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第一部的时候,觉得最大的亮点就是没有背景,给了每一个观众很大的自由度,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探讨电影呈现出的一切主题:人性、世界观、道德观、价值观——当然,这个亮点不得不和第二部、第三部的外部背景的暗示性连接起来。说白了,一最大的特色就是观点更加宽泛。很简单,背景越模糊,行为的“合理解释”越少,观众的二次创作就越多,就像我正在写的东西一样。个人觉得电影主题接近加缪的荒诞主义。其实就如电影内容说的一样,当这个立方只是人们无意间的产物,每个人只负责一部分,结果是,但我们发现我们身处这个毁灭自我的立方体里时,才发现自己就是那个制造杀局的“局中人”,而发现自己处境并反抗的人,按加缪的说法,才真正是幸福的人;可惜,这也是加缪的荒诞主义的悲剧所在——因为我们还活着,所以无论怎样,我们都只能找到一个寄放我们的存在价值的地方,他人、他物、甚至是过去、现在、也许是家庭、工作、爱情,或者,简单地就是上帝。但是不论我们的存在流放到哪儿,我们都只是为了活下去。这也是为什么,影片的最后建筑师(也许他就是《局中人》莫尔索的代言人)即使自己放弃了生存,但还是救出了唯一的智障这一行为的象征吧。
人物的象征都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解释:其中的警察既是加缪笔下荒诞世界的代表,又是黑格尔提到的世界进程,是一种普遍性在个体性中实现的实在性,但他试图以自己的方式引导这群人时,就注定了他的失败:因为个体性是永远不能道道普遍性的,因此各自以自己的价值观重新组合,陷入再一次的斗争。其结果是,主导观念回到了集体生存这个最开始的基本观点上,而建筑师,一如前文所述,西西弗斯是他最好的名字,而我们又能看到一丝黑格尔所谓的“道德判断”的影子。
由于影片寓意的开放程度较高,所以从任何一个角度都能得出不同但又合理的解释;而如果要从反乌托邦的角度看的话,我只能想到一个人:黑格尔——可能最近一直都在看他的书的缘故——其中的精神现象学中世界进程间的斗争,其实所有人接近的都不过是虚幻的普遍性,是放大了的特殊性,上帝永远在遥远的彼岸,只要我们还夹在存在与意识的夹缝中生存的话。上帝,那是古典哲学里的标本罢了。
较之1,2的科幻成分较多,但充其量也只是把最简单的平行世界的理论模型浅浅地作了解释,而多维度的平行世界和终极平行世界——数学结构中的平行世界没有涉及。当然即使如此,也是令人兴奋无比的。然而,就主题上讲,如果1叙述的是现在,那么2进一步悲观地描述了未来,尤其是但世界回归到一个量子叠加态时的塌缩,更是预示着宇宙无尽轮回的结局(还是过程?)。
至于3,很多评论都称其为败笔,我倒觉得不是主题上的问题。因为前传只不过是把讨论的时间范围缩短了,如果1说的是人类永恒的问题的话,那么3只不过是把这个主题具体到了特定的时间段上,主题还是那个主题,就好象把生命具体到了碳氢氧上罢了。
也许,我们的世界就是一个大立方体。但是总是有一点我们是可以肯定的:我们仍要继续活下去——“存在先于本质”。

心慌方Cube(1997)

又名:异次元杀阵 / 立方体

上映日期:1997-09-09(多伦多电影节)片长:90分钟

主演:妮可·德波儿 妮基·瓜达尼 大卫·休莱特 安德鲁·米勒 朱利 

导演:文森佐·纳塔利 编剧:André Bijelic/文森佐·纳塔利 Vincenzo Natali/格雷姆·曼森 Graeme Manson

心慌方的影评

恰恰
恰恰 • K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