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秋雨在《白发苏州》里开篇道:
“前些年,美国刚刚庆祝过建国200周年。洛杉矶奥运会的开幕式把他们两个世纪的历史表演得辉煌壮丽。前些天,澳大利亚又在庆祝他们的200周年,海湾里千帆竞发,确实也激动人心。
与此同时,我们的苏州城,却悄悄地过了自己2500周年的生日。时间之长,简直有点让人发晕。”
数语不过寥寥,流淌出的是一种淡雅的孤凉感,这种孤凉感或许不独属于中国人,但摆在中国人这儿确实有自己独特的况味。
《为了一句话》讲的是20世纪30年代中原地区一些个升斗小民的离合悲欢。故事从开始的大部分时间里杨百顺都是以一种坦然面对、自我调侃的方式面对生活的艰辛和不公,但是越到后来越是品出他人生里面的苦味儿来,特别是最后的结局,让人怅然。说是黑色幽默但好像也没那么艰深,说是悲剧也似乎有些消沉了,总之像了糖衣裹着的苦药丸子。
杨百顺是个爱挣理的人,但是似乎又处处吃瘪,不被人理解,因而他特别想从父亲的豆腐作坊里挣脱出来,但即便到了县城里,他似乎依旧不能摆脱这种孤独感。而他的这种孤独感,在周遭那些人中,如吴香香、韩县长、罗五、老詹身上都能看到,大家似乎都寻而不得。或许在这样的孤独者心里,有时候一句话真的能顶一万句。
孤独或许不总因为荒诞,但荒诞的背后大抵多是孤独。想起韩寒尽是“癫狂”的《一座城池》里头的几句话:
“到了一定时间我身边的人纷纷离去,当一个个人熟悉和离去得越来越快的时候,我发现已经很久没有遇见以前朝夕相伴的人。”
“我表达完自己想法的时候,王超和健叔已经睡得不知道在哪个时间里了。而叙述过程中惟一的反馈就是王超的一个‘去你妈的’。”
“我转身,在她耳边说:‘你是害怕了吗,还是别的什么?’”
这里,韩寒以“我”的角度去观察和尝试理解这个“荒诞”的世界,偶尔表达一下自己的看法就给朋友怼得七荤八素。这种“集体无意识狂欢”的喜剧气氛在结尾被消解掉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茫然无措的失落感。对于“我”来说,这个世界是陌生的,不可理解的,也就使得“我”倍感失位。
这样看来,《为了一句话》和《一座城池》里面的人有那么些共通的地方,共同构成了中国人孤独体验的一部分。这让人觉得,中华文化道统上的厚与重,是温存,也是负担。
到了故事的结尾,一场大水冲散了百顺、香香和巧玲,在延津县“花花绿绿”了这么些时日,百顺似乎又变得孤身一人了。他决心找她们,不惮时日,不惧生死,为的只是说句话。不论怎样,这是一种深沉的坚守,一点也让人温暖不起来,但在荒诞的日子里做些不那么荒诞的事儿,也许总比“等待戈多”要好些罢。
在《百年孤独》里读到这么一段话:
“孤独是相通的。
一个在自己的思想世界里遨游,整日里一个人勾画未来回忆过去的每个人都是孤独的。这么说来,大多数人都免不了孤独,因为真正的知己有几个,如果有人能够洞穿你的心思,有人能协同你的遭遇,有人能不懈关注你的动态,也许你并不孤独;但也许孤独的还是你,而不孤独的是那个人,因为他的世界是开放的,因为包容了你,而你的世界是封闭的,你的所观所感还是没有基于别人的体验和想法。
除非你是我,才可与我常在。每个人都注定有孤独,只要愿意静下心来思索的人必然都深味过孤独。寻找伴侣的路途,其实只是求一个分享,求一个稳固的关系维系住相濡以沫共存共生的世界。
实体的世界只占到了一个人生命的极小一部分,心的世界才占多数。”
能从孤独里面找出些不孤独来,也算是一种安慰。以此做结,私觉甚好。

为了一句话(2015)

主演:李雪健 朱媛媛 辛柏青 

导演:庞好 编剧:宋方金 Fangjin S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