衡。神为了防止人们变得更加强大而使得语言开始混乱。影片中

的巴别塔的寓意则是因为人与人之间因为沟通而出现了分歧和隔阂,从而无法理解彼此。而通

过什么方式来解决就成了问题所在。《巴别塔》向我们讲述了如此之多的令人感到沮丧的隔阂

与阻碍。然而其主旨则是希望人们能够关注于如何进行沟通和交流。巴别塔作为片名隐晦地表

达了人类语言不同之后的后果,而同时也隐喻了沟通的希望。按照《圣经》的叙述,人类的语

言最初是统一的,那么,既然曾经统一过,为什么就不能再次统一呢?不管巴别塔故事到底有

多少真理的成分,事实是,干百年来人们一直没有放弃追寻统一语言的梦想。比如之前曾有人

提出过构想一种通用的世界语言,在比如上文所提到的远古时代人们之间通过心灵感应来进行

交流。可见,人类一直以来都渴望能够在更广大的层面上得到他人的理解和认可,而这也是

《巴别塔》这部影片的主题之一。

综上,无论上圣经中的巴别塔还是影片中的巴别塔,其所要表达的都是一个共同的主旨,

即在语言无法建立起一个统一的机制进行交流的前提下,人与人之间,不同种族,不同文化之

间应该如何进行有效的沟通来互相理解,从而消除隔阂和分歧。我相信在当今的时代之下,

巴别塔已经不仅仅指的是语言上的不同,而是在更深的层面上指向着我们这个时代生活在这颗

星球上的形形色色的人之中的差异和区别。而我们所要做的则是像克服语言阻碍一样,用

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包容来沟通彼此,实现世界的和谐统一。

巴别塔

上映日期:2007片长:90分钟

主演:Hamid Krim Andrés Cavallín Mar 

导演:Giovanna Rib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