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4-20

大白鲨:《大白鲨》有感


看完了《大白鲨》,内心感慨良多。虽然已经过去了将近50年,但今天来看,除了画质的劣势外,《大白鲨》依然是一部剧情冲突激烈,情节吸引人的经典之作,甚至比大荧幕上放映的大多数电影都好。

————————后面有剧透————————

《故事》在介绍激励故事的时候,对《大白鲨》有过介绍。

开头,女孩遇袭(伏笔),以及警长发现尸体(分晓),这两者共同构成了激励事件,之后再到第二个受害者出现,进入第一幕的高潮。

观众在观看的时候,思路非常清晰。

之后,便是警长以及其他人的应对——3000美元的悬赏。而另一个重要角色之一的昆特第一次出场,要价一万美元——当然,没有得到回应。

接下来,就是我个人非常感兴趣的桥段了:

导演/编剧安排了一个非常巧妙的桥段——那些想要赏金的人出船,真的捕杀了一条鲨鱼。以市长为代表的资本很开心,因为不用关闭沙滩,也不会影响小岛的收入;岛民也很开心,他们认为自己的安全得到了保证,但生物学家布朗清楚,这不是大白鲨,而警长也被他说得有些动摇,而就在这时,第二个死者的母亲来到探长面前,狠狠抽了他一巴掌。

这段剧情虽然篇幅不大,但是包含的冲突却很集中。

首先,当观众以为岛民会因为捕杀大白鲨而再次有人阵亡时,导演真的让他们捕杀了一条鲨鱼,影片的紧张氛围瞬间得到了释放。但观众知道真正的大白鲨并没有被抓到,惨案依然会发生。

其次,希望沙滩开放的市长以及庆祝危险解除的岛民又与知道真相的生物学家形成了鲜明对比,甚至双方有了一次不算大的冲突。

紧接着,被生物学家劝说的有些动摇的探长,被死者的家属抽了一巴掌,清醒了很多。而悲痛欲绝的死者家属与开心的岛民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这段剧情应该五分钟左右,但是冲突和反转接二连三,看起来确实很过瘾。

到了后面,第三个遇害者出现,又让剧情往前推了一大步。接着,昆特出场。

————————

最后谈谈昆特这个角色,我认为,从昆特出场的片段,不难判断,他的死亡是必然

无论对生物学家的挖苦,开始对警长的轻视,都为其死亡面下了伏笔。

三人中,真正与鲨鱼有过生死搏斗的人,应该只有他。

他经验丰富,见多识广,同时,这些也带给了他自傲的本钱。

他始终相信,他能捕杀大白鲨。

在第一次出场中,他说“我不需要帮手,要独吞一万美元”的信息也非常重要。

当捕鲨船遇到攻击,警长想要和陆地上的警队联系时,他挥舞棒球棒,破坏掉了通话仪器,中断了外部力量介入的可能。可能是不想让其他力量进来,毕竟,他要“独吞一万美元”。

随后,捕鲨船再次严重破坏,警长想让他缓速行驶,暴躁的昆特拒绝了警长的提议,致使捕鲨船彻底坏掉,陷入死局——他们没有退路。

再次之后,昆特的态度甚至性格,都发生了变化,他不再从容不迫,不再会唱歌,相反,开始配合生物学家,把希望寄托在生物学家的身上。但一切都晚了。

生物学家理智,但在面对昆特时不够强硬,探长不会水,对鲨鱼一知半解,性格甚至有点软弱,但他们都活了下来;真正的捕鲨专家却因为自己的傲慢,死在了鲨鱼的口中。

弱小和无知从来不是灭绝的原因,傲慢才是。 ”这句话放在这里,应该也很恰当吧?

回过头再看昆特这个角色,他的作用是复杂的。一方面他充当了导师的作用,指点和帮助探长,另一方面,他的一系列操作也让他们一行人陷入退无可退、只能殊死一搏的绝境。主角的处境越危险,越是吸引观众。从这一方面说,他对推动剧情至最后的高潮,有着关键的作用,甚至比生物学家和探长还要重要。

昆特的性格决定了他的行为,而他的行为,则将剧情推向了高潮。


大白鲨Jaws(1975)

又名:Stillness in the Water / Hajen

上映日期:1975-06-20片长:124分钟

主演:罗伊·谢德 罗伯特·肖 理查德·德莱福斯 洛兰·加里 莫瑞· 

导演:史蒂文·斯皮尔伯格 编剧:彼得·本奇利 Peter Benchley/卡尔·哥特列布 Carl Gottlieb

大白鲨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