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发展进程中,本土文化的传承及外面与时俱进的新文化总是相互撕扯,交融着螺旋式往前推进的。
电影叙述了小喇嘛过新年,被父亲接回家团聚,在回家的路上,在村子里,在返回寺庙的路上以及回到寺庙里进行的日常。整个故事节奏像卷轴一样,静静的慢慢的,在你面前轻轻推开。
电影中的三个孩子,三个不同的身份,代表着三种不同的文化和人生轨迹。
小活佛是藏传佛教中的转世灵童,受人敬仰并肩负着宗教的传播,因此他在经师的教育下学习经文,过年要接待香客并给他们摸顶赐福,传递佛的关怀,尽管小小年纪,非常想看《西游记》唐僧喇嘛取经的故事,但经师说不能由着孩子气任性。
小喇嘛是世俗家庭里皈依佛门的人,跟着师傅潜心修行,常年住在寺庙里习得经文,但是每年过年能回一次家,他是连接世俗世界与佛教世界的角色,一方面可以再回到世俗家庭中与兄弟姐妹和家人过短暂的世俗生活,一方面要在世俗生活中担任传递佛法关怀的小喇嘛,在有新生命诞生时被请去颂“长寿经”祈求新生命长命百岁,在由生命陨落时颂“平安经”祝愿死者归极乐世界。面对外部与时俱进的新文化,他有尝试去了解,比如看电视《西游记》,在过年传统戏目表演“智美登更”时在门口电影放映处去看电影,虽然内容他觉得不适合佛门世界。回到寺庙,他又承担起自己作为小喇嘛的身份去做祈愿法会。
小喇嘛的弟弟,完全生活在藏区世俗村落里的孩子,在世俗学校里上学,学习的是算术,汉文,并且认为学习汉文可以去大城市,他的目标已经潜意识里是向外延伸的,去更远的地方,他所代表的是对与时俱进的大城市的渴望。
三个孩子三种人生道路,两两彼此间有交叉和连接。故事以孩子为着眼点,他们是将来各自身份所承担并推进的文化力量,虽有冲突,但仍会相互联系渗透着往前生长。
记录下我最喜欢的镜头和拍摄方式:
1. 电影开场大年三十晚上,小喇嘛师徒二人在炕上吃年夜饭,开饭前,师傅说“今晚可要吃饱了,半夜里阎王爷要来给每个人称体重,如果不够称,会把魂儿勾走的”
这里师傅对待小喇嘛的态度,是很世俗化长者对小孩子的态度,是藏区世俗文化的体现,虽然小喇嘛身处佛寺,也是世俗的人,两者是相互渗透不分离的。
2. 小喇嘛回家路上,父子俩去探望索巴大叔,聊聊家常,并邀请他去家里小住两天,然而次日回寺庙途中得知刻嘛呢石的大叔已然离世,儿子在拉萨做生意,再也没有人传承这项手艺。
感叹生命的无常。财富如草尖的露珠,生命如风中的残烛。
3. 小喇嘛到家,全家人对爷爷的尊敬,对小喇嘛的尊敬,可看出世俗家庭和宗教观念。爷爷大过年的情不自禁的说着生命无常的话语;哥哥,弟弟妹妹参演传统剧目“智美登更”,即便演过无数次,村民仍会在这一天聚在一起看,并感动于智美登更的善良,戏剧结束年轻人在快节奏的音乐中跳着舞蹈,又一次指示年轻人喜爱的外来文化。
特别印象深刻的两个画面:戏剧正在演出中,小喇嘛去问饰演智美登更的哥哥要钱,演者和观众都没有视这一行为多么严重的破坏演出,而是自然而然的把它纳入演出中:其中一位观众说“善良的智美登更就给他点钱嘛”,现场也就加上这一要钱给钱的情节,戏剧仍然继续。极喜欢这种藏地文化中戏曲可以融于日常中,也可以游离于日常之外而获得生命的延续。
小喇嘛和弟弟送爷爷回来,兄弟俩不想回去看戏,扔心心念念着西游记时,两人当着爷爷的面小声嘀咕让爷爷帮忙放哨,虽然爸爸不允许碰电视机,但弟弟偷偷学习怎么操作的对话和画面,非常活泼生冬真实啦,哈哈。
4. 小喇嘛央求爸爸带电视机和西游记光盘回到寺庙,小喇嘛往返奔跑于她的住所与小活佛之间送光盘的拍摄手法,静静的镜头立在那里,小喇嘛跑入镜头内,又跑出镜头外,看到的是跑动的红影和掀起的尘土,听到的是哒哒的跫音,没有特写镜头,皆是中景拍摄,画面美妙静谧极了,刚刚好像小喇嘛奔走于尘世与佛国之间,连接着世俗和佛音。
万玛才旦生于藏区,长于藏区,逃离这片土地后,又归来拍摄 发掘 记录这片土地,期待他的新作“撞死一只羊”。
附上电影中“平安经”内容:
祈请有情众生拥有幸福和幸福之因
祈请有情众生远离苦难和苦难之因
祈请有情众生永远不离无丝毫苦难的幸福
祈请有情众生远离亲疏好恶永驻平等无别境中


静静的嘛呢石(2005)

又名:ལྷང་འཇགས་ཀྱི་མ་ཎི་རྡོ་འབུམ། / The Silent Holy Stones

上映日期:2005-11-25(法国南特三大洲电影节)片长:102分钟

主演:洛桑丹派 确赛 巨焕仓活佛 三木旦 普日哇 李毛加 格桑  

导演:万玛才旦 编剧:万玛才旦 Pema Tseden

静静的嘛呢石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