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7-09-08

鸟人:我说我会飞,你信吗?

这个世界有两种反叛的人。一种是愤世嫉俗型,因为与自己的设想不符,所以带着希望叛逆,比如艾尔。他所做的,都还是成人世界可以接受的“坏事”,在把棒球打进别人的院子、偷鸽子、跟女孩子约会、做爱。他们的行为,有时只为表明一种姿态,最终这件事的意义是什么,也许他比旁观的你还不清楚。所以有时,他们的行为,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真诚。而且最后,经历了人们能忍受的叛逆之后,他们必然将回归到正常的生活秩序中。
还有一种是忠于自己内心的人。其实这种人本身是最坦率的。他坦露自己的内心,但是无人理解,也无人倾听,所以他才封闭。自此不愿与世俗世界对话,永不妥协。比如Birdy.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嗜好,完全无可厚非,影片通常会放大生活中的情绪,或者夸张生活中的事件。主人公总要执著一样东西,总要执著到某种程度,才能表达出导演需要的效果。通俗地说,不变态到某种程度,不足吸引人们的视线。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影片很多小说都出现这种诡异的行为和爱好。看穿了,就是对现实行为和情绪的放大。所以这样看的话,Birdy只是执著自己的爱好罢了。至于他为什么喜欢鸟,那你为什么喜欢篮球,他为什么喜欢抽烟?是的,因为喜欢所以喜欢,个体的特性,是不需要回答的。
当现实世界不理解你所钟爱的事物时,你只有两个选择,妥协或者更加沉迷。因为人们是无法容忍陌生化的,陌生化会被看成对常态世界的挑战,所以希望你妥协。而益发地沉迷能够最终到达可以对抗现实世界的程度,这是对自己内心世界的维护。所以Birdy选择了后者。舞会后他跟女孩在车上,女孩脱掉上衣,他用手探了探女孩的乳房,动作好似触摸水管,表达的意思似乎是,哦,是热的,哦,还行。完全没有半点将对面的女孩子当成尤物的意思。他封闭自己,关注内心到了这样的一种程度——所有的爱好和注意力都转移到了一个方向,自然对其他的世界有所忽略,这种专一的热情,如果到了贝多芬,爱迪生,爱因斯坦,牛顿身上,就是伟大的科学热情,但是到了Birdy身上,却变成了世人无法理解的怪异。这种怪异,遇到战争,更发生了化学作用。
艾伦和金丝雀的消失,带走了他跟现实世界交流的唯一动力,也带走了他内心世界的唯一寄托。他在战争中失控的嘶叫,是一种他等待良久的必然宣泄。他终于明白自己的了无生趣。所幸还有另外一个反叛的人,艾尔。中间一系列的回忆和对话,都是他的试探。他不知道艾尔是否能真正站到对他宽容的那方。他的这种怀疑,未尝不是经受战争后的人们的怀疑。战争毁灭的,最终还是要在生活中努力重建。而越战比之其他冠冕堂皇的战争,对人的伤害,比之肉体,还多了信仰的摧残,正常如艾尔暂且如此,更可况Birdy。
但最终Birby赢了,他将艾尔拉回了自己身边。而导演对Birdy的执著,也是欣赏的,没有让他粉身碎骨,而是回眸一笑。笑容的灿烂,让我想到《肖申克的救赎》结尾那片蓝蓝的海水。始终还是给我们以希望。
导演艾伦帕克曾拍过大量广告作品,他对于画面的设计独特、富有想象力。电影中有许多震撼人心的画面,这种“震撼”不单单作用于视觉,还更多的是作用于内心层面。一个孤僻的鸟人的内心世界大部分是通过画面表现的。幽蓝的色调与鸟人封闭的内心呼应,冷寂的氛围强化了梦想与现实的对峙。

鸟人Birdy(1984)

又名:鸟孩 / 追鸟

上映日期:1984-12-21片长:120分钟

主演:马修·莫迪恩 尼古拉斯·凯奇 约翰·哈金斯 凯伦·杨 布鲁诺 

导演:艾伦·帕克 编剧:Jack Behr/Sandy Kroopf

鸟人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