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3-08-05

浮云:浮云

昨日,去百老汇看了一场电影,非常不好定义类型,最后某影评家说可以定义为佛教公路类型片。好吧,姑且这样说
电影的简介是这样写的:
【影片故事根据真人真事改编。女作家是个孤儿,在一次采风中认了在青海玉树的干妈,她把干妈接到上海,采访她传奇的一生,为新书积累素材。干妈是个上海姑娘,解放前考取昆明西南联大,期间爱上了一个藏族同学,毕业后跟随他到家乡玉树,做起了土司夫人,开始了漂泊的人生。
采访过程中,干妈突然坐化。遗嘱中,干妈吩咐女作家将其遗物,一串红念珠带到玉树,交个她的上师,以此来超度她的灵魂。女作家为了实现干妈的遗愿,踏上了去玉树的路上。
大伟被医生告知得了晚期癌症,只能活三个月。为了一个大学毕业时在火车站台上的誓言:彼此在离开这个世界前一定要见一面,大伟踏上了去玉树的路上,寻找在那当20年乡村教师的同学翔子。
小宝从小对外星人和UFO 感兴趣。在北京的后海,小宝遇到了一个人,那个人说在那里已经等小宝一百多年了, 那个人还教了小宝一种宇宙语, 说学会了可以直接和外星人交谈。某天晚上, 外星人托梦给小宝,告诉小宝只要他来玉树, 就可以见到他们,他们会把小宝带离地球。于是小宝离开北京,踏上了去玉树的路上。
三人在唐蕃古道上相遇,相知,相离……沿途,青藏高原美幻绝伦的浮云,春风化雨般地洗涤和扫荡着天上和人间。】
起初故事让人觉得很闷,好吧,而且也没有人告诉我这是根据真人真事故事改编的,也许那样,我看的能够更投入一些,其实我看这部片子的初衷,是想去看一下我魂牵梦萦的故乡,那渺无人烟的青藏公路,,,有熟悉的镜头,但不是很多,而且有些疑惑,无论是玛尼石堆,还是寺庙,为什么感觉人工修凿的痕迹那么重? 我只好告诉自己,也许是年久失修,都重新整理修缮了罢。但是那修缮的功夫,可真是太一般了。
然后估计可能是成本和非职业演员的关系,很多处的道具都显得很粗糙,演召唤外星人的诸多场景时观众席都发出来嗤笑声。一个摩托车头盔就可以加强和外星人的联系?你也许觉得这很荒诞,但事后我回想,我们都犯了程式化的错,试想倪匡所说,现在普通的手电筒和打火机如果放到罗马大帝时期也一样会引起惊叹的,你不能因为一个摩托车头盔很常见于是你就否定它在联系外星人和你之间的作用,也许这就是外星人指定的通讯工具呢?
可能是因为玉树藏族自治州和我所在的海西藏族自治州离的还比较远,感觉这里的天更蓝、草也更丰美,不像我记忆里更多是皑皑的雪山和乱石丛生的贫瘠的戈壁滩。
三组人,三个故事,三种不同的因缘,但是来到同一个地方,每一次镜头的转换,都有浮云飘过,我一直以来的负面观感在导演回答了一个观众的问题之后豁然开朗,问题的大意是三条平行的线有没有尝试去剪一条主线出来,其他两条作为辅线,这样影片的故事性会不会更清晰一点,包括有一些衔接的镜头为什么\要那么剪;导演回答说这个片子他剪了三年,所以几乎每一种可能性都试过,那么现在最后出来的这种结果就是他当时心情的反映,大概意思是这样吧。关键是想说明当时的想法是什么样片子就是什么样,有谁说没有衣衣的镜头就不是镜头呢?
好吧,我承认我是非常认同这一句话的,也才有了后来的微信和这篇博客,听完导演的一番解释后,我发了一条微信:宇宙观自在,人生即浮云。没有任何意义的镜头也是镜头。
此时,影片所呈现的沉闷突然转换为安静,在喧嚣的尘世里,看了一些没有什么意义的镜头,浮云下的内心反而安静了,于是彼时彼刻,心里感到淡然的满足,这就足够了。
这就是我看完后的一点想法,就这样,其他的都是浮云。

浮云(2013)

又名:Zero Thousand Li Under the Clouds and Moon

上映日期:2013-08-03(中国大陆)片长:85分钟

主演:于博宁 臧小玉 

导演:程裕苏 

浮云的影评

宝珞
宝珞 • 浮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