迄今看了1974年、2001年、2010年、2017年4个版本。因为这是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所以四个版本在整体剧情上基本都是遵循了原著。但是在一些具体的细节上,四个导演给出了自己的理解。

四个版本里面,2010年的卡赛蒂是比较特殊的。在原著里,以及另外三个版本中,卡赛蒂都是嚣张跋扈,不知悔改的一个人,神态中都是以外露的凶狠为主。而2010年的版本中,导演让卡赛蒂有了恐惧的情绪。日常的表情中,2010年的卡赛蒂也是以阴沉、恶毒的眼神为主、没有了那么夸张的凶狠。也许卡赛蒂仍然凶恶,但是他的恐惧是明显的,也许是被威胁而导致的恐惧,也许是。。。后悔?总而言之,在无人之时,在临睡之前,他把恐惧显露给了上帝。卡赛蒂和波洛一起祈祷,波洛说请接受我的善,而卡赛蒂说,请宽恕我的罪。而且,只有2010年的版本中,卡赛蒂是在基本清醒的状态下,被12人处决的。其他的版本中,都是吃了药片,处于昏睡的状态,或者只清醒了一下子。但是,在2010年的故事里,每一刀,卡赛蒂都是感受到了的。
在这个版本的故事里,导演从精神到肉体,都给予了卡赛蒂最大的惩罚。

另外一个比较大的变化就是在结尾的处理。原著里面,结尾的时候,波洛给出了两个结论,他让布克选一个,布克选择了第一个,而波洛欣然同意。2017年、1974年两个版本中,都完整的再现了原著的结尾。而在2010年的结尾中,波洛在最开始并不赞同这12个人私自进行审判,他与大家进行了激烈的冲突。波洛仍然坚持法律即便不公,但仍然需要遵守。即布克耶同意众人的审判,但是波洛仍然坚持遵守法律。而12个人虽然坚信不疑自己没错,但是在自己就要被交给警方的前提下,仍然坚持没有伤害波洛和布克。
在开头的时候,导演设置了两个事情,都关于正义和规则的冲突,给波洛提示。
第一个:一个军官在被波洛揭发出错误之后,自杀身亡;而士兵在送波洛去坐船的途中,跟波洛说,因为这样程度的错误而让军官送命,这不公平。
第二个: 在去往旅馆的路上,伊斯坦布尔的一个女人以为通奸,被众人用石头处死;而与波洛相遇的德本汗小姐曾经问过波洛,这是否公平;
这两个事件中,波洛都坚定的回答应该遵守规则。
但是,在经历了第三个正义与规则的冲突的之后,波洛在了解了事情的前因后果,在了解了每个人的背景和参与的原因之后,他深思了一个夜晚。终于在凌晨警察到达的实际,给警察讲述了另外一个结论。影片的最终,波洛回望了一次众人,然后一个人迎着风雪走向远方。在这次事件中,波洛选择了正义而非规则。完全打破了他的原则。背景音乐是激烈而狂乱的,波洛的眼神是激动、甚至是痛苦的。此时波洛的心情应该是无法用言语表述的吧。

导演用三个故事,以层层递进的方式,给出了原因,解释为何波洛最终做出与其侦探身份不符的选择。这种设定看似是跟原著不符合,这种改编好或者说不好,每个人的理解不同。但是,从一个电影的剧情来说,这种设定会使角色变的更加完整了,角色的心境变化逻辑变得合理了。电影与小说不一样的地方在于,电影的观众中,有一部分是没看过原著的,他们对角色对了解并不多,在心里对角色是没有预先的设想的,看到多少旧事多少。小说的读者可以通过系列小说,或者作者在小说中的上帝视角了解角色的变换。但是电影观众却无法得到其他的信息。
对于这个故事来说,直接把原著的结尾拿过来,不是不可以。但是,对于波洛这个人物的塑造其实是没有帮助的。对原著不了解的观众,看了这个结尾,会感觉收尾收的比较急促,没有余韵。

就,感觉,电影和小说,确实差别还蛮大的。单独看一个版本,不会有很大感觉,连续看多个导演的改编,理解他们的意图。就会有对改编这个事情,有一点感觉了。

东方快车谋杀案Poirot: Murder on the Orient Express(2010)

又名:大侦探波罗系列之东方快车谋杀案2010 / Agatha Christie's Poirot: Murder on the Orient Express

上映日期:2010-07-11(美国) / 2010-12-25(英国)片长:93分钟

主演:大卫·苏切 艾琳·阿特金斯 杰西卡·查斯坦 玛丽-乔西·克罗 

导演:菲利普·马丁 编剧:阿加莎·克里斯蒂 Agatha Christie/斯图尔特·哈考特 Stewart Harcourt

东方快车谋杀案的影评

xiao
xiao •
Ceres
Ceres • 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