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会说“我的好姑娘”的喜隐,为什么能撑到宫斗下半场?

昨天看到《燕云台》,大姐夫由于宫斗失败,领了盒饭。

二姐夫造反数次,撑到11年以后还没有等到病秧子皇帝耶律贤自然而亡,在家里愤愤不平的砸东西。

二姐夫既蠢且坏,在全剧里面充当着搞笑担当的角色。谋反都写在脸上,做什么事情都会赤膊上阵,派自己人动手。

自己负责监工射鬼箭的高台,会在高台上动手脚,来试图谋害萧燕燕。

因谋反被禁足,刚刚被特赦,就会去逼宫索要兵权。

稍微有点风吹草动,就觉得自己君临天下的机会来了。

大姐夫的局做的差不多了,所有的见不得光的事情都指向耶律喜隐。当政皇帝耶律贤说:

若不是对喜隐平时的作为有所了解,还真就怀疑他是会被人家陷害的。

这意思就是摆明了告诉我们,他就这点儿水平,坏事明目张胆的亲自干,是耶律喜隐的一贯作风,都懒得去想他是不是被人家陷害的。

对历史稍微有一点了解的人都知道,造反是属于十恶不赦的头条大罪。那为什么不是造反,就是在造反的道路上的耶律喜隐,却一直能活到燕云台这部宫斗大戏的下半场,仅仅是因为编剧对他的偏爱吗?不是的,这么编排也是符合史实的。

这首先要从耶律喜隐的身份说起,也有吸引的父亲耶律李胡,是述律太后的小儿子。虽说述律太后是萧皇后的人生典范,但她也是母亲,还是个特别偏爱的小儿子的母亲。

母亲一偏爱,就要出事情,尤其是当这位母亲还是一位掌权的太后。

述律太后共有三个儿子,大儿子耶律倍,得不到她的喜欢被迫出走,剧中一再讲到的人皇王指的是他由于被母亲逼走以后分封的,最后很可怜的客死他乡。

二儿子就是太宗耶律德光,按照述律太后的想法,二儿子之后是轮到小儿子耶律李胡继位。我非常疑心是由于耶律李胡当时的年龄实在是太小,不足以继承大统,不然耶律德光估计也是会有同样的下场。

但是历史没有按照述律太后的剧本走,耶律德光在外地死去,军中拥立随行的大儿子耶律倍的儿子耶律阮继位。

在述律太后身上丝毫看不到隔代宠的迹象,勃然大怒的述律太后让耶律李胡去攻打自己的孙子,试图把王位夺回来,这时候就是那位一直在躺椅上拍完了整部戏的屋质大王说服了述律太后,才有了耶律李胡的按下不表。

按照这个事实,耶律李胡一家是有理由心有不甘的,但就像被大人宠坏了的孩子一样,耶律李胡一家表现出来的政治幼稚,做出了政治巨婴的行为,其实也在历史上并不是独一份儿。

和述律太后一样,在历史上独占一份儿的女政治家吕后,把刘邦的一众儿子迫害的差不多了。等到吕后倒台的时候,只剩下薄太后的儿子刘恒,也就是汉文帝,和吕后亲手抚养长大的淮南王刘长。

刘长虽不是吕后亲生,但不知为什么吕后对他非常的好,作为汉文帝唯一的亲弟弟,文帝也对他格外的容忍。

刘长的表现不负众望的出格,在淮南不安分守己,处处都比照皇帝的做派,造反之心就分明写在脸上。最后他终于按捺不住了,40辆战车,70个人,浩浩荡荡的踏上了谋反之路。

结局是显而易见的,那是一个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年代,早在汉代之前春秋战国时期,随便一场大战都是几十万人的规模,而刘长去造反只带了40辆车70个人。

这个数字明明白白的记载司马迁的《史记》里,司马迁没有说刘长精神有问题,只能说他是政治幼稚,否则谁能给他那个勇气?

所以不要说编剧把喜隐写的很搞笑,这个锅编剧是真的不用背的。真要说起来这个锅是述律太后的,没有把儿子培养得足够优秀,却纵容了他太多的野心。

但我们有理由相信,无论是淮南王刘长也好,耶律喜隐也罢,他们最终走上谋反之路,或多或少是当权者故意纵容出来的。

他们表现出来的政治幼稚,让当权者有理由相信,他们不足以成大事,在事实上也不会造成多大的危害。这一点在第1集大姐夫刚上场的时候就说过,李胡一家不足为惧。

他们构不成主要矛盾,解决起来没有必要那么着急,而且解决起来也很简单。只需要耐心的等待他们犯错,然后再顺水推舟的去干掉就可以了。

想明白这一点,你还会疑惑耶律喜隐为什么可以活到宫斗下半场吗?明扆大王犯不着为了傻乎乎的赵王去得罪宗室罢了。


燕云台(2020)

又名:The Legend of Empress

主演:唐嫣 窦骁 佘诗曼 经超 谭凯 刘奕君 卢杉 季晨 宁理  

导演:蒋家骏 

燕云台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