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来说,人为了爱情抛弃自我。那么如果有人为了抛弃自我而选择爱情,TA会是什么样子呢?他会是丹尼尔·戴-刘易斯的样子吗?

文艺作品中,爱情的标准总是过于严苛,爱情的地位往往又如此之高,以至于爱情即是本体,而理应作为目标的幸福却甚少有人讨论。以此而论,雷诺兹和阿尔玛所经历的,能够被称为爱情吗?他们最终得到的幸福,究竟有多少价值?他们各自所真正追求的,又是什么呢?

这些问题引至的不一定都是答案,反而可能是更多的问题。

如果说《魅影缝匠》降低了爱情的地位,那么相对而言被升高了的是什么呢?是人的地位吗?毕竟在遇到彼此之前,他们早已有了各自人生的支点,相识只不过是为两个支点分别找到了着力之处而已。大概也是因为这个缘故,他们的关系没有演变成悲剧,而是可以在主动权易手的过程中找到一个平衡点。假如我们把这个平衡点的达至看作“幸福”的话,我们是不是可以说,在其中起作用的,其实是二人本身的特质,而不是爱情呢?换句话说,是二人的特质所带来的、因他们在互动中以维护自我特质为目的而采取的立场导致的均势,而非爱情,让他们有了一个幸福的结局呢?独立性是否不仅有更高的象征意义,而且有更大的功利价值?
就像丹尼尔·戴-刘易斯以吃下毒蘑菇为象征的、主动抛弃自我的举动,反而让他得到了自己一直以来心心念念所追求的情感体验,这实际上是在一个更深的层次上达至了自我。这种戏剧化了的、极端的、病态的自我追求,提升的是人的价值,但我们能把它看作爱情的标志吗?

说到爱情的标志,土耳其作家奥尔罕·帕慕克的小说《纯真博物馆》中,男主角凯末尔把对女主角芙颂的一往情深,全都化在了作为他们爱情标志的博物馆藏品中。只是两个人在除爱情之外的力量上差距悬殊,让故事最终——在逻辑上也不得不——以悲剧结束。

所以,当我们不谈论爱情,而谈论两个人的关系,或者说谈论幸福时,我们应该谈论什么呢?我以为《魅影缝匠》想要谈论的,就是这些。

魅影缝匠Phantom Thread(2017)

又名:霓裳魅影(港/台) / 幽冥端绪 / 幽灵线条 / 一缕浮生 / 衣缕浮生 / 丝缕幻象 / El hilo invisible

上映日期:2017-12-25(美国点映) / 2018-01-19(美国)片长:130分钟

主演:丹尼尔·戴-刘易斯 薇姬·克里普斯 莱丝利·曼维尔 卡米拉· 

导演:保罗·托马斯·安德森 编剧:保罗·托马斯·安德森 Paul Thomas Anderson

魅影缝匠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