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算是深刻严密的纪录片,但看看诸位老熟人还是很有意思的。
第二集
麦克白中的两性关系以及舞蹈表演的尝试都很有意思。我真的挺想看伊桑霍克演麦克白的。麦克白一直是让我感觉独特的剧。等买了隐形眼镜,就去刷sleep no more
第三集
德里克爵爷认为莎士比亚只是一名演员,而剧作家莎士比亚其实可能另有其人。算是一种观点吧
我心中的理查2前四佳确定了,伊恩爷爷、德里克爵爷、本卫肖、大卫田纳特。当年的伊恩真是帅!!!德里克的理查二世孩童气比较重,观感圆融稳健;本卫肖这版,呃,其实之前我看的时候真的是被震住了,那时候我还不太认得他,但是难以自制的前前后后把他退位那一段表演看了五六遍,驱动力是一种说不出的感觉。然而一段时间后,我觉得本卫肖先生的表演是不是有点过,因为理查二世在退位时出现的娇媚天真无辜孩子气傲气,似乎沉湎悲痛却又种自我展示的旁观者的清醒与戏谑,我觉得,这也太满了吧,感觉都不像个人了。但看了纪录片后,哦,如果您们正统观点对理查二的解读就是这样的话,把本卫肖除了戏谑的部分少了一丢丢黑色幽默感外,那几乎是满分标准答案了。但说实在的,我还是觉得本卫肖气质太特殊了,还是德里克爵爷版更像个人,感觉上更稳。当然,本卫肖版是很适合吸一吸他缥缈的魔幻气质的。客观总体来看,本卫肖的那一版故事线不够完整,导演有些镜头手抽再加之过于舞台化风格的处理其实是有些缺憾的,尤其是演员这么难得的时候。大卫田纳特,很棒的舞台剧版,很优秀很大卫田纳特,突出了狂傲。然后,环球剧场的现场版编排真是看不下去,那个演理查二的小哥还有点眼熟,哦,这不是在舞台剧 被诅咒的孩子中演中年哈利的小哥吗,他好像还凭这个角色获得还是提名了奥利弗奖还是托尼奖来着。Jamie Parker,我其实对您还是有好感的,可是,您这理查二,真的是负分吧。客观而言,戏剧学校普通学生的水平,但鉴于那么多优秀的版本在前,您这绝对是负分了。不能说演的不走心,只能说味道一点都不对。
第四集
终于见到Trevor Nunn,好感动,传说中当代最优秀的莎翁剧导演。
我其实原来真的不是很待见暴风雨这部剧,主要原因还是海伦米伦和本卫肖的那版倒了我的胃口,那版的演员没什么毛病,其实性别反转也不是不能接受,可是那版的导演是不是应该去吃吃土??莎翁编剧、我个人对演员的滤镜如此之深重都改变不了我对那版的一言难尽的态度。
可是单看剧本,尤其是看着Trevor Nunn跟观众讲着暴风雨其实可以看作是莎翁的告别自白的时候,我心软的被触动的一塌糊涂。
而且,看纪录片的时候,发现Trevor Nunn和拉叔居然合作过舞台剧版的暴风雨,我内心一下子就欢腾起来了,拉叔真的真的很适合魔法师那个角色。
纪录片最后,看着当年还年轻的本卫肖说Ariel 最终获得了自由,可以不再拘泥于人形,可以化作风、化作雨,配着他多动的爪子活泼的神态软软卷卷的头毛和绿色的眼眸,我突然有种难以名状的感觉。
第六集
终于到了哈姆雷特,这出剧,噫,其实还是很有意思的。
其实内容已经没啥新的了。看着裘德洛和田纳特两人坐在一起侃两句感觉还是不错的。印象比较深刻的是本卫肖说哈姆雷特不是一个演员可以躲在后面的面具,是演员很难掩饰自身而要毫无保留的展示自己的角色。那…就…我猛然想起我基友,一个无辜的被我卖了安利的家伙,看了本卫肖那个高糊哈姆雷特片段后,在某个下午跟我打电话的时候,反复重复的是:乖张…乖张…乖张。然后拼命吐槽,再然后像似乎想起什么一样跟我解释:“我平时不怎么看舞台剧的不太习惯啦,本卫肖同学还是优秀的啦,我被吓到啦啦啦,5分钟左右的片段看起来肯定是断层的啦。”哦,其实我基友讲的都挺正确的。本卫肖的哈姆雷特绝对是我见过的最乖张放肆的一版了,所以,按照本卫肖的说法,哦,难道这就是您老人家不加掩饰的展示自我的真面目??好在本卫肖的哈姆雷特的人设是青春期少年,所以他演成一个小猴子也无所谓。他这版的王子真是既不英俊也不潇洒,我也不能说他老人家的演技当年刚毕业的时候就多成熟。要说夸张吧过火吧,他也只是情绪比较激烈。因为舞台剧给人以浮夸感往往不是由于情绪激烈,而是由于肢体表达和情绪力度之间的断层,让观众觉得虚假不可信。本卫肖的哈姆雷特我可以吐槽一万句,但有一点是他特有的成功,我从来没有看一版哈姆雷特的时候是真的充分相信舞台上的这个小王子是真的很忧伤很痛苦很纠结,但本卫肖做到了,哪怕他是用情绪来渲染来轰炸出的。好吧,也许这也和他当年那种少年感的特质有关,他的特质激发了观众的某些点…不过,还是…好吵好跳好闹腾的哈姆雷特啊,养这么个青春期中二彷徨的儿子真是不容易…我比较仔细看过的哈姆雷特,小时候就看过的劳伦斯奥利弗版,很正统很英俊的哈姆雷特,他那版的母子对峙是最有恋母情结的,那个版本的哈姆雷特很成熟很忧郁很王子很稳,这个版本已经被夸烂了,太优秀。然后,最近看的Andrew Scott版的,呃,口碑很好的一版,但我不是很喜欢AS同学某些小动作,比如to be那段的揉胸…感觉很表演化很抽离。而且AS才是真正的神经质哈姆雷特吧,之前基友说本卫肖的哈姆雷特神经质,但我觉得本卫肖的小王子只是情绪过于激烈,但本质上情绪是非常合理的完整的充实的,让人感受到的是一个少年不顾一切的质问。AS表演的手法是现代化的,偏疏离的神经质的,这应该是改编的要求,并不是说演员自身没办法换个方式演,但我真的没有什么大的代入感。再之前,本尼版,那版的舞台真是前所未有的华丽,华丽到我都担心对演员不利,因为有时候从一个太有构建感的舞台中凸显角色实在有点欺负演员,但本尼已经做的很好了。但我对这版的导演是真的想吐槽的,只是服务了观众的大体观感吧。这点要着重表扬Trevor Nunn,当年本卫肖的哈姆雷特的场子那么破布景那么旧,我开始都是怀疑导演的,但是看到to be 那一段的独白时的道具我就服了,尽管只是一把小刀一瓶矿泉水,但绝对给演员的表演加了太多分了好嘛。还有母子对峙那一段只有一张床,却也就够了。Trevor Nunn的设计就属于粗看很穷苦实则挺聪明的那种。当然,本尼版的导演其实在布景方面是走心的了,好歹给了根狗绳,一张桌子,旁边还有个电话…我突然想起大卫田纳特当年念这段的时候只能无助的靠在柱子上满眼怨念哈哈哈哈哈。此外还有Rory Kinnear的抽烟独白to be or not to be,这段显得罗胖这个中年秃顶男人突然有点酷炫。裘德洛和拉尔夫费因斯传说中的很厉害的版本都没有看过是一种遗憾。只能说,演过哈姆雷特的大神真的太多太多了,各花入各眼吧。毕竟能得到哈姆雷特这种IP的男演员本身都是非常优秀的。也正是哈姆雷特这出剧让我知道了看舞台剧尊重差异尊重不同版本的理解尊重不同演员的特质的重要性。看剧的时候当然可以带着自己内心的范本来吐槽别人的范本,但也可以尝试接受每一个版本不同的闪光点。
最后,我要吐槽一下,纪录片里环球剧场里的排练里面的演员演的其实挺一般的。我原来一直觉得英国舞台剧圈藏龙卧虎,很多大神不为人知,现在看来,其实可能大神真的有限,大部分舞台剧演员都是合格的匠人,具有生命力的艺术家还真是不多。其实我要求真的不高,只要不要有那么明显的表演痕迹和念台词痕迹就行了。因为,以上两点是区区在下在大学里排练小品时的水平啊,像我这样的,能显示出我在表演以及我在念台词就已经是成功了…但,你们大多是专业演员啊,我的成功指标和你们的是不一样的啊。可一些环球剧院里排练的演员真的是用力的演用力的念。看这个纪录片也让我知道对于一位演员融入角色占据角色其实并不容易,很多演员还是与角色隔开了。还有台词,我之前一直觉得对于你们英国人念本国语言再加上感情色彩,台词应该没什么难念的吧,可事实上,有些演员台词功力生硬到连我这个口语差得要死的人都能听出来不对劲…不能说念得不好只能说听得不自然…当然也不排除他们的表演就是要求他们这么规规矩矩字正腔圆的念…于我,只能转而默默佩服一下能把莎翁台词念成普通口语一般顺畅的某几位。在认识到这些后,我真的想向所有当年被年少无知的我嫌弃过的艺术家们表达不甚由衷的歉意,您们真的相当优秀了。

揭秘莎士比亚 第一季Shakespeare Uncovered(2012)

主演:伊桑·霍克 德里克·雅各比 特雷弗·纳恩 杰瑞米·艾恩斯  

导演:Janice Sutherl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