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听过一个无聊的问题:如果不幸流落到荒岛上,只准带一部书,那么你会带……?据说大多数人的选择是《红楼梦》,我不反对,那是一部写尽人间百态的书,只不过太过悲凉,不能打破荒岛的冷寂气氛。若问题改成“只准带一部音乐剧电影版”(假设荒岛上存在电源、DVD机、遥控器……这还是荒岛么),那么,该选什么呢?
好弱智啊,题目明明说了RENT,这没错了。但选择RENT,意味着我对其它我所爱的剧是不公平的。CATS是铺张华美的世间百态写意,NDP是浓墨重彩的1482年油画,STARMANIA是冷漠与绝望的抽象主义作品……相较而言,我所爱的RENT,以及它叙述的“纽约爱情故事”,似乎过于……贴近生活。没有遥远的传奇,没有童话的环境,没有虚拟的时空。仿佛这些人,这些事,就活在我们身边,波西米亚的另类作风并没有洗脱生活的真实色彩。但看似“真实平淡”的RENT,却向我们——不论是否置身于荒岛——提出了一个真实又残酷的问题:如果你被命运逼到绝境,甚至,知道你的生命很快将要结束,你将如何面对生活?
“当世界背叛了你,你也背叛世界”,不错,这是一条路,可惜不免有些自欺欺人,我们个人毕竟不能脱离社会生存!另一条路是被悲惨的命运彻底打倒,跳楼上吊抹脖子开枪,不一而足。面对疑问,Jonathan Larsen淡淡一笑,用他的音乐回答了问题:生活在此处,不在别处!
说到命运的打击,最沉重的莫过于拿到一纸HIV阳性诊断书,间接地被剥夺了生的权利。在这迷茫无助的时刻,人人都会唱出这样迷茫无助的声音:

Will I lose my dignity?
Will someone care?
Will I wake tomorrow
From this nightmare?

Life Support的成员们手挽着手,站起身来。遥远而优美的和声,层层叠叠,如同溪水渐渐汇成海洋,声音轻柔却是悲怆有力的叩问。命运,这便是命运!这样的场景使人震撼,也使人无力。既然今天如此,明天呢?我能从昨夜的噩梦中醒来吗?我能逃脱既定的命运吗?我能忘记过去,重新开始生活吗?
答案是肯定的。一线希望,从名叫Gordon的年轻成员之口流露出来。尽管面对绝境,“但我要超越自我,面向未知的世界。因为理性告诉我,我本应在三年前死去。”此时此刻,我还活着,这岂不是命运的恩赐?一味地埋怨命运是无用的,不应只想到今后的不幸,而忽略了眼前鲜活的现实。
我不知道怎样给RENT归类,但就我个人的观点,它不是悲剧。尽管它的确拥有一个悲剧的结局(死去的是最惹人爱的Angel哇……想不赚眼泪都难),但体现出的人生态度是超越任何一部喜剧的。什么是波西米亚人?骨子里的坚强、高傲和乐观,使他们没有向虚无的命运低头。热爱生活,这样一件事不必等到明天来做,而是此时,此地,此刻!这样强悍的,压倒一切的生活信念,出于身染绝症的十九岁少女Mimi之口:

There is no future
There is no past
I live this moment as my last
There’s only us
There’s only this
Forget regret
Or life is yours to miss
No other road
No other way
No day but today

毫不夸张地说,如果评选“最短至理名言”,非No day but today莫属。假如我们一定要从这部剧中找到某种“核心精神”的话(波西米亚是一种精神么?有人并不以为然),也是这四个单词而已。还有比这更简单的信条吗?活在当下,别无他日,惟有今天。
我爱这种达观的生活态度,如Angel淡淡地说“Times are shitty, but I'm pretty sure they can't get worse.”又如那位可爱的配角Gordon同志所说:“I’m a New Yorker! Fear’s my life!”在笑声中体味命运凄凉,细细琢磨时,便发现这种价值观的可取之处:即使看透了人生的悲哀,生命的渺小与短暂,依然要乐观地去爱,去生活。尽管卡夫卡说“有无限的希望,只不过不属于我们”,有希望总比没有好。由此观之,Jonathan Larsen有着普遍神经脆弱的美国人少见的旷达坚强。老美们热爱大团圆的结局,迪斯尼动画果然也部部是喜剧(连《巴黎圣母院》都改成喜剧),说悲剧会打击孩子们的身心健康,云云。百老汇的剧不同于英国剧、法语剧,自然也是轻松愉快,喜剧居多。无怪乎Larsen生前从未相信该剧能如此卖座——一部讲述非主流生活的悲剧题材音乐剧,拿下普立兹奖和四项托尼奖,除去音乐本身的魅力,应该还有别的原因吧?对黑暗的蔑视,对生命和爱情的歌颂,以及剧中无处无在的生命激情——这是RENT的灵魂。
这种可贵的生命激情,在听过La Vie Boheme后感受尤为强烈。这是全剧的高潮,波西米亚的年轻人们一进餐厅就发现了Benny及其岳父等中产人士,后面的表演自然也是围绕着一个目的:赶走他们。剥去资产阶级的虚伪,繁复而无味的食物,衣冠楚楚的装饰,矫揉造作的品性,抛弃这一切!留下自我的张扬,率真,音乐,食物,性,电影,时装秀,摇滚,政治,想象,创造。即使面对贫穷和疾病,未来的绝望,也要大声喊出“Actual Reality—Act up—Fight AIDS”这般强硬的口号。即使抛开电影版的精彩表演,La Vie Boheme的音乐也给人以过耳不忘的强烈震撼,你能感受到那喊出来的爆发的激情,感受到年轻艺术家们的抗争,爱情与眼泪。贫困,疾病,被人误解的创痛,都不能成为不热爱生命的理由。爱在此刻,生活亦在此刻。
情节在展开,但无论Angel的逝去,或是Mimi的苏醒,都不是大喜大悲的故事。淡淡的忧伤,淡淡的喜悦。“我爱故我在”或许是波西米亚人的信仰,让他们永远淡定执著地面对生活。结尾的Final把Without you和No Day But Today两种旋律融为一体,男声的旷达坚定,女声的柔情似水,久久地回荡、交织在一起,用共同的力度和决心阐释着生命的真谛。每当听到末尾,我的思绪总是游荡到电影版的全剧开端,八个人站在明亮的聚光灯下,笑着,打着拍子,高声唱那首著名的Seasons of Love:

Five hundred twenty-five thousand six hundred minutes
Five hundred twenty-five thousand six hundred moments so dear
Five hundred twenty-five thousand six hundred minutes
How do you measure - measure a year?

太短暂的生命,太多的疑问,生命又有太多的美好。用什么丈量你的生命?答案如此简单,而又有力:用爱丈量。
用爱丈量生命。
我想,这才是Jonathan Larsen用他36岁的短暂生命和他7年创作出的RENT,告诉我们的一切吧。
光明在我们每个人脚下;生活在此处,不在别处。

吉屋出租Rent(2005)

上映日期:2005-11-23片长:135分钟

主演:安东尼·拉普 亚当·帕斯考 罗莎里奥·道森 杰西·马丁 威尔 

导演:克里斯·哥伦布 编剧:克里斯·哥伦布 Chris Columbus/Jonathan Larson/Steve Chbosky

吉屋出租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