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电影周之——

《蕾阿的两个家》:爱是最浪漫的小事

必须得说,《蕾阿的两个家》比我想象的还要好看。

通常我们评价一部电影好看,要么所指情节,要么情怀,乃至细节。而我对“一部好看的电影”之界定,通常看它是否能打动我心——随着电影落幕,在走出影院的那一刹,回顾之前几个小时的光影之旅,有没有那么一两帧场景,一两个细节,一两句句对白,让我在回味咀嚼时,仍会感到自己内心塞满了浓浓的感动,或者会心的微笑?

如果有,对我来说,它就是一部好电影。而《蕾阿的两个家》,正是这样一部电影。

写实主义的魔幻之旅

写实主义是诸多意大利和法国电影一直秉持至今的法则,跟希区柯克“去掉一切单调琐碎的生活情节,力求每个镜头都在为了强调叙事的紧张”的主张相反,许多意大利、法国影人恰恰对那些被类型化戏剧化电影所摒弃的“无关紧要”的细节和镜头着迷。写实主义时期最重要的剧作家,意大利的赛沙尔萨瓦蒂尼曾表示“在经过仔细的思索之后,在电影之中,一个镜头之所以值得‘保留’下来,主要是因为‘它能制造一种余音缭绕的效果’,而这种余韵,会让人回味无穷。”真实,去戏剧化,力图让观众沉浸进去,以为自己就是故事的一部分,甚至全部。这就是写实主义作品的魅力。它能让你忘掉这是故事,它能让电影变成魔幻之旅,让你在90分钟之内,完成一趟穿越,似乎你变成了另外一个人,正在过着另外一种生活。

所以,在《蕾阿的两个家》观影一个半小时中,我一直保持这样的错觉,以为自己并非身处新东方影院的冰冷座椅,而是行走在春光烂漫的巴黎,有成群的白鸽掠过人来人往的广场,春夏秋冬如同蕾阿的小盆栽一样行云流水般淌过。其实,蕾阿的故事本身并不复杂,典型化的家庭片。12岁的少女蕾阿父母离异,她跟8岁的弟弟必须每个礼拜和母亲在一起生活一周,接着循环到跟父亲生活一周。蕾阿所在的学校班上有大半家庭都跟蕾阿一样,不是离异就是单亲,表面上看孩子们似乎已经习惯了大人们分分合合而自己像个皮球被踢来踢去。可是,事情在蕾阿发现妈妈跟爸爸都各自有个新的感情生活后开始变了样……

纵观影史,将着墨点放在离异家庭这个点上的并不少见,普遍而言都是将重点放在因离异而导致的种种家庭矛盾之中。《蕾阿》的导演并不打算标新立异,他只是将这个跟自己现实生活有几分相似的故事以细腻的白描和写实发挥到了极致而已。所以整个影片一直在讲述蕾阿在父母离异后所展开的每一处微小生活:蕾阿因为觉得是强势的母亲导致了整个家的解体,迁怒母亲,更依赖温和的父亲。可是在父亲那里她很快就发现,自己原来也是有点挂念那个被自己骂成“女版本拉登”的妈妈。于是蕾阿渐渐走近妈妈,发现如女强人般无坚不摧的妈妈也有软弱的时候,而在“早恋”这件事上,爸爸的粗暴态度显然没有妈妈的平等交流更让蕾阿接受——同为女人,在爱情这件事上,12岁的蕾阿和40多岁的妈妈并无高下,她们都在生活里不断发生的小事中学着怎么爱,如何爱,以及相信爱……

我时常在想,在抛却内容、情节、架构、主旨甚至载体等种种附加之外,一部电影,究竟能承载着创作者怎样的人生和梦想,让银幕之下的另一方观者感同身受,让两种人生彼此融合,如同一座桥梁,让素不相识的两颗心灵接壤?就像一首歌,让唱得人和听得人同时落泪,或者同时微笑?

也许答案只有一个,就是用心。用一颗最朴实也是最真诚的心,去打磨故事,填充骨架,灌注血液,这样故事才会有血有肉,才会自不同的土壤里开花,继而打动所有的人。


爱是最温暖的小事

作为一部家庭片,《蕾阿的两个家》很多桥段并不新颖,却在内里情绪上传递着淡淡的情感和温暖。纵观全片,并没有大起大落的情节,节奏也一直都是舒缓而悠然的,配合着巴黎油画般精致的街景,娓娓道来。更有多处充满了生活气息却又幽默诙谐的小细节。比如蕾阿和弟弟跟爸爸过圣诞节,但爸爸很穷,买不起鹅肝,于是蕾阿和弟弟冲回妈妈家,谎称拿作业本,却直奔冰箱,把鹅肝牡蛎海虾螃蟹装了一书包甚至口袋!结果到了爸爸家后,爸爸看着满桌子丰盛食品不敢开口,直到听说两个小屁孩是在妈妈家偷来后才放心的大吃特吃。又比如蕾阿的8岁弟弟是个环保主义者,脱口而出的台词就是诸如“地球需要树!”“飞机会让地球环境变得更差,所以坐飞机的人都是罪犯!”之类的台词,让人忍俊不禁。而某日他跟蕾阿从爸爸家要回到妈妈家时,还从口袋里掏出6块7给爸爸,爸爸问为什么,他却很严肃的说:“妈妈说你很穷,可我只有6块7 给你……”又比如蕾阿妈妈新交的男友杰罗姆无法忍受她的强势,碰巧蕾阿爸爸来送还东西,两个男人坐在一起喝酒,竟然喝着喝着酒诉起衷肠来,你一句我一句大说蕾阿妈妈坏话,大有相见恨晚之意……

诸如此类细节,不胜枚举,无一不在证明那句话——不是情节,而是细节,决定了一部艺术作品的高下。

除此之外,还有浪漫。

全片到处都飘散着浓浓的浪漫气息,无论是蕾阿的母亲跟楼下新搬来的邻居杰罗姆的调情,蕾阿的父亲跟25岁的钢琴女教师浓情蜜意,还是小蕾阿被飞来的篮球砸了脑袋然后一眼对上面前那张无比美型的正太脸。一切的一切都是如此的浪漫,配合着同样浪漫的英文配乐,导致身处其中的你只想说一句,颜色艳了香味香了花都开好了……

是的,爱是一件多么温暖又美好的事情啊!就算你在生活中受了伤,就算你遭受背叛,如同12岁的少女蕾阿,你也依然会在种种挫折跟伤害后发现生活里头更美好的事,那就是继续爱下去。不得不佩服这是法国电影,否则你很难指望中国电影里头会安排12岁的少女跟同样青春无敌的正太相恋的浪漫无敌桥段,更别提当正太因为把持不住自己在派对上吻了别的女孩后,少女的父母竟然轮番上阵,跟少女大谈爱和生活,告诉少女,也许别人只是犯了错,可他也在不停祈求你的原谅。而少女却不肯轻易原谅背叛自己的小男朋友,声称这样实在太便宜他了。就像少女刚开始也不能轻易接受父亲跟小一轮的年轻姑娘交往一样,但最终的最终,浪漫的爱情原谅了一切。父亲举着“FREE HUG”的牌子跟25岁的小女友重修于好,母亲也在期待着下一次恋情。而影片的结尾更是将浪漫煽到了高潮:蕾阿的12岁终将过去,而在13岁的生日派对上,看着所有伙伴都成双成对,落寞的她走到门口,此刻一阵马达轰鸣,我们的无敌美颜正太驾着摩托闯进,两人相视微笑,然后深情接吻。而至于片中草草提及的蕾阿因恋爱而导致学习成绩下降一事,则在片尾因为蕾阿成功升至初二而一笔带过……

神哪,这真是个无爱无浪漫不成活的国度啊。

花絮

在一个半小时的影片结束后,导演伊万-卡尔贝拉克现身。这个现年不到40岁的法国男人系着灰色围巾,穿着优雅得体。他自称自己花了三年时间完成这部电影,第一年用来写剧本,然后花了6个月找投资,三个月拍摄完成,再之后就是七七八八的后期。问他法国人是不是总这么浪漫,这么浪漫导致的高离婚率是不是也是片中所展示的另一个侧面,他笑,称巴黎的离婚率高达50%,而自己目前也正在跟一个有两个孩子的母亲交往,但并不打算结婚。哈,这简直就是片中的杰罗姆。他还称法国的孩子离婚后都会跟父母轮流住,也就是如同《蕾阿》里所展现的一样,每个孩子都有了两个家,所有人都相互依赖又彼此独立着,学着接受生活里的一切。

而在现场,所有观影人对伊万说的最多的一句就是:谢谢你,给我们一个温暖的好故事。谢谢。

蕾阿的两个家Une semaine sur deux (et la moitié des vacances scolaires)(2009)

又名:Alternate Weeks (and Half the Vacation)

上映日期:2009-07-22片长:98分钟

主演:玛蒂尔德·瑟妮 贝尔纳·康庞 Bertille Chaber 

导演:Ivan Calbérac 编剧:Ivan Calbéra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