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6-06-05

心慌方:魔方笔记

个人太喜欢,忍不住给了五星,还忍不住来做个笔记,以免以后忘了。
(话说好多电影只记得很好很好,但怎么个好法却忘了……)
——————————————
对我而言,这个电影有趣的点是:

1. 创意非常simple!这么简洁,却仅仅依靠数学逻辑推衍出了这么一大串故事。简直天才,魔方杀人,比一般的密室杀人更有意思!(移动密室的鼻祖?)

2. 很有思想火花!虽然谈不上深刻,但布置的非常巧妙,仅仅通过几个人物的性格冲突就表现了出来,而且表现地很make sense,非常natural,不是那种“为了深刻而深刻”的生硬。顿时就甩了一般的惊悚剧几条街。

影片一共出现了7个人,除了第一个打酱油的外,剩下6个。但他们的关系,不是如一个cube那样六个面的关系,而是如下:



上述趣点1,是通过三条平行线的人物:越狱专家、学生、自闭症天才,表现出来的。他们三个依次起到了工具性的作用,把故事从“一个起点”变成“一个长线”。

上述趣点2,是通过三角形上的三个人物:警察、医生、建筑师,表现出来的。主要的性格冲突也在他们中间。而这个冲突,使得影片有了一定思想深度,由“几条长线”变成“一个立方体”。

(话说这个电影的人物设置好有建筑美感!)

——————————————

第一处思想火花发生在建筑师自爆身份后。出现了对“技术”的反思。

建筑师和医生爆发了一个矛盾。短短几句,就揭示出了二人截然不同的政治立场。

医生是典型的民主制内批判者。“不信任政府”、“阴谋论”。在她看来,问题并不在于“技术”,而在于“人”。人控制技术,big brother控制人,最终实现了极权。
建筑师大概是一个无政府主义者。可是没有了政府又能怎样呢?技术依然失控了。

他说:There is no big brother。

这个观点,把对“技术”的反思引入了深一层的,对“现代性”的反思。

不要试图去想“big picture”,“focus ”你眼前的事;当越狱者和警察这样鼓舞士气的时候,我们似乎可以窥见无数美剧的影子。专业、理性、实用,这样的现代精神,帮助人们在现代社会里,解决了许多的问题。但同时,它也在把“人”分切成了无数的模块,断开了人与世界的联接,断开了人与人之间的联接,使“人”成为一个巨大系统内的齿轮。就如鲍曼所指出的,极权不是现代性灾难的原因,而是现代性发展的结果。如果失去了对modernity的反思,就难免不会陷入汉伦娜所说的“平庸之恶”。

建筑师显然已经认识到了这个层面。这时再来看他之前对警察的鄙视与不屑,缘由就更加的清楚:

1. 警察缺乏对现代世界里技术崇拜的反思,而依然尝试以技术对抗技术,即使越狱者已经证明了此路不通。
2. 警察没有意识到“个体的人”在裹挟一切的现代世界系统中是如何的渺小,而依然盲目自信,试图通过赋予世界每一件事物以意义,来保持“人”对世界的控制感。
然而很显然,这六个人同处一室,并不是“刻意安排”的结果。可以预想,任何其中一人单独行动,都不会有逃脱的机会;而他们恰处一室,则是偶然的结果。其中的任何一个偶然事故,都会改变全局。

建筑师最后宁愿等死也不愿忍受的“human stupidity”里,警察是否就是其中的一个代表呢?而这样的人,又何尝不是占据着光鲜的职位,以成功者的身份出现呢?

如果警察没有这样的human stupidity,他大概就不会完成由“正义天使”到“邪恶恶魔”的转变。很可能最终,六个人全部逃脱,包括他自己。

————————

第二处火花出现在医生试图保护自闭症天才的时候。(这时他们还不知道他是个天才)

从表面上看,她与警察的较量,是善与恶的较量。然而这部电影,并不是在讲“善与恶”的人性的。

这个电影中的善,不是柏拉图主义里的本质主义的、至高无上的善。在影片中,人性是如此的空洞,善恶之差,也不过是环境操纵的结果。

我们可以看到,为什么警察一开始可以如英雄般鼓励大家?并不源于他对“头顶那片星空”的抽象之善在心中的萌动,而在于他对他的世俗身份——警察——权力的代表——的自信与迷恋。他已经完全被镶嵌在了外面的“社会”体系之中,他初始的“善”的表现,不过是一个实用主义的附属品;那么后来的丛林法则者化身,也不足为奇。他并没有变,只是丛林变了。

至于医生的“善”,警察辛辣地暗示了,在外面的世界里,她对善的崇拜,是源于她生活其它方面的匮乏;而在里面的世界里,她对善的崇拜,是试图以此来对抗技术。这里,第二个火花,被引入了更深的一层。

上文指出了现代性和技术崇拜的后果。那如何解决呢?医生的答案是:“We are human beings;这是我们仅有的一切了"。

什么是“human being”?人就是“不是工具”。人已是他本身的目的;人不是任何人的工具。

所以医生不顾一切地想要留住那个自闭症。他是”人“,他的存在已全部决定了他的价值,而非像一个工具那样被衡量。

然而医生最终甚至无法自保。她这样的人,颇有点生活中”圣母“的影子。依靠复古主义的对”人性“的呼唤,依靠空洞的圣母之心,并无法拯救深陷在现代性灾难中的我们。

——————————

这个电影聪明的一点,在于它只抛出了这几个思想火花——也是西方人常见的对现代社会的反思与诘问——而根本没有试图去解答它。

导演可以”深刻“,电影却不需要”深刻“;在我看来,这才是一部好电影,发挥了感官刺激的基本功能。

最后逃脱出的那个自闭症天才,也许是最纯粹的人,因为社会障碍,而未能被社会所污染,最终也未被技术所同化(葬身魔方中),而被吞吐了出来。
但我并不相信这个结局有什么深刻的象征意义。这个安排,也许仅仅是为了拍续集的方便(这样没有人会知道魔方是怎么回事)……

不得不说,相对最令我有共鸣的,是那个建筑师。他是一个彻底的虚无主义者,他对一切都是被动的。他痛恨人类的愚蠢,但并没有转向技术膜拜,他从建造这个魔方里,并没有得到任何的成就感和意义感;他没有求生的欲望,但也没有求死的欲望。他的主动性在短暂的被警察的恶所激起之后,那个英雄的影子,在完成任务后,也立刻消匿。所以在生之门敞开之后他的犹疑,也似乎是顺理成章的结局。
相对而言,那个学生是最接近普通人的。她说:外面确实布满human stupidity,可是”我可以可以忍受这一点“。

被动反而会”被动“地害了别人。在巨大的工业文明面前,being cynical和坚持复古(无论是回归自然还是回归人性)都似乎是不可行的。那么,我们应当如何呢?

这是我目前的困惑;也因此是喜欢这个影片的一个理由。












心慌方Cube(1997)

又名:异次元杀阵 / 立方体

上映日期:1997-09-09(多伦多电影节)片长:90分钟

主演:妮可·德波儿 妮基·瓜达尼 大卫·休莱特 安德鲁·米勒 朱利 

导演:文森佐·纳塔利 编剧:André Bijelic/文森佐·纳塔利 Vincenzo Natali/格雷姆·曼森 Graeme Manson

心慌方的影评

恰恰
恰恰 • K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