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待生命最后的时光,是这部纪录片主要探讨的问题。影片中的主人公大多都是身患癌症,时日无多,即将从人生列车上下车的人。下车的地点,是计划中的终点站吗?或许应该思考一下这个问题。
这个主题,不只是对身患绝症的人,对屏幕前的人也别有意义。

有一位60多岁的父亲,在去世前不久,给妻子,儿子和女儿各写了一封信。
这是第一封,也是最后一封。请大家读一下吧。全都是平日想说,却无法开口的话。
这样一来就好了。他自言自语道。我不禁猜测,他认为的好了是指了无遗憾,可以安心去另一个世界的意思吗。

有一位35岁的年轻父亲,也是身患癌症,即将不久于人世。他在去世前4天,用尽最后的力气,和家人一起去了过去常去的温泉。
我希望儿子和女儿将来遇到烦恼时,能看见父亲乐观顽强的身影,获得力量。这位父亲面对采访时这么说道。

这部影片的司仪先生,落语家桂歌丸,他面对死亡的态度更有一种传承感。
他提及了5年前去世的另一位落语家。那位先生在临终之际,给桂歌丸打了一个电话。电话里只简单说了一句话,拜托了。桂歌丸感受到了这句话的含义,也简单的回复到,好的,就挂掉了电话。
他想要拜托给我的,大概是落语这门艺术吧。
桂歌丸年近80,开始考虑身后之事了。他说,我心里有三个人选,值得我打电话说拜托了。但我还很健康,也许还能活多久,希望到哪一天时,他们三个都还在。
当个人作为一种文化的载体时,死亡似乎便没有那么狰狞了。这个故事,给我了这样的启发。

还有一个很揪心,也很温暖的故事。
90岁高龄的母亲患癌去世了。在她生命最后时刻,她最担心的不是自己的身体,而是担心轻度弱智的女儿今后独自生活,无人照顾。母亲生前独自经营一家居酒屋50多年,酒馆的50位常客在她去世后给她举办了一个追思会。大家纷纷安慰着女儿。
母亲自以为没能给女儿留下任何东西抱憾而终,却为女儿留下了宝贵的人际圈。
看到这个故事的时候,我一直在想,这种事情在中国会发生吗,会有一家小酒屋能开50年吗,老板会对客人那么热情吗,客人会在老板死后自发的来追思吗?

死亡虽然冰冷无情,但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却温暖如火。

日本的加班全世界出名,下班后去居酒屋喝上几杯,凌晨后回到家,第二天6点不到又要起床。这样的生活无论如何也会让人想到过劳死,另外日本的老人也有很多在六七十岁后依然活跃在工作岗位上。
偏偏是这样的一个社会,竟也以长寿闻名世界。
面对这样一个事实,我不禁疑问,
影响生命长度的最重要的东西,究竟是什么呢?

走向人生终点人生の終い方(2016)

上映日期:2016-05-22片长:49分钟

主演:桂歌丸 武良布枝 樋口可南子(語り) 

导演: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