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丝绢案》以显微镜来望百年之远的冤假错案

https://www.douban.com/people/1180239/reviews 之前两年五月的评述链接

以及相关“电影人”评述豆列(应该需要登录豆瓣)

https://www.douban.com/people/1180239/doulists/all

还有香港电影魔鬼辞典

https://www.douban.com/doulist/152095448/(计算机页面 可点击“香港电影魔鬼辞典”各条目开头的“李翼的广播”链接 进入比较“人性化”的排版:(

《显微镜下的大明之丝绢案》围绕明朝隆庆,万历年间一宗可追溯到百年前的税赋“冤假错案”展开,苦主按理应是徽州府歙县,也就是剧中仁化县的百姓,但真正出头的是一位军户子弟帅家默,也就是原作中的帅嘉谟。

除了“习惯性”的更改地名人名外,帅家默的“人物小传”应该特长,原作中他也是很通人情世故的,但在剧中他的那份圆滑就被“划分”给了程仁清,以及丰宝玉……而他成了个“雨人”式的角色,但问题是,数字天才一般可以跟股票,彩票,或赌博有关,但在《丝绢案》中这些都不方便呈现,特别是第一集之后。

还有个不小的问题,那就是帅家默在剧中的天份,更多是依赖“特效”呈现的,就如同电影《古董局中局》里的鉴宝一般。而且除了丈量土地之外,就是查账,但这种“会计”式的工作,毕竟不是背电话本黄页,或者推导出一个前无古人的方程式那样,真的需要实打实的数字天才。

或者这么说,这个持续百年的税赋错误,前人是否因为天分不如帅老师,所以查不出来呢?书中应该写了之前也有人查出来,但后来就没下文了。所以百年来真正经手的人,其实都能悟个七上八下……八九不离干,只是故意装作不知的可能性更大吧。

然后再回到案件本身,因为原作是所谓的纪实文学,得尊重史实,于是百年前的错误,难以追溯,于是这起案子的源头,变得无所谓了,只是说这个“老祖宗”手段高明,不是一下子“增税”,而是一点点的增,用剧中的话说,是温水煮青蛙,然后这青蛙就成了标本,合理存在了一百年,最后有人提出要解剖标本……

于是这案子的“奇特”性就在于,一百年太久,不可追溯;苦主不发声,因为人数太多,发声的几乎只有一位,而且没有受到委托……这案子的焦点,在书里就变成了税赋错误是否存在,应该以何本记录为准?另外就是“苦主”之县,与“百年既得利益”之县间的掰扯与较量,到最后还出了个程任卿自主议事局,被官方判定为非法组织,于是就不再是税收“单挑”还是均分的问题,而是稳定压倒一切,在这个前提下,证据,或者所谓天才,都是不重要的。

正如上文提到的《雨人》,剧中不管是“讼棍”程仁清,或者丰宝玉与帅家默的关系,都无法对应靓汤与达斯汀角色间由利用到真情的转变,因为在这种角色关系之外,《丝绢案》更借鉴的其实是《半泽直树》式的父子前史。而《半》和《雨》的主角,完全是一个强攻,一个死守。

但问题是,半泽父亲是个小企业主,多年前因为被银行高层欺骗,抛弃,上吊自尽,成年后的半泽发誓要以牙还牙,除了个人恩怨外,他更想“改造”银行,同时也不让职员成为工具……更关键的是,之后的银行坏账,以及酒店重整计划,跟半泽父亲多年前的“冤案”没有直接联系,除了涉及到同一个反角……

也就是说,半泽的复仇,不是看似,或真正与己有关的旧案,更不是那种因为百年太久,无法追溯,只能制造均衡或稳定的案子,于是在故事具体展开,以及角色间矛盾的铺陈中,会有更多可能性,而不是只围绕一个焦点,而且这个焦点还是虚的。

另外一点,就是不同人物塑造的问题,半泽身边也有两大值得珍惜的朋友,除了助阵之外,也是更多层面体现半泽的为人处事,但这一点在帅家默身上是不成立的,因为他被塑造成一个接近白痴天才的角色,于是《雨人》中靓汤的转变,是真正的戏剧性所在,但这一转变必须是在跟帅家默的“非典型”接触中,完成的,而不是像现在剧中的设计,程仁清其实是被更坏的反角赶了出来,于是在“落第”后,第二次变成了大明社会的边缘人……这可能就好比《狮王争霸》中的鬼脚七,他的转变同样不是因为“不得不”跟黄飞鸿接触后而产生的,而是被更坏的反角抛弃,于是才再次不得不跟黄师父“联手”。但接下来很容易发现,一旦鬼脚七改邪归正后,他就泯然于黄门众弟子中,自身特色不再,远不如梁宽有戏了。

还有就是剧中出现的那么多的官员,虽然年纪,胖瘦,表情,性格有所不同,但整体是有点“换汤不换药”,因为虽然派别,际遇有别,但本质上都是一个“系统”的,甚至包括那位兵备道也是,他的“特殊”,更多还是私怨……

所谓的不同立场都只是在“微调”,只要换个语境或情境,说出来的话,还是“同一个天下,同一种话语”的。特别是争吵不休,尔虞我诈后,就需要再来一个新“上司”,于是推倒重来,“再”演一遍,有点没完没了。

追根溯源,还是因为这些官场角色只有上下之分,平级纠缠,而没有所谓独立的职能,而不像《半泽直树》里至少还有国税局,金融厅,以及新闻记者这样“独立”的角色,起到真正制衡,搅局,最后“配合”主角力挽狂澜,同时配角本身也极为容易出彩。

其实中国古代那种“独立”职能部门,当然就是贼寇与江湖,以及被招安的。只是这些里面,有的似乎太过想象,与港台化,所以内地的历史剧都有点刻意“回避”,于是便只剩下“公务员”间的斗争,还要从中“升华”出理想的价值观,包括之前那个《绣春刀》系列。

剧中其实已经借某角色之口,说数字,真相不重要……于是所谓的堂审更像是在“走过场”,或者为了更高层的“清丈”,演“前戏”。而这句“清醒”的台词,更像是编剧的夫子自道,胜过男主角口口声声说的,还数字一个简单,和“清白”……但这种理想化的台词,又不得不说,不然价值观何在,即使它听来如此绵软无力,而不像《半泽直树》般的狂风暴雨。男主角甚至在最后的堂审中是昏了过去,完全“缺席”,只能在丈量土地时重出江湖……

至于我对这剧改编的看法:一来,这百年之期,长到离谱,有点黑色,但终究只是一个量词,成不了具体的剧情,那为何不就改成十年,二十年,甚至五十,七十年前,都会好一点。而这起税收冤案,是要具体到细节,查出个结果来的,而不像现在这样,到最后也只是个“缘起”。

具体是谁,进行了改动,把人丁丝绢税完全“托付”在了一县的头上,他为何这么做?是因为早年被排挤,驱逐,于是对此县深恶痛绝吗?而这人“恰恰”就是帅家默的父亲,祖父,还是老祖宗?帅家默这么做,是大义灭亲?

还是他原本是失忆的,而且非常偏执,于是被程仁清,或者丰宝玉有意编织,灌输了这样的一份记忆,然后促使他“大义灭亲”,但实际上当年真正的“黑手”,是另一个人的“先祖”?

再加上,除了《雨人》《半泽直树》外,还有《是,首相》系列。《是》里围绕着首相,与两位秘书之间权力,与话语的游戏,而这虽然跟中国古代的政治体制,可能有本质上的区别,但知府知县,与不入体制的胥吏之间的关系,大抵还是类似的,而《是,首相》中的英式幽默,既绕口含蓄,又黑色直接,而且笑果十足,而不会是那种云山雾罩式的“晦涩”,甚至有时候是不明所以的。

另外,既然案子真相并不像看起来那么重要,而真正重要的是上面的政策,那么这些个县之间的争斗,其实才是重头戏,但问题还是如上所述,其中所涉及的知府,知县,通判,主簿什么的,本质上能做,能说的都不多,其中反倒是那个私下里开赌坊的,给人印象最深,但他其实能做的,也少,只是一些脏活,还屡战屡败,屡败屡战……

所以对此我的想法是,既然剧集后半段的重场戏,就是各县之间的纷争,当然也不可能像书中纪实的那样,到最后都险些闹上了独立……那么在剧集一开始,就不妨开始铺垫这各县之间早有矛盾,之后又因为丝绢案,更是火上添油。

而这个矛盾可能是因为交界处资源的开采,或者历史文化遗产的认定,虽然这后者有点显得现代味过重,当然还有一种设定,就是对一起重案的调查,有一个罪犯,或组织,在各县之间接连犯案,各县衙门既想立功,又不想担责,于是围绕这起连环重案,各县之间已经矛盾重重,然后再提丝绢案,让各县矛盾更为升级,这样子到后头各县的大人聚在一起,“共同”语言也会更多一些……


显微镜下的大明(2022)

主演:张若昀 王阳 戚薇 吴刚 高亚麟 费启鸣 

导演:潘安子 

显微镜下的大明的影评

lara p
lara p • 0:14