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的贵族,大概就是这样一群人——他们抱持着不合时宜的精英理念和生活方式,与日趋世俗化的现代社会负隅顽抗,而正是这种逆势而动,赋予他们一种“只知不可而为之”的英雄主义色彩。
那些敞亮的厅堂泛着明媚而晃眼的橙黄色,在某个角度却也等同于日暮的余晖,蔓散出一股子衰朽的味道。好像一代英豪行将就木时的喘息。
但剔除掉一些利益上的算计,你大概不会喜欢同真正的贵族们厮混。他们太精致到挑剔,太礼貌到局促,他们恪守着一套具有高度排他性的日常仪式,但在平民看来不过是戏多。
本片的主角缝匠雷诺兹恐怕就是个处女座的贵族精英了,你可以脑补一下这是多么让人胆寒的物种:何等的挑剔、偏执。
一如那些著名偏执狂的通病——极度的自我中心。
雷诺兹是恒星。
他要所有的行星在轨道上围绕自己严密地运行,他自信他的热量足够熔化所有的屏障。
这大概是对雷诺兹最具解释力的一种归纳——因为他是生活的主角,他蔑视和嘲讽一切与己相异的审美趣味;
因为他是生活的主角,他似乎口无遮拦地评点女性顾客的身体缺陷;
因为他是生活的主角,他随时单方面决定更换身边陪同的异性伴侣;
因为他是生活的主角,他回答问题时总是显得笃定、干脆、利落、简洁;
或许是职业的素养融入了生活的风格,也或是生活的风格注定了职业的禀赋,就像那些在图纸上一笔而就的线条,那似乎也是他对于生活的态度。简洁而凝练,坚实而利落,雷诺兹似乎知晓一切问题的答案,不论对于自我还是世界,他始终有充分的把握,好像一切尽在自己的掌控。
而事实上他的确拥有骄傲的资本——
那个时代上流社会的贵妇人,都热切渴望得到一件雷诺兹亲手设计的礼服,他不可一世的自信,来自于精纯的工艺和天才的灵感,那些干瘦的女孩可以赫然显得丰满俏丽,那些壮硕的妇人可以摇身一变性感萝莉。
雷诺兹不是缝匠,是魔法师——他的才华成就了他的自信,他的自信彰显了他的魅力,他的魅力加持了他的颜值,他将永远闪亮,像颗恒星;
直到阿尔玛出现——
绝非明艳不可方物,不甚引人瞩目,却有种朴素的美感,恰巧贴合雷诺兹对简洁视觉的审美偏好;
更重要的是——
与外表美艳的女孩们不同,她们像颗珍珠,通体发光,夺人眼球,是出行首选;而阿尔玛像枚磁石,内敛含蓄,人畜无害,是居家必备;
更更重要的是——
她让雷诺兹想起了自己的母亲:端庄,包容,像个港湾;
某种程度上讲,雷诺兹还是个孩子——
Ⅰ他的生活基本不能自理,凡事都经手姐姐西里尔,而雷诺兹则可以无后顾之忧地驰骋在自己的艺术天空中;
Ⅱ他爱上的相对保守传统的阿尔玛,暴露了他在两性关系的处理上的某种卑怯,而这种卑怯,是暗藏于光鲜外表下不欲人知难以察觉的人格特质;
Ⅲ他热衷于游戏;
——他热衷于仪式感和循规蹈矩的日常;
——他热衷于时装设计多于自己的亲密关系;
——他热衷于寻欢作乐式地更换性伴;
——以及,他的过分轻狂,那不像个心理足够成熟的成年人。
他爱上了阿尔玛,许是尚且不知,许是深藏不露,许是心口不一、强作镇定;
结构主义大师罗兰·巴特在《恋人絮语》中写到:
“语言符号的功能在于文饰,在于遮掩,在于蒙骗——对于我极度的苦衷,我是绝不会诉诸语言来陈述的。我的肉身是个倔强的孩子,我的语言是一个十分开化了的成年人……”
艺术的创造力、丰沛的灵感、优渥的生活条件、精英们的敬重,以及他亲手锻造出的,极具欺骗性的精致礼服,众多的符号构建了一座属于雷诺兹的城堡,把他里三层外三层地包裹保护了起来,而正如我所说,他的内在质地则更像个孩子——骄矜,偏执,贪慕名声,张扬自我;
但伪装得再好也终究要露出狐狸尾巴,尤其在自己的爱侣面前。他时常流露出自己孩童般的天真和温柔,但又像昙花一样,转瞬即逝,他很快回返自己的生活轨道,留给阿尔玛错愕和随之而来的怨念;
雷诺兹厌恶黏腻的食物、繁琐的日常,那些动作不麻利的、效率低下的、迂回前进的使他嫌恶。既然如此,他又怎会喜欢爱情——爱情中有那么多晦暗的部分、人性的凹槽,把两个人生生拽入,如临泥沼;
雷诺兹有时是如此地不解风情——
阿尔玛处心积虑争取到了与雷诺兹的独处时间,却遭遇后者劈头盖脸地一通咒骂;
他的生活是如此有条不紊墨守成规,以至于连调情的工夫都没有;
所有这一切使得阿尔玛积郁已久的情绪终于爆发:
在那次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晚餐过后,两人间的天平开始倾斜,它无疑是倒向雷诺兹一方的,从来如此;
在爱情中,雷诺兹从未输过,那大概是因为他从来都在驻足观望;
而关系失衡的潜在一层逻辑是:相对弱势的一方亦将采取反制的措施,重新获得平衡;而其间的分量就不易控制了,火候过了,天平又开始向另一头倾侧,于是又轮到对方提心吊胆;
影片终于露出了它的獠牙。阿尔玛的反击开始了,一道象征博弈和对抗铁幕正沉沉落下;
她给雷诺兹下药,她只需要雷诺兹一次小小的肠胃不适;她要打破雷诺兹雷打不动的生活日常,她要看到雷诺兹脆弱时人性最本真的一面,那一面一度曾经显现,又倏忽逝去;
阿尔玛得逞了,她每日在病榻旁守护雷诺兹,二人的感情也得以迅速升温;
他们很快成婚,但一切矛盾不会显然因此消失,反而在琐碎的日常中进一步暴露;
那个恒星般的雷诺兹永远不肯屈尊,总是语带轻慢;阿尔玛则结交了魅力四射的哈迪医生,在那个新年的前夜,雷诺兹第七千九百六十五次(估算...)把阿尔玛晾在一旁,阿尔玛终于负气响应了哈迪的舞会邀约;
有人对电影中呈现的雷诺兹和阿尔玛的相爱相杀感到不适,认为这背离了爱情的原意,他们似乎还认为,爱情总应该带来增益,而相互克减的必然相互牴牾,那便不是真正的爱情。
但爱情本来就是一个难分难解的语词,它包含了所有复杂的人类情感。《魅影缝匠》中的爱情,当然少不了算计,甚至有些隐隐的病态,当我们剖析阿尔玛的感情:不惜以伤害对方的身体作为筹码,这究竟是爱到极致的痴狂,还是占有对方的贪婪?其实根本难以界定。
还是罗兰·巴特的《恋人絮语》:
“在语言的突变过程中,恋人终于因为对爱情的专注而抹去了他的情偶:通过这一纯粹爱的变态,恋人爱上的是爱情,而非情偶。”
而道德的度量在爱情中更应该通融些。
至少我们看到,阿尔玛那些揣度和阴谋的暗黑不曾吞噬他们爱情的光泽,阿尔玛爱上的究竟是雷诺兹还是构建雷诺兹的一整套符号系统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她明白这段关系就是她的宿命,所以她不择手段;
有趣的是,中国大陆的两个译名“霓裳魅影”和“魅影缝匠”都强调了“魅”字,而整部电影剧情的脉络恰恰却是一个为雷诺兹祛魅的过程。
那个跨年夜,雷诺兹终于后知后觉地不安起来,他急匆匆赶到舞会的大厅,在喧哗与骚动中寻找到阿尔玛。他们相视无言,而各自心事了然。
至此,雷诺兹的“魅”彻底褪落,裸露出一个“人”的质地。他也终于从恒星退位为一介行星,不再驻足,开始了他缠绕着爱情、缠绕着生活的公转。
影片快要结束的一场戏,天平即将重归平衡,二人在并轨的节点,上演了一把精神虐恋(由于太精彩,忍不住要做个镜头分析)——
灯光在前景,后景的雷诺兹处在暗部,光线明暗相衬之下,显尽雷诺兹的老迈和脆弱;
人物状态上,雷诺兹的状态是坐,而阿尔玛的状态是站,在高与低的对照之下,突出了阿尔玛的强势;
锅里煎食物的声响加剧了整个空间的躁动感,这也是雷诺兹心理状态的外化;
雷诺兹还在逞强地,却也心不在焉地,假装画草图,这层欲盖弥彰,谁又看不出来呢?
吊灯处在构图三分之一的位置,分割开两个主角的物理空间,而不难看出,左侧的雷诺兹明显被挤压,打光较暗,右侧的阿尔玛站立、明亮、顶住整个画面,孰强孰弱,高下立判。
真可爱,真可爱!都到这份上了还惺惺作态,我是半带笑意看完这个段落的。
她故意慢慢倒水,水击拍在杯里的声音真挑逗人的神经,她牵引着一切的节奏,把动作刻意放缓,像对雷诺兹过往的报复,而老雷诺兹的眼神和肢体似乎早已按捺不住,大概在心里求饶:
“我的姑奶奶 小妖精 快些放过我吧”
真有趣,真有趣!
他终于像个天真的孩子,每动一下刀叉,进一口食,凝望一眼阿尔玛,像个婴儿嗷嗷待哺,像害怕触怒爸妈的小孩;
真实又浓烈的爱情,往往逃不开智力的搏杀。阿尔玛向雷诺兹坦承了下药一事,雷诺兹自然毫无脾气地接受。
终于,终于……
婚姻在许多戏剧中不被看做一个良性的亲密关系,它更像夫妻双方在一纸契约下勉力支撑的“塑料亲密关系”,但《魅影缝匠》通过略带暗黑的过程,向我们展示了一条全新的通路,一个大体上符合人性的,精致、黑暗却浪漫迷离的爱情故事。
他们从此是两个互相缠绕的星体,以一种微妙的引力完成了情感的闭环。
这是我许久以来看到的,最美的爱情故事。
(顺带提一句:丹尼尔·戴·刘易斯这表演放在哪一年都是影帝级别,可谁叫今年半途杀出来一个加里·奥德曼呢?而且,奥斯卡又不是金马奖,总不能搞一个影帝双黄蛋吧!)
That's all.

魅影缝匠Phantom Thread(2017)

又名:霓裳魅影(港/台) / 幽冥端绪 / 幽灵线条 / 一缕浮生 / 衣缕浮生 / 丝缕幻象 / El hilo invisible

上映日期:2017-12-25(美国点映) / 2018-01-19(美国)片长:130分钟

主演:丹尼尔·戴-刘易斯 薇姬·克里普斯 莱丝利·曼维尔 卡米拉· 

导演:保罗·托马斯·安德森 编剧:保罗·托马斯·安德森 Paul Thomas Anderson

魅影缝匠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