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着窦文涛来看这节目,看了两期有些失望。
一开始我看宣传稿上写的“首档创新形态文化探寻节目《一路书香》”,我还以为是围绕着书籍来讲文化。但是第一期看得我真是一脸懵逼。书香怎么成地瓜香了?文化探寻在哪呢,走一圈余光中故居就是了?创新点在哪呢?……这里还得说说余光中一事,因为12月14日这位大师逝世了,我没法不将这事和节目联系起来。节目组是提前知晓余光中老师病重吗?想想都觉得是个不错的选题呢,拜访已故大师的生活的地方,尽管说节目是在这事之前播出的,但是……嗯……
说回正题。第一期一直提乡愁,前面几分钟莫名其妙地在博物馆前聊天,任贤齐讲自己的一些对余光中的想法,以及自己在台湾的经历。前面还好,和书和文化是有关联的,像窦文涛会问任贤齐“台湾孩子对余光中的印象”,会说类似“简单的东西往往共鸣特别广”这样总结性的话。
到了故居,节目请了余光中7岁回泉州时相见的一个儿时玩伴。这人找得好,只是好像没能说出点什么,这个和提问者的问题也有关系。问得不好,答案自然也不会太有价值。到后面风格就更诡异了,居然做起了地瓜干!简直成了美食节目呢!结尾部分还是稍微挽救了一下,三个人坐在一块聊亲人、思念,但是还是挺尴尬的,我看他们吃饭时老伯老姆的那个神情啊,真替他们难受。
第二期比第一期好。他们仨继续在泉州晃荡,走进泉州的蟳埔村,和观众介绍了当地的一些文化特色,例如“蚝宅”、蟳埔女头上戴的“头上花园”、挽面、蟳埔女下海捕捞等,还是学到了一点东西。
但怎么说呢?我觉得首先从一个节目的名字基本上就应该可以看出节目的定位,从这两期来看,节目组可能是选择一个城市里的文化特色和地方做探寻,这其实是和书没什么关系的。当然,人家可能只是想借“书”来讲“文化”,来体现这是个文化节目,但肯定会有人和我一样误解含义而感到失望吧。
另外,电视文化节目长期以来都是比较保守和单调,我感觉《一路书香》依旧落入俗套,没有什么“创新”。虽然是在现实社会中讲文化,但是历史占比大,现代文明和传统文化结合得不够深入。作为观众,我很想知道某种文化的来源、现在和以往的差别等。最关键的是,不像多年前汪涵的《非常靠谱》,选择中国姓氏来做选题,《一路书香》选的还是普通的、被做过很多次的领域,科普的内容也不深入,告诉观众有这么个东西就基本完事,颇像是主持人变身导游带观众线上旅游了一番。这也导致节目整体娱乐性强过文化性,电视文化节目应当找到文化和娱乐的平衡点,高姿态地介绍文化也不好,但是这么休闲地推广文化也不成。文化应该是节目核心,娱乐是一种表现形式,要雅俗共赏。
尽管主持和明星嘉宾都是很日常地在聊天,但是感觉如果能再有趣、调侃一些就好了,看了许久仍不觉得被吸引。可能是我这个文涛迷被他过往的节目形象套住了,真的觉得文涛值得有更深度的交流,这种到处走走看看、家长里短的谈话可以少一些。

一路书香 第一季(2017)

主演:窦文涛 张星月 任贤齐 韩庚 王晓晨 马未都 许子东 马家辉 

导演:孙明月 陈啸丹 董性以 编剧:若水/彭亚璠/黄蓉/小北/赵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