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十二时辰》、《古董局中局》、《风起陇西》等电视剧的热播让马伯庸的小说也成为了炙手可热的作品。如今,马伯庸的又一部代表作《显微镜下的大明》被翻拍成剧集,由爱奇艺、留白影视打造,只选取了小说中的一个故事“丝绢案”作为主要剧情,扩充为长度为14集的网剧。

该剧是由潘安子执导,张若昀、王阳、戚薇领衔主演,吴刚、高亚麟特别出演,费启鸣主演的古装历史悬疑剧,讲述的是算学天才帅家默从县衙税簿中意外发现该县承担了周围七县此前百余年的丝绢税负,由此开启从县衙到府衙乃至更高行政单位的拨乱反正之路的故事。虽然只改编了原著六案中的其中一个案件,但该剧的节奏并不拖沓,情节反转如行云流水,人物的心境刻画细腻,观众不仅像是用显微镜窥探了大明的百姓生活,更应该用显微镜窥探该剧的各种细节处理。

该剧在播出后,中国网娱乐、晨报文艺、人民文娱等官媒也为之打call。是什么样的剧集能够获得如此关注?

小人物视角

《显微镜下的大明之丝绢案》(以下简称《丝绢案》)不算是历史正剧,只能算是新编历史剧。虽然是从“非虚构历史散文”改编的,但由于该剧的视角是从小人物的视角切入的,因此与传统的历史正剧如《雍正王朝》、《康熙王朝》、《贞观之治》等拉开差距。

以往的非虚构历史剧常常以知名历史人物作为主人公,而《丝绢案》则是从老百姓的视角切入,以“白丁”作为主人公。该剧的主人公是精通算学的帅家默,由于他的父母早逝而且被判定卷入了一起贪污案畏罪自杀,因此帅家默并没有资格考取功名,而是在一家火腿店做账房。由于他意外发现仁华县的缴税有疏漏,因此不断上访,结果这一路上经历了无数艰难险阻。通过“小人物上访”的经历,《丝绢案》窥视了整个大明政治、法律等各方面真实生态。

帅家默这个人物有些像《我不是潘金莲》中的李雪莲,也有些像《秋菊打官司》中的秋菊,他最真诚和最打动观众的地方就在于“偏执”。虽然他的“上访”在很多官宦的眼中是为了给父母报仇,因为当年他的父亲便与“人丁丝绢税”有关,而此次他因为人丁丝绢税的纰漏大闹公堂,知县们都认为他窝藏私心。然而,帅家默仅是一个算呆子,他总是在强调“数字有误,不应该纠正吗?”,正是这份赤诚之心才显得他与整个时代和官场当中的尔虞我诈、利益牵扯格格不入,但这也正是这个人物颇具魅力之处。

除了帅家默这个小人物以外,该剧也写出了百姓的困扰。“税”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通过这样的一个真实案件,该剧也还原了老百姓对这件事情的看法以及这件事情对老百姓的影响。

在该剧的第一集中出现的农民父女并不只是一个打酱油的,后来帅家默与同伴丰宝玉去省城提告的时候再次遇到了这对父女。当年,他们因为欠下高利贷被开赌坊的恶霸扣下,老父亲宁愿卖女儿也不肯出售田地,然而这恰反应了普通农民的真实生活境况。政府每年需要缴纳高额的税收,而靠天吃饭的农民忙活一年也未必有余粮,甚至没有多余的钱财购买明年的种子。因此,他们不得不去向乡绅借钱,高额的利润让他们无力承担,只能变卖田产。而政府每年的税收是固定的,富人为了少缴税就要让穷人承担,因此老农夫感叹道:“为什么富人的田地越来越多,缴纳的税钱却比穷人少?”

该剧真实地从小人物的视角切入,反应明代百姓生活的困苦以及高额赋税对百姓的压榨。当然,马伯庸在书写这个剧的时候并非是从历史的视角看问题,而反而是从现代的视角。看上去是一个刁民扰乱基层政治的问题,但换句话说,也是一个百姓为了公共利益而挺身而出的事情。虽然表面上看帅家默确有私心,但是他的出发点却只是一串有误的数字。他的执念并非只是为了自己的私心,而是为了整个县城人民赋税的减免。

但是,“人丁丝绢税”的案子并不简单,它涉及到了整个公共政策的形成。因为帅家默发现,原本应该由八县共同承担的赋税,变成了仁华县一个县的任务,而如果要解决这个问题,就是要由八县共同承担这个赋税。那么,受益的似乎只有仁华县,其他县城却需要在原来的基础上多缴纳赋税。那么帅家默的举止是否正义呢?这个案子的难点也正在于这种利益的牵扯。

明代基层政治

真实的历史远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简单,并非是县官老爷的一言堂,也并不像某些电视剧里所描绘的那样“黑白分明”。一般情况下,观众在看历史剧的时候,常常先分辨出一个好坏来,好人与坏人往往二元对立,就像和珅永远是奸臣的代表,而纪晓岚则是贤臣君子。然而在《丝绢案》这部剧里,观众很难分辨出谁是好官谁是贪官,就算是那些和主人公站在对立面的人,也并非是单纯的坏,所有人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和立场行事的。

真正的明代基层政治是非常复杂的,各个利益集团互相牵扯,各有算计、各有心思,经过冲撞、博弈、妥协和抗争才形成了当时的政策和规则。《丝绢案》通过小人物因为一个“人丁丝绢税”的不公平而上访的故事,牵扯出了许多利益集团,向观众展现了一个真实的明代政治史、法律史和经济史。

帅家默发现人丁丝绢税的问题,对于仁华县的百姓来说自然是好事,但是仁华县的知县却是一个“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使案情推进非常缓慢。甚至,帅家默由于私闯架阁库被定罪,但是挨了几板子之后也不了了之,没有人关心人丁丝绢税的问题。

恰逢黄凝道信任金安府的知府,于是帅家默和丰家姐弟决定向知府提告。而此时,其他几个县的知县借口来拜访黄知府,而旁听此事,但是众知县竟然无一人关心人丁丝绢税的问题,反而要降罪给帅家默,并且精通律法的程仁清还引领舆论,认为帅家默调查这件事情是为父报仇。

其实,程仁清是受到了金安府乡绅范渊的指使,范渊结合金安府的乡绅们组成了一个庞大的利益共同体,兼收百姓田产,并且想办法逃避税收。人丁丝绢税如果重新彻查,那么他的利益网络有可能会中断,上级也会查出他的问题,因此为了保护自己长久以来的经济利益,范渊不惜任何手段也要阻止帅家默的上访。

而对于其他知县来说,如果人丁丝绢税改革,那么对于本县的利益也会大大受损。本来百姓不需要缴纳这部分税收,而如果八县平摊,除了仁华县的税收稍微减少了一些以外,其他县又要多缴纳一定的税,其他知县自然心生不满。

那么身为仁华县的知县方懋珍又为何不作为呢?原因在于方懋珍家境清贫,他好不容易当上的知县,自然要保住乌纱帽,他既不敢得罪上级,又不敢在百姓中落下话柄。他就是现代社会中典型的社畜,是其他小领导都会欺负的“老实人”。

黄知府也是如此,他因为朝权争斗失败而被下放,他最想回到原来的位置上,但对于“人丁丝绢税”的案子他的态度却不明确,一方面他想以此立功,另一方面他又不知道这个背后牵扯了怎样的利益。所以对于帅家默等人的提告,他一方面搪塞其他知县而没有给他定重罪,另一方面他又并没有推进这件事情的调查。

《丝绢案》生动地描写了官场百态,但始终保持着中立的态度,知县、乡绅们对帅家默查案的阻碍来自于利益的牵扯,是人性使然,观众也从中窥探到了真实的明代官民生活。

历史短剧风格化

既然是一部戏说的历史剧,马伯庸也运用了喜剧的风格进行调和,该剧融合了历史、悬疑、官场、经济、算学、喜剧等多种元素,为短剧风格化树立了一个新标杆。

这种喜剧性的塑造似乎把人物为利益辩驳的嘴脸以及平民的愚昧夸大了,带有一定的讽刺色彩,而且很自然地塑造了人物。比如当丰宝玉状告鹿飞龙不给他兑现正常赌博赢来的钱时,程仁清竟然巧舌如簧地称丰宝玉这样是给学子们带来了坏榜样,他破坏了金安府的风气,让学子们无心进学,都用所学去赌场赢钱了。

而为了突显帅家默的“呆”,他竟然接话道:“他不喜欢算术,他只喜欢赌。”似乎并没有起到正面的效果,反而对友军贬损了一番。不过这个有趣的台词,却突出了这个人物虽然精通算学,但是却头脑愚笨,情商极低。

当帅家默被捕入狱之后,狱友们和狱卒竟然传出他被猫妖附身的谣言,原来帅家默入狱后就开始拆草席,但他只是为了用草杆算数。不过正是这个传言,才展现了明代普通百姓们的愚昧,他们并不擅长也不了解算数这种科学,因此才被乡绅和官宦们利用,对自己多缴纳的税额束手无策。

以历史折射当下,用现代视角审度历史,马伯庸似乎在写一种很新的历史剧。目前该剧正在热播,观众们已经迫不及待地在等更新了。虽然豆瓣还未开分,但是豆瓣上却有6000多条短评,无不在夸这部剧的创新之处。

从2001年中国大陆的第一部大型历史剧《康熙王朝》播出,迄今已有20多年的历史,但是历史剧的口碑却呈现下滑的趋势。《丝绢案》的创新性和典型性在于其以平民视角写历史上某个朝代的基层政治,该剧似乎找到了历史剧的创作突破口,这一点是值得从业者探究的。该剧只是改编自马伯庸小说中的一个案件,也许其他五个案件还在布局之中,同样值得观众期待。


显微镜下的大明(2022)

主演:张若昀 王阳 戚薇 吴刚 高亚麟 费启鸣 

导演:潘安子 

显微镜下的大明的影评

lara p
lara p • 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