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在耻辱中倒塌》是一部伊朗电影,导演和制片方都是伊朗人,但是影片内容则讲述的是阿富汗的故事。阿富汗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命运乖舛、多灾多难,是一个让人忍不住摇头叹息的国家。阿富汗贫穷且缺乏资源,历史上战乱频仍,多次遭到邻强侵略,原因无他,只是因地处中亚的核心,占有重要的地理位置,是所谓的“匹夫无罪、怀璧其罪”。本片荣获柏林电影节水晶熊奖/和平奖。



■从影片名称看的出来,这部电影的故事内容与塔利班政权时所炸掉的珍贵巨石佛像有关。这部电影的导演是一个年仅十七岁、首次拍摄电影长片的女孩汉娜-马克马巴夫,她透过一个六岁小女孩上学的故事,来呈现阿富汗民族与国家的悲哀。



凭心而论,看到这样介绍很难不对影片的品质产生怀疑和担忧,毕竟一个第一次拍摄电影长片的年轻导演,在拍片经验和人生体验极为有限的情况下,贸然选择驾驭难度非常高的幼龄小孩,来诠释和述说一个国家民族高度的故事,不仅对制片方,对导演本身也是一个非常大的冒险。然而事实上这部片子给人极多的意外惊喜,无论是拍摄手法上,还是影片的视角高度上、以及叙事方式的铺陈上,都有极为出众的表现。



■影片的时空背景是美军占领阿富汗后的巴米扬峡谷,也就是阿富汗巨石佛像的所在地。故事主角芭缇是一个住在巨石佛像旁的穴居石窟当中贫穷小女孩,此时此刻,附近的巨石大佛早已经被塔利班政权炸成一地的碎石块。



芭缇只有六岁,正独自在家照顾着襁褓中的妹妹,家中基本是家徒四壁,妹妹饿哭了也只能在水里兑点糖粉给她喝。就当芭缇笨拙地哄着妹妹时,邻居男孩的读书声从洞口传进来,芭缇被男孩所读的一则关于“树下的人”的小故事吸引住,她请求男孩带她一起去学校。但是男孩说必须有笔记本和笔才能上学,并且建议她拿家里的鸡蛋去换笔记本和笔。于是,芭缇的迢迢上学路就此展开。



影片的故事主要由两个事件组成,一个事件是芭缇为了去上学、为了能找到学校,而经历的各种艰辛与困境,一个事件是她在上学和放学两次遇到一群顽劣的男孩所产生的冲突。在前一个事件中,阿富汗的贫穷与破落、阿富汗人的冷漠与麻木尽显无余。在后一个事件中,造成阿富汗今日悲哀的过去与未来、原因和结果,相互映衬。从时间轴上,可以由芭缇终于到学校为中点进行对切,前后半段里的事件呈现的是塔利班时代和美军占领时代下,加害者与受害者的可恨与悲哀,以及阿富汗人已然注定的凄凉命运。




在故事一开始,芭缇为了能够去上学,首先必须到市集上将家中珍贵的四个鸡蛋卖掉,然后才能买到笔记本和笔。而这一路上,镜头呈现的是一张张冷漠且麻木的脸孔,每个大人对这个小女孩都冷淡以对,无论芭缇如何请求,就是没有人伸出援手买下她的鸡蛋,甚至连丝毫关心的表示都没有。最后芭缇好不容易才用鸡蛋换了面包,用面包换了钱,并买到了一本笔记本,还因为其中两颗鸡蛋被人打掉,无法买笔而必须用母亲的口红代替。



在此之后的路程也并不顺遂,当芭缇和邻居男孩终于到了学校,老师却告诉她这里是男生学校,女生必须到河对岸上学。而这个所谓的学校,其实也就只是露天黄土地上的几把桌子和凳子,头顶上连一片挡风遮雨的东西都没有。在老师的坚持驱赶下,芭缇只好独自离开了,转头去寻找不知在何方的女生学校。就在这段路上,在巨石佛像被炸毁的地方,芭缇被一群顽劣的男孩给团团围住。



【1】这群男孩有十多人,年纪和个头都比芭缇大,他们个个手持木头枝条,假扮成塔利班份子。他们说女孩子不需要上学,还说芭缇是坏人,露出脸、用口红,必须消灭她。他们在地上挖坑洞、用纸袋做面罩,他们拿起佛像残留的碎石,说要砸她、惩罚她、然后将她活埋。在男孩们的包围下,芭缇独自站在坑洞里,看着一张张凶狠仇恨的脸,她抽抽噎噎地说:我想上学,我只是想上学。男孩们并没有真的伤害芭缇,但是在他们脸上,昔日塔利班分子的邪恶与残暴充分显露。



【2】就在这个时候,芭缇邻居的那个男孩正好走来,这群邪恶的男孩们立刻拉起芭缇躲到一边,准备设计让邻居男孩掉进灌着泥浆的洞里。男孩们逼着芭缇出声引导邻居走到洞那里,但是芭缇却始终抗拒着,还屡次设法出声警告邻居。结果邻居还是掉到洞里了。在邪恶男孩们的围绕下,头脸覆满泥浆的邻居顺服地举手投降,并一一按照他们要求的方式应答。当邻居男孩好不容易脱逃时,他并没有设法解救芭缇,只是一边跑一边回头,恶狠狠地喊着:等我长大了,我要把你们都杀死!




【3】男孩们突然对塔利班游戏不再感兴趣。芭缇被带到一个洞穴中,几个同样带着纸袋面罩的小女孩站在里头。芭缇告诉女孩们,说这只是一个游戏,不需要害怕,现在可以离开了。但是小女孩们真的是吓坏了,全都不敢动弹。在那些邪恶男孩们的身上,我们看到了昔日的塔利班份子,而在这些小女孩身上,我们看到了过往阿富汗百姓的恐惧与怯懦。




芭缇只好独自离开,她承诺会找人来救这些小女孩们。当芭缇走出洞外时,所有男孩们正分为两方相互对打厮杀着。芭缇带着些许的恐惧在他们之间穿行,因为她看到自己的笔记本扔在地上,被男孩们不断地踩踏。这本笔记本大半的纸页早已经被撕掉,折成各式纸飞机进行各种轰炸游戏。即使是这样,芭缇还是要拿回自己的笔记本,这本笔记本象征着那小小的梦想与希望,去上学。



芭缇找到一个冷漠、愚昧但承诺会去看一眼的交通警察后,继续踏上她的上学之路。一个老头告诉芭缇沿着河走就对了,还从她的笔记本上撕下一张纸,做成一艘小船放进河中,让芭缇跟着这只小船走。然而小船却在途中被河边的枝叶阻拦住,结果害得芭缇迷路,误闯进一群大人正在读书的学校当中。那同样是一个由桌子和椅子构成的露天简陋的环境。里头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对这个闯进来的小女孩视若无睹。



【3】芭缇终于到了女生学校,一个教室里头坐着二三十个小女孩,各个在椅子上无聊地晃荡着双腿,而一个女老师则是背对着所有人,拼命在黑板上写写擦擦。芭缇一脸兴奋和惊奇地走进教室,然而所有小女孩们脸上挂着的都是冷漠与不耐的表情,没有人愿意为芭缇让出坐的地方,甚至故意用包阻拦不让芭缇通过。好不容易,其中一个女孩终于同意和芭缇分享座位,但要求芭缇的一页笔记纸作为代价。



站在前头的老师始终没有回头,一直对着黑板机械性地念字母、写字母。当芭缇拿出口红来记笔记时,这口红立即就引起所有小女孩的注意,大家轮流着在嘴上、脸上涂抹着,各个都化成了大花脸,因为这管口红,芭缇成为小女孩们的一份子。女老师终于回头了,看见每个人花红的脸后,立刻将芭缇赶出教室。这就是学校,是美军占领后的学校,里头没有梦想和希望的故事,只有些喜欢口红、自私残忍的小女孩们。



芭缇循着原路往回走,在河里,她又看到了那只小船,那只用她的笔记本折成的小船,小船就停在起点的不远处。这艘船、这张纸、这本笔记本,曾经象征着芭缇的梦想与希望,但它就在那里,哪儿也去不了。



【2】尽管学校里没有芭缇的梦想与希望,但她仍旧紧紧抓着已经变得很薄的笔记本,跨着步向前行。此时,传来了邻居男孩叫唤她的声音,原来邻居男孩的母亲逼着他一定要找着芭缇才准回家。芭缇和邻居男孩一起往家走时,那群邪恶的男孩们再次出现,这次他们说自己是美军,说芭缇和邻居男孩是可恶的塔利班分子。男孩们将两人团团围住,用手上的木头枝条假装对着他们开枪。头脸覆满已然干硬的泥浆的邻居男孩毫不犹豫、当即就假装中枪倒下,但芭缇却不顾一切地拔腿向前逃跑。




【1】芭缇不断地跑,男孩们也不断地在后头追。当芭缇跑到一个晒谷场当中时,男孩们追上了她,要她立刻投降,要她乖乖受死。晒谷场上有许多头上带着纸袋面罩的大人在工作,翻搅起场中的麦梗,灰屑兀自漫天飞舞。对于团团围住芭缇的男孩们,却没有一个人大人出言喝阻。只见芭缇独自站在当中,举起了双手表示投降。在她高举的双手当中,笔记本还紧紧地被抓在一只手上,她终于害怕地哭了出来,不断地说:我不喜欢战争,我不喜欢战争。



此时传来邻居男孩的呼喊声,他大喊着说:芭缇,死掉就自由了,死掉就自由了!芭缇举手投降的身影被投映在地上,在一群带着纸袋头罩来回穿梭的漠然大人之间,而那本代表梦想的笔记本已经落地,被那些失去面容的大人所扬起的麦梗灰屑覆逐渐盖住。终于,芭缇放开身子,向后倒下,躺在了众人面前。片尾,如同片头一般,只见巨石佛像在爆炸声中化为烟尘石块。




■《佛在耻辱中倒塌》讲了一个非常简单的故事,一个小女孩芭缇想上学,在路上遇到一些磨难,并受到一群男孩的捉弄与欺负。片中的人物数量不多,影片故事发生的时间也就短短的一个白天,里头既没有塔利班军人出现,也没有美国军人出现。然而我们却在那些象征阿富汗未来的孩子们身上,看到了昔日塔利班的恐怖暴行,以及当时阿富汗百姓心中那深切的恐惧;我们看到了美军入侵时的专横残酷,以及阿富汗百姓那毫无希望的冷漠与屈服。



在芭缇的迢迢上学路上,出现的是一片极度残破与贫穷的土地,和一群饱经磨难、只剩麻木与冷漠的百姓。而那些邪恶的孩子既是阿富汗心酸历史的过去,也是未来;他们既是阿富汗悲惨命运的原因,也是结果。在这个国家,要不恐惧、要不冷漠,要不就是拿起武器,成为加害施暴的一方。就像影片中的那个邻居男孩,在没有能力抗争时,他毫不犹豫地低头,但待到有一天,他终将以暴力还以暴力。



芭缇兜里的一管口红,只是她用来代替笔的工具,但在塔利班的时代里,那是她有罪的证明,在美军占领时代,却是她高人一等的象征,一个人的好与坏、生与死,全由他人主宰与凭说。芭缇手上的笔记本,代表着她那小小的梦想与希望,然而无论是塔利班、美军、还是阿富汗人,都不停地撕扯碾碎她的梦,即使是将梦想缩小至不要战争,也丝毫没有实现的可能。



因为这是一个贫穷的国家,是一块备受觊觎的土地,这里没有梦想和希望的空间,没有正义和勇敢的余地。多年前,塔利班炸毁了阿富汗无比珍贵的巨石古佛,而美军在推翻了塔利班政权后,没有为阿富汗带来希望、带来幸福,而是再一次炸毁了巨石古佛,只是这一次,他们炸毁的是阿富汗人心中的那尊古佛。在这个国家,除了一场又一场的战乱与侵略,永无止境的贫穷、冷漠和残忍外,一无所有,阿富汗人被纸袋、被泥浆遮蔽了脸面,也遮蔽了勇气与良心,他们的命运只能像结尾那句令人发寒的呐喊:死掉就自由了!!



■汉娜-马克马巴夫是知名伊朗导演穆特-马克马巴夫的小女儿。马克马巴夫一家都是导演,大女儿莎米拉19岁时便凭第二部剧情长片成为戛纳影展上最年轻的获奖导演。汉娜9岁拍摄第一部短片,14岁时凭借一部纪录片入围威尼斯奖,打破莎米拉16岁时留下的进入世界一流影展的最年轻记录。作为第一部剧情长片,导演汉娜在《佛在耻辱中倒塌》表象极其出色。




首先是在拍摄手法上,对于影片中最困难的孩子部分,没有用取巧的方式,间接迂回地“以孩子的眼光来看成人的世界”,借此最大程度上减少小孩的镜头,反而是将镜头完全对准影片中的小演员,用大量的特写镜头来呈现小演员的表演诠释,成人在影片中的出镜反倒是被控制在最小程度里。



其次是在影片意涵的高度上,导演没有将自己的格局限制在对塔利班政权的控诉,没有用哭哭啼啼的调性来吹动观众对阿富汗人民的同情,而是以冷静直观的叙事风格,将格局一步一步地向上提升,最终呈现的是一种没有解脱余地的悲哀命运,一种至死方休的生命困境。



还有就是在叙事手法的铺陈上,采用的是最为简单的线性叙事方式,然而却透过事件和人物的巧妙设计,营造出一种非常特殊的回路效果:在时间序列上以现在为切割点,过去与未来相互涵盖与映照,在历史事件上以阿富汗百姓为切割点,塔利班政权与美国政权相互涵盖与映照,共同构成一个没有出路、重复不已的命运之轮。



影片的表现虽说大大地超乎预想,但其中还是有些不足。片中运用了大量的特写镜头,而这点恰恰是这部作品的优点、但也是缺点。特写镜头是所有拍摄手法中,牵动观众情绪最厉害的一种,镜头就像观众的眼睛,当被观看的人物被拉得很近、放的很大时,效果如同是与这个人发生立即的接触;而当被观看的人物正视镜头时,观众会有四目交接的感受,心情会不由自主地随人物的情绪而起伏,有一种不再置身事外、被带进影片中的感觉。



导演大量使用脸部的特写镜头,无外乎是要让观众深切感受阿富汗人的悲哀与无奈。然而使用的数量过多,一方面失去了流畅的节奏感,一方面使得观看者感受过于沉重、进而疲乏。加之影片中的主要角色都是小孩,尽管主角芭缇的演技极为出众,但终究不是演技成熟的成人,过多的特写镜头不免出现表演生硬的画面。反倒不如只在几个关键处以特写方式呈现,配合一波波向上推动的节奏,这样应该能产生更好的情感效果。

佛在耻辱中倒塌بودا از شرم فرو ریخت(2007)

又名:迢迢上学路(台) / 立地无佛 / Le Cahier / Buda as sharm foru rikht / Buddha Collapsed Out of Shame

上映日期:2007-09-09片长:81分钟

主演:Abbas Alijome Abdolali Hoseina 

导演:汉娜·玛克玛尔巴夫 编剧:玛兹嫣·马克马巴夫 Marzieh Makhmalba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