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金像奖上《树大招风》大获全胜,勇夺五个重量级奖项。近些年香港电影有些没落不仅产量变少,质量也下降很多。有人说香港电影近些年总喜欢述说自身的失落与迷茫,去年的《十年》和今年的《树大招风》就是比较典型的代表。

其实香港电影中的这种失落感很早就有表现了,只不过那时里面还夹杂着比较矛盾的乡愁。

这部《似水流年》是严浩导演于1984年拍摄的。本片在当年第四届香港电影金像奖上大放异彩, 11项提名,并最终斩获了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编剧、最佳女演员、最佳新演员以及最佳美术设计六个重要奖项。

关于导演严浩,你可能更熟悉他的另一部作品《滚滚红尘》。但这一部《似水流年》丝毫不逊于大名鼎鼎的《滚滚红尘》。

斯琴高娃凭借本片中阿珍一角获得了当年金像奖的影后桂冠。

这部电影在本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展映单元文人电影:重探古典精神板块有两场放映,场场爆满,看完也着实颇受感动。

电影讲的是在香港生活的珊珊得知祖母在乡下过世,动身返回阔别20年的潮汕老家,为祖母奔丧,同时也是想借机逃离城市里的烦恼。与快节奏的城市生活相比,珊珊的老家依旧保持着记忆中朴实隽永的生活。珊珊与儿时的玩伴阿珍和孝松重逢,此时的两人已结为夫妻,珊珊的到来打破了原本波澜不惊的乡间生活。
  
珊珊光鲜的都市香港人生活的背后是不为人知的艰辛和无奈:父亲的早逝、与妹妹的决裂、感情生活受挫使她疲惫不堪。

由于涉及乡愁主题,本以为这会是一部沉重的电影。但是整个影片中有很多关于生活细节的笑料,让你忍俊不禁,不由得笑出声来。尤其是在影院中观影,这种感觉不约而同,又相互传染。

看电影的时候有一些遗憾,因为没有字幕,有一些粤语对白的地方听得不太明白。比如珊珊和奶奶的对话,比如珊珊和香港的妹妹的对话。但是这些丝毫不影响对整部电影理解,不影响影片带给你的感动。这种感觉就像曾经看侯孝贤的《童年往事》的时候,同样也是没有字幕,到了男主和爷爷在山中的对话说起了闽南话,一句也不懂,但是你知道对话的大意,它传达出来的力道丝毫没有减弱,依旧感动到你。

电影中的人物角色塑造都很成功,可以看出编剧和导演的用心,不仅单纯的人物立住了,也很容易联想到香港与大陆关系的隐喻。

逝去的奶奶、去世十年的爸爸、三角恋、年过百岁从海外归来的双胞胎老人汉公和唐公、失和的妹妹。想表达的太多,却又隐忍而内敛。

其时,正值中英两国关于香港问题谈判之际,香港人自身有些迷茫,对大陆的态度也很复杂,大部分都有着欲言还休的乡愁。顾美华成功的饰演了珊珊这个角色,值得一提的是这是她的处女作,32岁“高龄”夺得金像奖最佳新人,也被传为美谈。此后得奖无数。1992年凭借《浮世恋曲》获得台湾金马奖最佳女配角,2004年凭借《美丽上海》获得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奖影后,当然这是后话。

这部电影的美术是张叔平,也获得当年金像奖的肯定。影片仿佛有着淡黄色的光晕,张叔平的美术里仿佛就有着乡愁。

短暂的归乡旅程结束,故事中每个人的人生因这场久别重逢都发生了一些变化。所谓近乡情怯,所谓少小离家老大回,所谓故乡的云。“到不了的都叫做远方,回不去的名字叫家乡”。

影片结尾,当梅艳芳吟唱的同名主题曲悠悠响起,字幕打出了献给刚刚去世的父亲,影片压抑的力道尽显。

人们总会主动地或被动地和过去告别,但是好像只有家乡是你告别不了却又回不去的。这部电影里满是香港矛盾与失落的乡愁。

似水流年(1984)

又名:纸蝴蝶 / Homecoming

上映日期:1984-09-07(中国香港) / 1985-04-08(美国)片长:94分钟

主演:斯琴高娃 顾美华 谢伟雄 周沄 邢马力 许瑞萍 

导演:严浩 编剧:严浩 Ho Yim/孔良 Liang Kong

似水流年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