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 be or not to be
梅尔•布鲁克斯喜剧风格小议
a
喜劇導演在片場如同暴君,對幽默各懷己見的攝像、燈光、美術、劇務乃至盒飯人員,若以自身經驗審度影片劇本之情節、橋段、臺詞,盡忠言行臣事,那麼,巴別塔高入雲霄后即倒,民主和獨裁是同一回事。只因這暴君認了上帝膏洗, 天赋异禀得只可喻會不可言傳,否則,哪能使芸芸癡生分開塵世苦海達一個半小時(外加爆米花可樂,還想怎樣)。即便他自輕自賤,裝出先知的樣子,又怎會不知“豈止在家鄉不被悅納,你去片場試試”的戔戔道理。所幸他事先立好約,又守諾發足了薪酬洪水,眾人自然口銜橄欖枝,耷拉出一副乖乖聽命的模樣。
以上,是對當年王晶評價周星馳《功夫》風波的主題升調。
卓別林回憶,片場反復拍喜劇橋段,疲倦不堪強顏歡笑,抽身看外圍眾人,個頂個一臉苦相,影院上映,觀眾如堵笑聲似潮。這一切,皆因喜劇創作講究驚鴻初見,二見即為前度,三見便是前夫,哪來這麼多驚喜高潮可言。悲劇則不然,生老病死,求不得,怨憎會,愛別離,愈見愈愛,悲劇是捧在手心的古董,昔在今在永在,只求別哭過頭,失了手。
以上,是喜劇導演江郎才盡時一臉悲劇的印象派畫像。
梅爾•布魯克斯,喜劇巨匠/大師,自編自導自演,尚能自編短曲(卓別林也如此呢)。以前一個人可以幹完的事,而今托孤給流水線,分工謹慎互不僭越(伍迪•艾倫是最後一道休止符么)。跨在巨匠和大師之間的斜杠號,是尚在人間的遮羞布,中國人講究蓋棺認定,西方人在意葬禮發言,道理何其相似。
以上,基於梅氏最精彩的喜劇電影《製片人》、《你逃我也逃》、《年輕的弗蘭肯斯坦》、《高度緊張》、《世界史:PART Ⅰ》、《灼熱的馬鞍》、《惡搞羅賓漢》、《太空炮彈》、《十二把椅子》而論。
是為序。
b
似乎是基耶斯洛夫斯基的手法,電影主人公頻遭厄運,配樂依舊悅耳。
主人公丟職失戀時小提琴低沉,轉運時爵士連連,那是好萊塢開給觀眾的配方,不信你看《開羅紫玫瑰》中的米亞•法羅,被角色愛被演員騙,結尾時繼續守在昏暗的影廳內看一部看了幾十遍的電影,不是樂由心生,而是……而是根本沒音樂 響起。
梅爾•布魯克斯,靠著這一招,不斷抖新花樣。
《高度緊張》開場,司機開車接梅爾去精神病院的途中,兩人談起新近因病暴斃的前院長,梅爾惋惜。
司機:不!我認為他是被謀殺的!
緊張的交響曲應聲響起,梅爾和司機疑惑的表情切換,鏡頭由車內搖向車外,一輛大巴入畫,車身上方“洛杉磯交響樂團“奪目異常,車內眾人吹拉彈打一臉嚴肅。
《灼熱的馬鞍》中,黑人主角被 州長任命為小鎮新警長,他策馬狂奔在廣袤沙漠,配樂大氣磅礴,猛一看,以為誤闖了山姆•佩金法或瑟吉欧•莱昂内的電影中。攝像機跟進,黑人勒馬停住,脫帽致敬——沙漠一隅正襟危坐的管弦樂團。
《太空炮彈》里,星戰公主逃婚后拉著女版C3PO駕太空船飛行,歡快的現代流行歌曲迴蕩在宇宙中。駕駛室里,女C3PO同公主說話,公主不理睬。
女C3PO:你能把那個摘了嗎?
幾次之後,公主摘下了腦袋旁的髮髻,哦,原來是耳機。
《年輕的弗蘭肯斯坦》中 ,男主角新進祖父古堡,是夜,入眠不久,陰森的小提琴配樂浮起。他睜開眼,起身,貼近牆壁——女管家靠此夜夜而不夜與夜。
伍迪也用過這招,《香蕉》吧,甫自失戀,小提琴應景附和,他慢慢轉身,打開房間衣櫃門,揪出了躲在裏面的演奏家。但我更鍾意後來他和獨裁國王一起吃飯時,上方舞池有大提琴手演奏,有琴無弓,頗為賣力。飯畢,伍迪奔向無辜的 演奏家,
”能別拉了嗎?吵死了!“
顛覆觀眾固有觀影經驗,為此,不惜當自己電影配樂的掘墓人。

C

據說,特呂弗首執導筒,緊張得不知該把攝像機擱哪。
聽說,晚年的伯格曼,常因機位擺放而苦惱。
話說,北野武承認,不知怎麼擱攝像機,不知如何設計機位時,他就把所有能想到的拍攝手法都來一遍。
以上三人,皆遵循電影創作第一規律:你怎麼擱怎麼擺都行,但别把攝像機拍進去!
這條黃金定律,到了梅爾•布魯克斯電影裡,拆散、粉碎、挫骨揚灰。
《太空炮彈》結尾處,大頭黑武士和男主用光劍戒指決鬥,鬥至正酣,黑武士一劍砍下手臂,”啊“的一聲,攝像師倒地掙扎,劇組成員傻眼。黑武士心虛地指著男主角:
是他幹的!
《高度緊張》中新院長和同事見面的第一頓晚餐,鏡頭由窗外推近至內景,眾人圍坐暢談,“嘩啦”一聲,攝像機撞碎窗戶深入餐室,眾人面面相覷,正對鏡頭。攝像機和助理小聲嘀咕後拉遠攝像機,眾人假裝若無其事,繼續演戲。
《惡搞羅賓漢》結尾,羅賓漢同嬌妻蜜月纏綿,二人床上翻滾,鏡頭由近拉遠,“轟隆”數聲,攝像機穿牆而出,男女主角愣了數秒,延续前戏。
布萊希特的間離論,解釋起來能寫三篇畢業論文,對梅爾•布魯克斯來說,他無非是要告訴觀眾:
這只是喜劇,是電影,不是真的,角色心里都明白得很,你们明白嗎?
而在《灼熱的馬鞍》結尾,第四堵牆被刨得面目全非。
壞人和好人在木板搭建的小鎮混戰,鏡頭由近拉遠成俯角全景,慢慢左移,露出另一處片場房屋。切至內景,幾十號燕尾領結高頂禮帽的紳士在拍攝跳舞場景,導演正百般挑剔挨個訓話。電光火石間,小鎮居民和壞人扭打到現代舞拍攝現場,三派人打成一團,連帶了食堂人員(各種戲服各種角色)、參觀遊客(一身的奶油蛋糕派是最大收穫),最後追到了電影院,此時電影院正在放映《灼熱的馬鞍》!
此刻,壞人和好人的臺詞終於達成一致:
我得看看故事結局是什麼!
沒什麼結局,這只是一部喜劇電影,別太當真。

d

記得去年在IMDB上查梅爾•布魯克斯的資料,定義他風格的第一條是:
Walk this way.
當時英語差,等看了《世界史:PART Ⅰ》,知曉了其中道理,即:望文生義。
場景如下:
羅馬時期,聖女保護眾人躲避羅馬衛士追捕,她準備帶大家逃進某個即將上演特洛伊悲劇的劇場。她對後面人說:
Walk this way.
眾人一愣,還是梅爾聰慧,他立刻學聖女走路的樣子,臀部扭動不可方物。旁人頓悟,皆學青白蛇初踏人間道,“扭啊扭,扭啊扭啊扭……
謝謝曼玉姐姐。
眾人身披特洛伊戲服逃到街角藥店旁,繼而甩掉官兵。隨後趕到的官兵詢問一旁的藥店老闆:
——有特洛伊人嗎?
——不巧,沒了。
於是,在杜蕾斯、傑士邦、岡本後,我知道了特洛伊。
長官憤怒地對手下說:
Keep finding! The streets are crawling with soldiers.
鏡頭切換,所有士兵在地上匍匐前進。
•《太空炮彈》中,男主提議對敵方雷達進行JAM,以此救下公主的太空船。
浩瀚的太空,一瓶巨型番茄醬飛向敵方巨型雷達。
梅爾•布魯克斯扮演的敵方統帥得知公主降落在某沙漠星球時,勃然大怒:
Comb the desert !
鏡頭切換,山寨暴風兵拿著巨型梳子為沙漠梳理,試圖找出公主。
我不斷提醒自己,熟練掌握翻譯工具,是多麼重要。

e
情节。
太累了,先歇着。

















你逃我也逃To Be or Not to Be(1983)

又名:生死大逃亡 / 扮嘢奇兵

上映日期:1983-12-16片长:107分钟

主演:梅尔·布鲁克斯 安妮·班克罗夫特 提姆·麦锡森 查尔斯·德恩 

导演:Alan Johnson 编剧:Ronny Graham/Thomas Meeh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