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俄裔作家纳博科夫小说《洛丽塔》,讲的是一个40岁的中年男人和未成年少女的恋爱故事。小说1955年在巴黎首版,籍籍无名,直到1958年在美国出版,引起巨大轰动,虽然如今纳博科夫被目为伟大的严肃作家,当年却被评论界责难为色情写作,当然现在许多普通读者也抱着看小黄书的心态看它。
对于大叔和萝莉的不伦恋,平庸作家会抹掉所有的缝隙和龌龊,或者臆造出假设的情感冲突并想出解决办法,只为赚取读者眼泪,满足他们的意淫。
但小说《洛丽塔》笼罩着诙谐、唯美又绝望的情绪,通过男主角亨伯特的独白,像剥洋葱似的展示一个人如何走向疯狂和毁灭,其中的自恋处让人会心一笑,可悲处让人感同身受,可笑荒谬处比比皆是,纳博科夫像雷达似的探测着人性的幽微明暗,没有任何细节能逃过他的眼睛,当然,他也用高明的写作技巧避免读者把亨伯特和作者对号入座。
1962年,小说《洛丽塔》被改编成同名电影,库布里克导演,纳博科夫编剧。这版电影冷峻绝情,摄影客观,洛丽塔的形象不像小说里那么朦胧幽远,而是集天使与魔鬼为一身,许多特写镜头突出了洛丽塔深心的一面,而亨伯特也略显猥琐邪恶,另外,洛丽塔和奎尔第远在亨伯特搬来之前就相识,并且非常崇拜他,奎尔第那条线也在电影里表现得很清晰。
电影的成功之处是祛魅,说什么深情大叔爱萝莉,不过是一个自私的男人强迫未成年少女就范,然而少女心有所属,厌烦透了他,想法逃脱的故事。库布里克对亨伯特一点怜悯都没有,小说里他的幻灭、心碎,也许只是自尊心受挫而已。
另外一个改编版本就是1997年的《洛丽塔》,又名《一树梨花压海棠》。导演阿德里安·莱恩比较擅长拍情色片,因此这个版本的《洛丽塔》明媚诱人。男主角由法国演员杰瑞米·艾恩斯出演,他儒雅忧郁的气质将亨伯特的形象美化了。洛丽塔可爱、粗野,充满美国式的无忧无虑,她是“妖而不自知”。奎尔第那条线若隐若现,到结尾才揭晓。
慢镜头、音乐、摄影、旁白都让这部电影的批判力度较弱,而多了一些唯美动人。亨伯特的痴情消解了他的罪恶,洛丽塔作为被摄影机和亨伯特窥看的“她者”,少了点自我,不过她的心态转换很清楚,最初面对亨伯特毫无还击之力,接着学会用性控制他,到最后将他玩于股掌之间,暴力换来假情,亨伯特渴望的那个少女在他刚占有的时刻就已经不存在了。
从小说到电影,大叔亨伯特的所思所想一直是非常清晰,他求而不得的绝望引起许多人的共鸣,甚至认同。但如果不管中间的情感是非,从源头说起,就是一个中年男人用暴力手段夺走少女的贞洁。那受害者不应该比加害者更悲惨,萝莉不应该比大叔更绝望吗?
说到底,所有的创作都是自我表达,纳博科夫对人性(男性)剖析到那份上够了不起的了。市面上太少女性的个性声音,专写大叔萝莉虐恋的女作家却一群一群的,全都是老鸨,靠教人误入歧途赚钱。
突然想到房思琪,洛丽塔就是房思琪,林奕含写下《房思琪的初恋乐园》为所有的洛丽塔发声,她们青春活力、纯真可爱的模样,出自天性,并没有引诱别人的意思;她们不是每个人都渴望被霸道宠爱;她们的顺从出自憧憬,反抗来自绝望,那绝望会将对方反噬掉。就像亨伯特,他花掉所有的积蓄、时间和情感,换来的不过是丽塔的漫不经心。

洛丽塔Lolita(1962)

又名:一树梨花压海棠(港/台) / 萝莉塔

上映日期:1962-06-13(纽约首映)片长:153分钟

主演:詹姆斯·梅森 谢利·温特斯 苏·莱恩 加里·科克雷尔 杰里· 

导演:斯坦利·库布里克 编剧: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 Vladimir Nabokov/斯坦利·库布里克 Stanley Kubrick/James B. Harris

洛丽塔的影评

Ines
Ines • 洛丽塔
樨芮
樨芮 • 杂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