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喜欢红楼梦就一定会喜欢87年拍摄的那个红楼梦,那被称为经典。而我却一点儿也不喜欢,看过很多版本的红楼,越剧,舞剧,电影,新版电视剧,觉得87的表演矫揉而做作,带了太多的世俗生活气息,与我心目中的红楼相去甚远,我所看重的梦字,因为年代所限,被87版所摈弃。我喜欢新版的红楼梦,不因为任何一个演员,而是导演给她的定位和风格。不世俗,不生活化,带着隔世的异样美感。

在我眼里,红楼梦就是一出戏。非昆曲不可。 ………………………………………………………………楔子

每个民族都有一种高雅精致的表演艺术,深刻地表现出那个民族的精神与心声,希腊人有悲剧,意大利有歌剧,俄国人有芭蕾,英国人有莎剧。他们对自己民族的“雅乐”都极端引以为傲。我们中国人的“雅乐”是什么?是昆曲。

在曹雪芹那个时代,讲故事的方式大多是唱戏。自江南苏州园林里兴起的昆曲风靡一时,这迤逦悠扬,绵绵长长的水磨调曾把巡游江南的康熙皇帝迷得不愿归去。康熙皇帝是个标准的昆曲戏迷,整个大清象康熙这样的戏迷又何止千万。不要说朝廷里的达官贵人,就是地主乡绅,甚至是平民百姓,对于昆曲都非常的喜爱和痴迷。

昆曲鼎盛的时期,用万人空巷这个词汇形容都不为过。

21世纪的今天,这个古老的戏种式微不复辉煌,退居大舞台的一角,平静的面对观众,不再热闹,不再风光,但以自己六百年的历史渐渐的渗透入我们的生活。它保持了一种纯正的古意,带着那个时代人们的审美情趣,渐渐以牡丹亭,西厢记,长生殿,桃花扇的剧目形式归来。而在2010版红楼梦里,它化身成为全剧的核心元素,以装饰,服装,人物仪态,音乐等千姿百态的形象出现,使曹雪芹笔下的这个故事更像是一出昆曲大戏,每一篇回目便是一折戏,红楼戏中人,唱着雪芹写下的判命词,渐次入你眼来。

新版红楼梦里反复出现了牡丹亭这个出自汤显祖笔下的爱情故事。细细想来,林黛玉与杜丽娘的命运是何其相似。姹紫嫣红开遍的大观园,锁住了怀春少女的一颗寂寞悲切心,花落繁尽之际,她自筑香坟葬落英,收拾起一地零落乱红,却收不住自己内心里满怀的自怜自哀的伤春之情。于是,雪芹让她听到了院落里戏子们排练的那一出皂罗袍,借戏抒情,以听戏为自我审视的一种方式,让黛玉了解自己对于现世的渴求和自身的情感需要。

新版红楼梦里,不仅让黛玉听到了这一支皂罗袍,还让戏曲演员情景再现般的演出了这场戏。半掩的院门后,杜丽娘和春香,碎步而行,折扇开合,眼波流传,水袖轻扬,那一句,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自朱唇中吐出,入得黛玉的心中,仿佛锁心的咒语般久久盘桓缭绕,仿佛,那门后的世界便是自己生活的镜像,那个与自己年纪相仿的女子,走出禁锢自己的闺房,来到了花园,满园的芬芳繁华与自己悸动的内心两两相通,她情不自禁的唱出了,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这里面有不甘,无奈,渴望和矛盾。雪芹没有用自己的方式写黛玉,而是借用了这折戏,让我们看到林妹妹内心的世界,与杜丽娘一样,这四季如春的大观园,在她眼里不过一座愁城。

她和丽娘一样,都在等待自己的如花美眷,却怕敌不过似水流年。

启口轻圆,收音纯细。一字之长,延至数息。昆声的美,在我看来,是她几百年间的打磨下来,毫无烟火之气,少了世俗的狭隘审美情趣,保留更多的是一种大雅的脱俗气息,用它来唱这些骨骼清奇的少女之心,确实适合不过。

听完这一支皂罗袍,黛玉将她收藏在记忆里,起身,依旧回到大观园,回到潇湘馆。却不料到,她的惊梦,姗姗来迟,并且来得汹涌,淬不及防。

那一日,意兴阑珊的游园,园中景物萧条稀疏,仿佛丽娘死后无人看管的杜家花园,生气俱无。她于沁芳桥上走来,看到了一个丫鬟,在当年自己与宝玉葬花玩耍的花树间哭的伤心。

问一句,你为什么伤心?于是傻大姐没心没肺的说出了足以置她于死地的真相,宝玉要娶宝钗,她多年的担心终于成为了现实。此时的黛玉面色苍白,羸弱不堪,她一厢情愿的认为被选定的人是自己。几番自我折磨,这,也是她安好的唯一支持。而今,所有的东西都成为谎言而摇摇欲坠。

精神恍惚,心绪散乱之际,那支年少时扣动心扉的皂罗袍再度从记忆里泛起。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多么应景而讽刺啊,只可惜都是别人的。

身着绿色衣衫的黛玉,仿佛盛极而衰的一株植物,渐渐委顿失去生气。惊了梦,碎了心,她凭着残存的意识来到宝玉的房内。

宝黛诀别的画面,在惊梦山桃红的唱词里定格。“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是答儿闲寻遍。在幽闺自怜。”这原本是柳梦梅和杜丽娘交欢的情话,在这里作为一种对比反差的手法展现,让这对有情人来一场生死诀别。宝黛相对而坐,两两相望时,黛玉自眼中留下一行清泪,痴傻的宝玉见了,仍是笑,他看着眼前的女子,满心欢喜,他以为她要成为他的妻,他携手一生的伴侣。

画面清冷,烟雾迷蒙,房内弥漫着曲调悠扬并不悲情的昆声,导演以喜衬悲的手法将一种极致的悲剧化为了一场需要观众自行体会的观感。宝玉的喜,黛玉的悲,成为一种对比。

丽娘虽死,然香魂仍然留恋世间,与柳梦梅缱绻花园。而黛玉死后,芳魂却不曾入梦。她没有杜丽娘的执着,魂归了太虚。做回了潇湘妃子,仿佛了结了一场尘世轮回,便自断尘缘,一心问道。

除了皂罗袍,山桃红,还有江儿水和莺啼序出现在了新红里。尤其是莺啼序,玉喉咙半点灵酥。(旦吐介)(生)哎也,怎生呵落在胸脯。姐姐再进些,才吃下三个多半口还无。昆曲小生唱的这几句时画面切换到卧病不起的可卿。这是牡丹亭里还魂的唱词,本是凤姐点戏的折子戏,导演别有用心的安排它成为可卿缠绵病态的画外音。透过微微荡漾的连珠帐,可卿面目憔悴,形容委顿,却似乎是在细细听着这几句唱词。杜丽娘为思念梦中君郎而死,却又被救活,为爱而生。这一段就是丽娘还魂时柳梦梅照顾她的唱词,而可卿为了一段不得容于世俗的畸恋,心病深重,一卧不起,最后终究魂归了离恨天。

所以,新红的昆曲元素并非只是表面上的,若你想真正了解导演赋予这部电视剧的用意,不妨先了解昆曲。她的美,不会逊色于任何一种艺术。而她赋予红楼梦的美,也不是浮夸造作的,导演找了一个切合点,以妆容带入昆曲的元素,算是一种勇敢的尝试,不能说这是完全成功的,但起码,让我们看到一种可能。

红楼梦(2010)

又名:新版红楼梦 / The Dream of Red Mansions

主演:杨洋 白冰 姚笛 周采芹 归亚蕾 于小彤 蒋梦婕 王彦华  

导演:李少红 编剧:顾小白 Xiaobai Gu/柏邦妮 Bonnie/青枚/胡楠/张天然/蔡一玛/豆豆 Dou Dou/董友竹/刘玥

红楼梦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