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慌方的开始
残酷的现实会把人绞杀得支离破碎。这就是心慌方(cube)。无知的人醒来看到立方体的世界,发现六扇门通向六条路,每一条都是未知。好奇过多而警惕不足的他没有看完六条路,没有思考它们的不同,就迈了出去。然后就是陷阱和残酷的肢解画面。电影心慌方,就以一个这样的方式开始了,压抑、自然、炫酷都有一些。
可能一开始导演文森佐·纳塔利就在尝试说明他电影的动机,不是传统的商业大片。所以这部电影里没有好莱坞英雄主义的影子,也没有刻意渲染恐怖气氛。即使片头血腥的画面也显得异常平静。似乎一开始导演就在尝试告诉观众:这不是一个普通的立方,不仅仅是充满陷阱的游戏;而是一种现象,残酷而又自然的现象。

心慌方动:杀阵解谜
让我们把剧情回到电影中。建筑师躺着,带伤警察挣扎着爬进了这个房间。警察袭击了刚来的打开门的医生,去帮助求救的学生。然后逃逸大叔出现。这就是一开始房间中的五个人,各自都存在很大的差异。警察无疑是所有人中,最主动的一个。建筑师显得沉默消极,对于被困的事儿,似乎根本无所谓。警察试图领导大家的时候,逃逸大师则是不屑一顾。这就是开始被困的情况。
  这里不得不说导演(也是编剧)构思巧妙。五个看似毫不相干的人,刚好构成了一个人类社会的雏形。让电影不仅仅是简单的“密室逃生”的概念了。仿佛立方体里的人们就是现实社会的缩影。而充满未知和危险的立方体像是这个世界。他们开始逃生。于是人类对于世界的探索也就开始了。

逃逸大师是所有人里,最先尝试的一个,他拥有骄傲的资本——他的经验。开始看来很顺利,他避开了火焰的危险,也避开了化学检测器。可是经验不能解释一切,毕竟总有他没有经历过的,总有他没有见过的陷阱。所以他最先死掉。
需要注意的是,其实一开始他们就发现了门上奇怪的数字。但是他们忽略了,逃逸大师的经验反而成为了他没有幸存的障碍。人类对于世界探索的时候开始发现规律,却依然依照已有的经验应对,所以经验者最先死去。而经验者的死去换来的是对原有认知的推翻,人们开始寻找科学。心慌方里剩下的四个人,开始重新认知这个地方,他们寻找规律来避免危险。后面的探险,他们不再盲目了,似乎一切在向好的地方发展。然后弱智登场。

弱智的出现激化了原本理念就不相同的医生和警察的矛盾。医生出于对人文的关爱,自然而然会和警察这个政府化的人产生矛盾。学生也表现出了对弱智的不耐。建筑师依然特立独行,满不在乎的样子。他们之间的矛盾,在警察遇袭之后开始爆发出来。警察联合其他人攻击和排挤建筑师(建筑师是他认为所有人中最容易吸引仇恨的一个)。
看似事情的起因来自弱智,他们的矛盾其实又和弱智没有多少关系。乱叫的弱智只是一个导火索。当他们固有的规律不能再保证他们的安全的时候。人类总结的科学不能解释遇到的问题的时候。怀疑和不安,让他们之间的矛盾激化。有一个细节:警察指责建筑师消极的时候打开一扇门,要他跳进陷阱里证明勇气,其他人都是冷眼旁观的态度。这也许就是所说的真实的人性。

建筑师展示了他的智慧,他是所有人中的智者,把现实看得通透。不过他依然也是弱者,因为他选择了逃避的方式。立方体的构造是一个奇怪的产物,似乎没有人主导,也没有原因。就如同我们生活的现实世界一样,它没有目的没有原因,似乎是无数个巧合一起作用就成了现在的样子。建筑师的消极让所有人重新陷入了沉默。警察歇斯底里。其他人依旧旁观。然后学生再次寻找规律。
这个过程就像是我们探寻自然规律的时候,从前的科学不能在解释现实的时候。人类又陷入了对未知世界的不安。焦躁和痛苦的挣扎开始。隐藏在人性中的阴暗面又开始显现出来。旅程依然要继续,所以新的规律又要被总结出。揭露真相的建筑师最先遭到大家的攻击,学生代表学者,开始寻求新的办法。新的一轮探索又开始了。

最后一个危险的房间。从此危险不再来自立方,来自被困住的人类。也是从这里警察的角色发生了变化。警察显现得和这个群体格格不入。医生和警察的矛盾开始不可调和。学生对警察的态度发生变化。他们走到了立方的边缘。在立方体的边缘,警察害死了医生。
逃生已经不仅仅是几个人的故事了,更贴近于故事的引申意义。警察,这个社会的产物,就如同我们自己制定的社会机器一样,从一开始就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并使得人类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
文明在前进,渐渐地这个统治机器开始不能适应;医生代表的人文主义和警察的集权体制之间的冲突越来越剧烈。直到医生被杀害。似乎警察杀死医生从这里看就是必然的了。希望看到这里后,大家不再对警察突然的变脸感觉到突兀。医生死去,就好比集权的政府无法适应民主进程时,为了维护统治,只能通过血腥的手段进行镇压一样。(呃,不要查我水表)
  
让我们再看剩下的四个人:学生、警察、建筑师、弱智。警察需要学生的技能,医生死后,充满智慧的建筑师成了他最大的威胁。所以警察挟持学生,学生逐渐认清了警察的面目。这时候,一直消极姿态的建筑师变成了英雄。他从警察手里救出学生。原点出现,他们回到了当初逃逸大师死掉的房间。这是一种滑稽的讽刺,不是么?所有人再次崩溃。
对于世界的认知,对于真理的探寻在文森佐·纳塔利看来,就是这样。从经验开始,然后我们寻找科学。我们发展前进。但是有一天,我们突然又发现,科学失去了效能,或者说我们沿着科学这条线路走呀,又回到了起点。似乎经验和科学都显得没有意义。
呃,本人这么说,似乎显得太玄幻了,blah~blah~blah。
总之生活中当你遇到问题的时候,你相信科学呢?还是相信经验?我们这个种族的发展似乎和一个人一生的经历都是一样的。从初生的懵懂——探寻中碰壁——寻找规律来避免潜在的危险——最后晚年却发现很多东西只有上帝才知道答案。“越接近终点的时候就越迷茫。”这里我想说,其实吧,希望就在眼前了。
  
当已有的认知被彻底推翻,就标志着新的认知开始形成了。他们终于发现了魔方的秘密。寻找曾经错过的——标着27的房间。它会把他们带到出口的地方。精彩的高潮部分开始了,弱智原来是数学天才,警察被摆脱,其他三人开始了最后的旅程。出口处,警察离奇地追了上来,杀死了就要逃生的学生,建筑师拖住了警察,弱智走了出去。注意,最后走出去的是弱智!
我相信导演是有对前景乐观的,所以他创造了“弱智”这个角色,弱智的天赋似乎是一个奇迹。在最接近终点也是最绝望的时候,傻子才是破解所有谜团的关键。在大家都背离了警察,在所有现有的规律都推翻的时候,警察无助地痛哭,只有傻子还在无私的安慰他。这是不是正体现了,俺们常说的“大智若愚”呢?
  
最后部分忒精彩,很多细节都有寓意,这里就不方便给大家一一细说了。

说电影:不必心慌  
下来,让我们收起严肃的心态,聊一聊对这部电影的看法。本教主一直有一点不明白。警察是怎么再找到这仨的,看到最后学生死的时候也在高呼:“这不科学啊!”再想想可能是剧情需要呢:代表统治机构的警察,同化学生,利用学生,最后学生看清了事实,背离的时候,统治者又杀死学生。不得不让人感慨国家机器的凶残啊!可恶的立方只杀了6人中的1个,而人自己杀了4个。只能呵呵了。
我们伟大的智者从电影刚开始就是本人欣赏的对象,充满了忧郁范儿,还能在关键的时刻让大家不再迷惘。并且在最危险的时候保护了女学生(妹子)免受警察的胁迫,很man不是。到了出口的时候直接一句:“俺不出去,俺受不了外面的世界,还不如待在这里!”怎么看,怎么通透!
要知道任何文明的走向到最后都是灭亡。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阿弥陀佛,现实生活中,我们又去哪里寻找那个弱智和天才并存的奇迹呢?可能最终结束在现实的迷方里。遥想当初,此起彼伏啊......于是乎我想到了,那些俺没见过的古老文明的痕迹,是不是就跟这立方体里的生命一样,消逝在了充满未知的自然世界中呢?估计都差不多吧。呜呼!

小补充:编号27的那一块  
再俗一下,感叹人性。Cube最后一扇门后面,建筑师和学生在祈祷,祈祷门后面是光明的世界。科学的求索和人性的探寻似乎都是为了寻找这个光明的出口。出口外的世界又是什么呢?聪明的建筑师知道即使走了出去,外面也是一个更大的立方——无限愚蠢的人性。学生有她的科学,会让她会一直探寻下去,所以她说:“我可以忍受那个。”而腐朽的机制只剩下了毁灭一切的欲望了。
你说,要是一开始就不动,时不时把门打开检查一下,是不是就是等出去的节奏呢?我看行。可惜白死了好几个人。顺便说一下,那个学生妹是我喜欢的类型。

最后回答两个问题欢:

◎ 你要是一觉醒来发现自己在一个立方体里,啥都不清楚的时候,你会怎么办?

◎ 你会如何处理大家的关系?你怎么定义自己的角色?可劲儿的想吧。hiahia~

心慌方Cube(1997)

又名:异次元杀阵 / 立方体

上映日期:1997-09-09(多伦多电影节)片长:90分钟

主演:妮可·德波儿 妮基·瓜达尼 大卫·休莱特 安德鲁·米勒 朱利 

导演:文森佐·纳塔利 编剧:André Bijelic/文森佐·纳塔利 Vincenzo Natali/格雷姆·曼森 Graeme Manson

心慌方的影评

恰恰
恰恰 • K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