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电影的剧本是今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帕特里克•莫迪亚诺与法国“新浪潮”导演路易•马勒合作编写。该片于1974年上映后备受瞩目,差一点摘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但敏感的题材也让影片遭受了前所未有的争议之声。马勒首当其冲,承受法国国内密集的舆论“火炮”,被迫移居美国。
事实上,单从剧情上来看,《拉孔布•吕西安》完全是“莫迪亚诺式”的。它就是《星形广场》,是《夜巡》,是《环形大道》……是莫迪亚诺在同一个主题上的不同变奏。
影片讲的依然是二战期间,被德国占领期间的法国,一个普通法国少年吕西安在身份危机前的茫然选择和悲剧命运。影片开头,骑着自行车在乡间飞驰的吕西安,还是一个轻狂而臭屁的少年。跟其他所有这个年纪的男生一样,吕西安无所事事,却有满腔按耐不住的勇气和冲动,他捕猎鸟雀、兔子,寻找一身干劲的出处。他想加入村里的反抗军,却因年龄太小而被拒绝。在一次意外中,吕西安误入盖世太保聚集的旅馆,但他关注的却是人群中的环法自行车赛冠军和电影明星,就这样懵懵懂懂地成了盖世太保的一员。他换上了人生中第一套西装,第一次拥有手枪,跟着同伴气势汹汹地杀进地下党人的家,劫财行凶。这种“混混”般的生活,在他自己看来豪气干云,因此即使他的父亲就是被德军所囚,即使同村人已经将他视作投靠纳粹的叛徒,他也毫不后悔。直到爱上一个犹太家庭的女儿,并为此带着她从德国警察中叛逃,吕西安也不以为意。在这个年轻小伙布满雀斑的脸上,总有一种迷惘的神情。他不明白也不在乎任何阵营,只是不喜欢“被人居高临下地说话”。
最后,吕西安被反抗军捉住,判处了死刑。
影片在法国观众中引起轩然大波不难理解,正如美国影评人惠勒•温斯顿•迪克森评价的那样,“在当时十分大胆,因为它提出在战时,并非每一个法国民众都站在抵抗一方,甚至很多甘愿做纳粹政府的帮凶。事实也的确如此。电影中的这根尖刺,到今天仍对法国有所刺痛。”
但莫迪亚诺的聚焦所在,早已跳出了政治、阵营的分野。影片的叙事也呼应着莫迪亚诺一贯的文风,在一个个片段式镜头中跳跃,如同串起一段回忆,最终定格在吕西安头枕草地,惘然望着天光的那张平静的脸上,最终被判死刑的文字在他阳光下闪光的雀斑之上轻盈浮现,令人不禁对文字承载的沉重意义也生出迷惘。如同在所有作品中坚持的那样,莫迪亚诺关注的是独立的个人面对身份选择时的迷惘,他投影在吕西安身上的那份对人性、对命运的探究,也比简单的道德审判要深刻得多。

p.s.莫迪亚诺的父亲是一名犹太人,母亲是比利时籍演员,两人在二战期间德国占领下的法国相识相爱。父亲不愿佩戴标明犹太人身份的黄色徽章,战时一直从事黑市贸易,并且常与盖世太保往来——没错,这就是吕西安以及那名犹太裁缝的原型。莫迪亚诺对于个人身份,及其与周围环境、社会之间关系的疑问和探寻,都是来自于父亲,父亲的战时经历也成为他作品中反复出现的母题。
莫迪亚诺写作的主人公,大多是像父亲这样的犹太人、无国籍者、流浪者,犹如无根之萍,背负着战争或是社会带来的沉重压力,为自己的命运苦苦挣扎。他的成名作《星形广场》,写的就是一个通敌的犹太人,被称为“法奸”的角色,不过小说出版后让他的富商父亲十分恼火,竟然试图把巴黎所有书店能找到的《星形广场》给买下来,不让别人看到……也是蛮拼的

拉孔布·吕西安Lacombe Lucien(1974)

又名:迷惘少年 / 吕西安·拉贡布 / Lacombe, Lucien

上映日期:1974-01-30片长:138分钟

主演:皮埃尔·布莱士 奥萝尔·克莱芒 霍尔格·洛文纳德勒 特蕾泽· 

导演:路易·马勒 编剧:Louis Malle/Patrick Modian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