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8-03-19

海的沉默:导演说

“把自己交给命运,和整个不幸的民族一样”这句话可以作为整部影片的题眼,也可以作为梅尔维尔拍片的主导思想之一。他影片里的人物永远那么宿命,绕不开神秘主宰安排的既定命运,即使再抗争再觉醒仍是徒劳。你的出身、你的背景、你生命体内注定的基因排列,都让你没法选择。所以,这部关于敌我双方如何躲在同一个屋檐下、从泾渭分明到渐渐冰释、最后仍要分道扬镳的影片,注定是个悲伤故事。
故事虽很悲伤,但也很有趣。最有趣的就是,作为正方的老人和少女几乎未讲过话,身体的姿势和表情出卖了不少情感。而作为反方的德国军官,撑起了整部影片的台词。如此奇异的对照,不仅没有沉闷之感,相反有种静默的美,配合浓重黑白光影,愈发加重了宿命感和绝望感。军官说了些什么如此有趣呢?他进门时的自我介绍,客气而冷淡,带着居高临下的通知式口吻;后来他谈论着天气,开始谈起故乡和父亲;再后来他渐渐流露出对法国文化的赞赏和爱慕,开始相信阳光将普照法国和欧洲。卸下面具的德国军官声音温柔,倾向壁炉的姿态长久地印在听众之一的老人心里,感到“拒绝和他讲话真是件残忍的事”。他只求倾诉,渴望在异国他乡能证明自己作为一个真实的人的存在。从他旁征博引的谈论艺术话题中,无论是剧中两位倾听者,还是观众,都能感受到他敏感浪漫的心灵,与脑海中固有的纳粹形象是多么迥异!他赞赏着这间小小的起居室有灵魂,他欣赏少女端庄的仪态,他尊敬老人不卑不亢的礼仪,他渴望政治上的敌方能从精神层面理解他对美的追求。最直白的表露莫过于童话《美女和野兽》,借此隐喻自己,希望少女纯洁的灵魂能将自己身上的“咒语”解除。在谈论巴赫时,军官仍带着德国人生来就有的骄傲,但也逐渐自省到德国人天性中崇尚武力的倾向。他渴望用“人类的音乐”来熄灭这种魔鬼的欲望,渴望法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丰富宽大“改造”这些强硬的侵略者。军官终于从个人情感的话题过渡到文化传统,直至政治意识的显山露水。
但他这些柔弱天真的想法遭到了同僚们的无情嘲笑和极力反对。他们意志坚定、目标一致,要消灭法国的文化及一切,将德意志文化注入法兰西。他们闲暇时也弹琴、看书,但这绝不是人性中美的复苏,而是一有机会就要毁灭法国及其精神。军官的动摇在大量巴黎街头的掠影中慢慢形成。他的让文明盛火在欧洲上空燃烧的幻想完全熄灭,宗教般虔诚的军人条规在他体内又坚硬起来。他的迷惘和痛苦在最后一次的起居室倾诉中体现无疑。他不知何谓责任,质问自己“难道实施罪恶也是罪恶?”这种质问无人能答,这是他的宿命。他没有选择,只能履行属于他的权利。明知前路是地狱,也要被这种虚假的崇高感所驱使。
所以说,此片作为梅尔维尔处女作最成功的一点,就是他将一个纳粹德国军官从社会大环境中剥离出来,成功赋予他鲜明的面目、真实的个性、个人的追求,又任其残忍明灭。影片片长不过88分钟,但通过军官的大量倾诉,巧妙完成其心理转折;在许多场景中,老人的旁白充当了幕间休息和隔离的功能,让观众在视觉和心理感触上有规律地起伏,并生成一定思考;再加上影片开始时倒叙的引入和结尾处完成对此书的介绍,使本片在结构上工整齐全,节奏上控制得冷静严格,是部难得的处女佳作。
影片的大部分场景都发生在起居室内,斗室一间,无疑制造了幽暗封闭的空间效果。通过摄影机技巧和演员高超表演,形成一种奇异的戏剧张力。如何在这个小小舞台上上演无声的情感碰撞?摄影机的机位比较固定,对军官的特写开始时多以仰拍为主,后来渐渐持平,可以和其心理状态的变化相联系;老人和少女安坐于壁炉前多以中景为主,斜对楼梯的角度,构成一种稳定的结构;然后军官走到壁炉前时,镜头则正对他,画面构图变正,仿佛人物关系也得以“达成共识”。对于少女和军官在雪地相逢这一少有的室外场景,导演采取了擅用的人物切入场景,让观众在心理上也参与到场面调度。这个手法还用在勤务兵开车送东西来时,车子从大门外开来,开到里面,屋子的门也是开向里面的,能让观众一直感觉到主角的视线,无不传达屋子主人的封闭状态,是这个外来者侵入并改变了谈话格局,掌握了主动场面。
影片的光线运用在人物特写上也别具匠心。军官初登场时,令人印象很深刻。强光打在他极具雕塑感的脸上,突出德意志的精气神,而身体轮廓隐藏在背后无垠的黑夜里,唯独脸部表情突出。相似的场景还有少女在倾听时无声的剪影,弱化身体形状,强调表情的细微颤动和手指动作。还有老人在楼梯口注视军官的站位,都具有舞台化的风格。起居室里的炉火充当了十分重要的光源,三人的影子互成鲜明对比。而在卧室的自然光状态里,光源仍从两处分别打,看来梅尔维尔对影子的意图不言自明。
巴赞也曾提到“首先敢于使文字与影像相对立的功绩应归于《海的沉默》的导演梅尔维尔”。正因如此,从此片联想到《乡村牧师日记》是很自然的事。回归类似无声片的传统,强调捕捉面部表情,或许这些技巧今日看来已司空见惯,但却是当年法国新浪潮中特立独行的一个分支。它们在文本上保留了作者的原有结构,在画面上实现了时空统一。面对人物命运的矛盾,惯用冷峻而节制的处理方式,这种方式一直延续到后期的黑色经典中。它脱离了克鲁佐式的本土味道,更像是直接师法好莱坞的黑色片,并融入一些日本电影的人物塑造方式。而此片缘于当初梅尔维尔未能挤入电影工会而绞尽脑汁拍出的处女作,虽有生硬之处,但其冷静与克制对后人产生极大影响。

海的沉默Le silence de la Mer(1949)

又名:沉静如海 / 海之沉默 / The Silence of the Sea

上映日期:1949-04-22片长:88分钟

主演:霍华德·沃侬 妮科尔·斯黛芬 让·马力·罗宾 Ami Aar 

导演:让-皮埃尔·梅尔维尔 编剧:Jean-Pierre Melville

海的沉默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