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用了11个镜头开场,很繁琐。伯格曼意识到了错误,几年后的《面孔》同样的开场,好很多,消除了堆砌之弊。

2.小丑弗洛斯特与妻子艾玛的插曲,出现的方式颇为不妥,造成了叙述的不畅。它作为整部电影的主旋律,之后的故事皆是它的数次变奏。那么,不如将这段小故事作为整部的开场,并确定不破坏马戏团的“在路上”的感觉。

3.阿尔伯特与安妮进剧院的2个镜头,景别的变化有意思,并造成我奇特的心理变化。

安妮第二次独身进入剧院的那个长镜头,更加繁复。我甚至不能完全辨清它的场面调度,下一个镜头承接并完成了情绪的延续。人员退场,灯光渐熄,安妮孤身站在舞台中央,这个视觉冲击力真强。

4.在一个镜头中,完成画面内容在不同情绪间的悄然转移,这是伯格曼拿手的。同时,在一个持续镜头中转变其所代表的视角,也很迷人。

5。 父子相见,用了12个镜头。第一个镜头最长,作为转折的埋伏,延长画幅内外的交涉。
台词准确简捷。
是最感动的段落之一。

————“今天天气很好啊。”

————“你是我的父亲吗?”

6. 象征安妮与弗朗斯上床的那个镜头俗套又多余,真愚蠢,剪掉。

7。几个作为过度段落的室外戏却很好看,马戏团的人们的忙碌。

8. 伯格曼花了不到三周时间在莫斯巴克广场的一家小旅馆里写完了剧本。
剧本很工整,命名羞耻——制造羞耻——正面羞耻——抵抗羞耻,如他自己所言,“布阵妥当的一场心魔大战”。

之前,伯格曼怂恿情人——应该是哈瑞特·安德森——讲述她丰富的性经历,并难抑妒忌之情,导致备受煎熬。这也是这部电影的基础和弦之一。

9.看到阿尔伯特举枪自杀时,我睡了下去,梦里浮出对Y老师的思念。

醒来已是夜里十一点多,手掌一翻,看见一条短信。

小丑之夜Gycklarnas afton(1953)

又名:小丑的夜晚 / 小丑时刻 / 裸夜 / The Naked Night / Sunset of a Clown / Sawdust and Tinsel

上映日期:1953-09-14片长:93分钟

主演:奥克·格伦贝里 哈里特·安德森 哈塞·埃克曼 安德斯·埃克  

导演:英格玛·伯格曼 编剧:Ingmar Berg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