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探讨下曼哈顿博士的设定
剧里的两个反派的动机,严重依赖他们对曼哈顿全能这一方面的“崇拜”。脑残参议员走的是传统路线,有点像阿拉丁神灯里的那个反派国师一样想成为一个全能的精灵。赵妪倒是从一种“善意”的角度出发,她最后一集自白时主要在说曼哈顿本该做那么多但并没有,之前集里面也说生产了nostalgia药片希望人们克服之前不好的记忆;人设缺陷可能只是在于比较机械。
更主要的是,这些都依赖于把曼哈顿,和他的能力“脸谱化”。如果不承认这一点,就好像很难代入到两名反派的所作所为进行认真看待。然后,另一方面不和谐当然就产生了。曼哈顿应该成为这样一种工具化的形象么?剧版的曼哈顿在剧里除了大搞穿越外,没有提供任何值得回味的台词。除了可能一直在表达love rocks这么个主题
曼哈顿在剧中人看来是一种高级存在,但是曼哈顿自己不干了,他在“换取”了10年爱情后,最终接受了to be or not to be中的后者。这好像是一种从“能力越大责任越大”的角度来描绘的曼哈顿,是一种“功利视角”下的角色。而我不认为这是一个鲜活的角色。在一个细节上,在最后接收“能量传输”的时候,一共有3次赵妪和耶稣受难木雕在一起的特写(最后一次十字架掉了)。我猜林编剧的意思是在说没有谁是“救世主”。但就是因为编剧甚至把宗教象征也简单地“教条化”,我认为才正是全剧问题的所在。
一方面我心里参考的是当然是原著和电影中曼哈顿的形象,是那个因为Laurie的命运改变冰冷心意的男人。其次也参考了“末日钟声”第10卷曼哈顿的形象。
也纪念下守望者小组里早期活跃但已注销的呱唧老师,他从10月份的e1就批评这个剧不对头。我觉得现在来讲他说的是对的。虽然我仍认为e1是这剧里最好的。不过直到最后才发现真的archie深藏在南极,而不是e1里那部量产的。
最早的时候就加入守望者你瓣小组。组里那时人少比较热闹,因为e1的种族争议比较强,也因为有一些天赋异禀人士,组里有一些激烈的讨论。在国内,至少对我来讲,除了和领导有留有余地的争执,鲜有交锋式的探讨。这当然是你国的悲哀。但万幸在开始的时候,这部剧把我带回到了我没体验过的web1.0时代的公共场所

守望者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